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先声夺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先声夺人

成语: 先声夺人

拼音: xiān shēng duó rén

近义词:先发制人

反义词:甘拜下风

成语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的宋国。宋国的司马华费遂有三个儿子,分别叫华驱华多僚华登。人说多子多福,可惜华费遂这仨儿子,净给他添乱了,因为他的三个儿子一向不团结。其中华多僚最爱挑事儿,偏偏宋国的国君元公最信任他,华多僚就使劲在元公跟前说自己两个兄弟的坏话。先是华登被迫逃亡到外地,后来华驱也被驱逐。华驱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就跟自己的侍从一起杀了华多僚,又劫持了自己的父亲华费遂,召集逃亡的人一起反叛宋国。

这下宋元公害怕了,他请来了齐国的乌枝鸣来帮忙守卫城池。这年冬天,在外逃亡的华登也带了一支部队来和华驱汇合,兄弟俩打算好好出一口恶气。

面对两兄弟的大军,乌枝鸣有些心怯了。这时,厨邑大夫濮献计说:“兵书上说:‘要事先取胜,就要首先夺取敌人的心志;要事后取胜,就必须等待敌人士气衰竭。’(原文是:‘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何不趁着他们疲劳和没有安定的时机来进攻呢?如果等到敌人军心安定,我们可后悔也来不及了。”乌枝鸣听从了。结果这次交战果然取胜。后来,华登战死,华驱被赦免了造反之罪,逃到楚国去了。

“先声夺人”这则成语就是由“先人有夺人之心”转化而来的,表示在行动前先造成声势,以破坏敌人的士气。先,抢先。[1]

成语解释

声:声势;夺人:指动摇人心。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一年》:“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成语辨析

先声夺人和“先发制人”都有“抢先一步;争取主动”的意思。“先发制人”泛指先下手可以制服对方;重在“先发动进攻”;先声夺人是先张扬声势以挫败对方士气;重在声势。

成语例子

他深深懂得先声夺人的道理,就预先做了广告,因此货销售得很快。

英语翻译

overawe others by displaying one's strength[2]


视频


参考文献

  1. 成语先声夺人的故事,酷故事网
  2. 先声夺人,成语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