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内埔庄役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内埔庄役场

中华民国台湾)文化资产

图片来自台中市文化资产处

基本资料

等级    直辖市定古迹

别称    后里区公所

公告日期  2001年6月13日

登录类别  衙署

地理位置  台中市后里区墩西里公安路84号

建成年代  昭和九年(1934年)

内埔庄役场现为后里区公所,于2001年6月13日公告为台中县县定古迹,后改为台中市直辖市定古迹[1][2][3]

地理位置

历史沿革

  • 内埔庄役场于大正九年(1920年)成立,新役场建筑在昭和九年(1934年)2月完工后迁至现址[2]。而在一年多后,昭和十年(1935年)4月21日发生大地震,旧名“墩仔脚”的内埔庄遭到重创,当时全庄除了庄役场之外几乎夷为平地,而内埔庄役场在当年便完成灾区清理重建,并配合同年10月10日到11月28日的始政四十周年纪念台湾博览会庆祝活动与11月的内埔庄协议会议员选举的相关事宜[2]。而为了追悼亡者,该庄立有“大震灾内埔庄殉难者追悼碑”[4]
  • 二次大战后,因原本台中州与高雄州都有内埔庄(战后改为内埔乡),民国四十四年(1955年)地名由内埔乡改为后里乡(高雄州内埔庄即为今屏东县内埔乡),庄役场改为乡公所[2],之后由于2010年行政区划改制而变为后里区公所。

建筑特色

  • 内埔庄役场的外墙贴有“十三沟”面砖和仿石材面砖,正门前廊立有四根巨大方座圆身的大柱来增添官厅威严,屋顶则为四坡水的形式,役场四周则以矮墙与短门墩标示厅舍范围,凸显主体建筑的气势与作为地标的功能[2][1]
  • 此外内埔庄役场除了主建筑之外,尚有木造的庄役场文库(图书室)、日治时期留下来的防空洞、仓库、砖砌焚化炉,此外附近立有“大震灾内埔庄殉难者追悼碑”[2][1]

交通资讯

台中市公车(站名:后里区公所)

参考来源

  1. 1.0 1.1 1.2 内埔庄役场.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2. 2.0 2.1 2.2 2.3 2.4 2.5 2.6 苏全正. 〈大地勇者──内埔庄役场〉. 《台湾文献别册》2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02-09-30: 7─11页. 
  3. 内埔庄役场,台中市文化资产处
  4. 4.0 4.1 后里区:墩仔脚. 走读台湾. [2013-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