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克什米尔

移除 14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克什米尔1.jpg|有框|右|克什米尔[http://dingyue.ws.126.net/mELpgsy1quwykGS8Jbr5sXzfo2zEceIyhX4ItH8UB7h0b1540733349330compressflag.jpeg 原图链接][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V9FDLUA0514FFU5.html 来自网易网 图片 ]]]
'''克什米尔'''位于 [[ 南亚 ]] 西北部,东面与 [[ 中国 ]] 交界,西面是 [[ 巴基斯坦 ]] ,南面是 [[ 印度 ]] ,北面与 [[ 阿富汗 ]] 接壤。面积19万平方千米, 2006年人口约1600万人,传统首府是 [[ 斯利那加 ]] 。该地区南部属于 [[ 印度 ]] 管辖,北部属于 [[ 巴基斯坦 ]] 管辖,两国均宣称对克什米尔全境拥有主权。
地形主要是高原和山地,巴基斯坦管辖区与中国交界的 [[ 乔戈里峰 ]] 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ref> [http://www.docin.com/p-2003820140.html 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豆丁网,2017-08-27</ref>
克什米尔曾是 [[ 古印度 ]] 思想的交汇场所,佛教和印度教都在此地得到发展。首府 [[ 斯利那加 ]] 重建于 [[ 孔雀王朝 ]] 的城市遗址之上。14世纪伊斯兰教传播至克什米尔。1339年该地区建立 [[ 赛义德王朝 ]] ,信奉伊斯兰教。
克什米尔原指 [[ 喜马拉雅山脉 ]] 最西端的一处峡谷,而今泛指 [[ 克什米尔 ]][[ 谷地 ]] [[ 查谟 ]] [[ 拉达克 ]] (中国领土)、 [[ 蓬奇 ]] [[ 吉尔吉特 ]] [[ 巴尔蒂斯坦 ]] 的广大地区,其中克什米尔谷地土壤肥沃,是克什米尔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居民主要为穆斯林,查谟的居民主要为印度教徒。
1947年前为 [[ 英属印度 ]] 的土邦。 [[ 印巴 ]] 分治以及分别独立时,克什米尔归属问题未获解决。1947年10月,印、巴在克什米尔发生武装冲突。1949年划定停火线。 [[ 巴基斯坦 ]] 控制区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二,人口约四分之一,其余为印度控制区。1965年9月和1971年11月的两次 [[ 印巴战争 ]] ,停火线以西的一些地方为印度占领<ref>[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8IEGSAF0535040S.html 冲突升级!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激烈枪战],网易网,2019-02-21</ref>
基本信息
===早期===
克什米尔一词取自梵文。“克”的意思是水,“什米尔”是使之干涸之意,克什米尔谓水竭之地。它包括查谟、拉达克、巴尔蒂斯坦、吉尔吉特、罕萨、纳加尔以及 克什米尔谷地等七个地区。 [5]
历史上,“克什米尔”这个词原指喜马拉雅山脉最西端的一处峡谷。而到了21世纪初,“克什米尔”已被用来泛指包括克什米尔谷地、查谟、蓬奇、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和拉达克的广大地区。其中最主要的克什米尔谷地,海拔较低,土壤肥沃,群山环抱,河流纵横,风景如画,民风奇特,是该地区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大多数为穆斯林。而查谟的居民多为印度教徒,拉达克的居民从文化习俗上来看,则与中国的西藏地区较为相近。
占有现今克什米尔一半土地的拉达克地区,文化主要受中国西藏影响,自十三世纪起,曾分别为中国的西藏政权和英国、印度控制。至今主权仍倍受争议。
1587年,开始进入全盛时期的莫卧儿帝国第三代皇帝阿克巴征服了克什米尔,将帝国的版图扩展到遥远的西北地方。阿克巴虽然是伊斯兰教徒,但对印度教采取宽容态度,宣扬各教平等。到了17世纪中期,莫卧儿帝国迎来了极盛时期,当政的皇帝奥朗则布四处征战,帝国疆域空前广大,但他放弃了原来的宗教宽容政策,对非穆斯林征收人头税,拆毁印度教的庙宇,导致国内矛盾激化。到了18世纪初,莫卧儿帝国已经处在风雨飘摇、内忧外患之中。莫卧儿帝国驻克什米尔的总督日益变得恣意妄为,激起了克什米尔人的反抗。在这一背景下,阿富汗的杜兰尼王朝于1752年出兵克什米尔,将其置于阿富汗的统治之下。[6] 同一时期,印度北部旁遮普地区的锡克人开始崛起,在1801年建立了锡克帝国,以拉合尔城作为首都。1819年,锡克帝国占领了富饶的克什米尔河谷,并将这一地区的查谟、蓬奇等地封给了古拉伯·辛格三兄弟。1834年,在锡克征服拉达克的前夕,拉达克王请求将本区域置于英国的保护之下,但英国人为了交好强大的锡克,拒绝了这一请求。拉达克王也派人到拉萨请求支援,但当时清朝的驻藏大臣“拒之弗纳”。1840年,锡克帝国吞并了拉达克和巴尔蒂斯坦。 [6]
在1845年英国与锡克的战争中,作为锡克帝国首相的古拉伯·辛格故意采取了许多错误的战略,配合英国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作为回报,1846年3月,英国政府与古拉伯·辛格签署了《阿姆利则条约》,以750万卢比的价格将英锡战争中获得的克什米尔地区卖给了后者,并册封后者为“查谟和克什米尔大君”。查谟和克什米尔成为英印帝国体系中的一个土邦。英国不干涉土邦的内部事务,但土邦承认英国的最高主权,与其他国家发生争端时必须服从英国政府的仲裁。条约并且规定,不经过英国政府的同意,土邦不能随意改变现有的领土边界,英国和土邦之间有相互军事援助的义务。
主词条:克什米尔问题
克什米尔争端是指印度和巴基斯坦对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主权纷争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克什米尔争端是英殖民主义在1947年撤出印度时留下的。独立前的印度,行政上由两大部分组成:英属印度和土邦。英属印度包括11个省,而在这些省中间,夹杂着大约550个的土邦。克什米尔就是最大的土邦之一。[8-9]
根据1947年6月公布的“蒙巴顿方案”,土邦地区归属则由当地的王公来决定,但是土邦必须考虑所在地区的地理因素。克什米尔情况很特殊,它处于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地理因素”的考虑在这里不起作用。而克什米尔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将近80%却是穆斯林。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数决定原则,应该归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决定原则,显然印度会被优先考虑。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8]
之后,印巴之间爆发了三次战争。1948年到1949年的第一次印巴战争的结果是,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大约3/5的土地与3/4的人口。巴基斯坦控制了另外2/5的土地与1/4人口。这次停火奠定了后来双方对克什米尔控制的范围。另外,按照联合国的决议,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最终必须由公民投票来决定。但是,双方后来在是否举行、如何举行公民投票的问题上始终无法取得统一意见。通过一步步的行动,印度到六十年代初期已经完全接管了克什米尔。
==发生战争==
2019年2月26日,印度方面对外证实,当天凌晨印度空军对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实施了空袭,空袭目标为“恐怖分子训练营”。印方称“大量恐怖分子”在空袭中身亡。[10]
==文学==
76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