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光明影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光明影院
图片来自wenbao.net

光明影院(Guang Ming Theatre),始建于1919年,由英国印度人巴立建造,原名为"光明社"。坐落在天津法租界的福煦将军路和杜总领事路交口附近(今天津市和平区滨江道167号),在历史上和现在都是天津的一座大型影剧院。作为天津租界时代留存下来的重要建筑之一,该建筑目前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1]

建筑风格

光明影院建筑面积为1843平方米,外立面为三段对称设计,顶部设有塔亭,塔亭约三层楼高并逐层退缩,塔亭两侧设有山花形状的女儿墙,塔亭的外立面设有铁栏装饰的透窗。建筑二至四楼中间的墙面上装饰有大玻璃窗、窗套浮雕、墙面镶贴琉璃面砖和棋子分格。

光明影院建筑内部分门厅、过厅和剧场三个部分,进入门厅,迎面为通向二楼过厅的楼梯,楼梯的扶手立柱设有水火两盏灯饰。剧场两侧墙壁上装饰有形似葱头形状的小尖塔穹顶、由锺乳体烘托的凸窗和阳台、多圆心样式的尖券、形如绞绳式的柱子以及图案精美细致的栏杆和窗櫺等等,剧场顶棚上装饰有星光灿烂的的夜空景色。

剧场内部平面布置紧凑合理,分前台和后台,后台悬挂有布景,前台设有乐池。建筑一楼入口处设有玻璃门,两侧设有柱子,柱子上面的横额呈拱形山花状,并作为牌匾,上书"光明社"。

在当时,光明影院率先实行对号入座的管理办法,楼上的汉白玉大柜台上设有对号入座的座位表,观众可以任意挑选座位进行观影。 [2]

历史沿革

1919年,光明影院由英国籍印度人巴立建造,取名为"光明社",时任经理为韦耀乡。1927年,光明社由上海联华影片公司的罗明佑接管并开始经营,在当时,光明社归属华北电影公司,更名为”光明影院”,由英籍华人芦根任董事长,罗明佑任经理,并办至天津法租界福煦将军路(今天津市和平区滨江道167号)现址。

在当时,光明影院有1500个座席。不久,光明影院又改名为光明大戏院,主要演出影剧,当时的观众多为在津商人。1933年,蝴蝶主演的电影《姊妹花》在光明影院上映,创造了连续90天满座的票房记录。此后,蔡楚生编导的电影《渔光曲》又在该影院上映,又创造了连续100多天满座的票房记录。

1934年,光明影院归属北中电影公司经营管理,由陈霁堂和冯紫墀接管。 1938年,陈霁堂逝世后,光明影院由冯紫墀与刘琦和英籍华人芦根合营,归属平安影业公司,经理为曹梁叔。在当时,由于光明影院管理层不断改善电影设备、提高声光品质并率先实行对号入座的新办法,而且还积极引进美国好莱坞影片,因此,光明影院的上座率在天津市当时的影院中名列前茅。

1941年,日本占领天津时期,光明影院的资产被日方没收并交给日商华业影片公司代管。日本投降后,冯紫墀继续经营光明影院,在当时仍属平安影业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光明影院改为国营专业电影院。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光明影院改名为红卫兵影院。 1971年,影院恢复光明影院本名,并增设宽银幕。1987年,光明影院投资100万元人民币引进英国的电影立体声音响设备并更新软座席,增设豪华大萤幕录像厅、咖啡厅等设备。

1987年,光明影院全年的电影放映收入为147万元。1995年至1997年期间,光明影院安装有数位式广播输出系统和数码环音立体电影放映系统。 [3]


参考文献

  1. 天津地方志 影剧院 tjdfz.org.cn 2018年8月
  2. 天津游乐建筑 enorth.com.cn 2004.08.21
  3. 光明影院 tjhp.gov.cn 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