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克里斯汀·德·迪夫」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添加{{copyedit}}标记到条目)
(1 個標籤巡檢工具)
GDM對話 | 貢獻
(added Category:生物学家 using HotCat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 次修訂)
行 1: 行 1:
{{copyedit|time=2019-09-11T08:46:51+00:00}}
 
 
[[File: Christian_de_Duve.jpg |缩略图|right|300px|[https://www.nytimes.com/2013/05/07/us/christian-de-duve-nobel-winning-biochemist-dies-at-95.html  圖片來源:克里斯汀·德·迪夫 ] ]]
 
[[File: Christian_de_Duve.jpg |缩略图|right|300px|[https://www.nytimes.com/2013/05/07/us/christian-de-duve-nobel-winning-biochemist-dies-at-95.html  圖片來源:克里斯汀·德·迪夫 ] ]]
  
行 9: 行 8:
 
{{reflist}}
 
{{reflist}}
  
{{uncategorized|time=2019-09-09T07:34:57+00:00}}
+
[[Category: 比利時人]]
 +
[[Category: 生物学家]]

於 2020年1月21日 (二) 10:15 的最新修訂

克里斯汀·德·迪夫(法語:Christian René de Duve,1917年10月2日-2013年5月4日))[1],出生於英國細胞學家生物化學家,是比利時移民的後裔[2]。1920年,他與家人一起回到比利時。

他主要的研究領與在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他偶然地發現了真核生物的兩種細胞器,包括過氧化物酶體(peroxisome)、與溶酶體(lysosome)。由於對細胞構造的研究,而與阿爾伯特·克勞德(Albert Claude)及喬治·帕拉德(George Palade)共同獲得1974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3]。近年的研究則主要在於生命的起源,例如內共生學說

參考資料

  1. Blobel, Günter. Christian de Duve(1917–2013). Nature. 2013, 498 (7454): 300. PMID 23783621. doi:10.1038/498300a. 
  2. Denise Gellene. Christian de Duve, 95, Dies; Nobel-Winning Biochemist. 6 May 2013 [18 November 2013]. 
  3.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