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30: 行 30:
  
 
==名称来历==
 
==名称来历==
 
《[[毛泽东传1949年~1976年]]》中记载,在1954年起草宪法的过程,曾一度考虑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议长和副议长,后来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和副委员长。
 
  
 
1954年3月23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初稿)]]》,这个初稿用的是“议长”名称。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在解释为什么设国家主席时就提到了“议长”。他说:“为了保证国家安全起见,设了个主席。我们中国是一个大国,叠床架屋地设个主席,目的是为着使国家更加安全。有议长,有总理,又有个主席,就更安全些,不至于三个地方同时都出毛病。”
 
1954年3月23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初稿)]]》,这个初稿用的是“议长”名称。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在解释为什么设国家主席时就提到了“议长”。他说:“为了保证国家安全起见,设了个主席。我们中国是一个大国,叠床架屋地设个主席,目的是为着使国家更加安全。有议长,有总理,又有个主席,就更安全些,不至于三个地方同时都出毛病。”
 
在对宪法草案初稿的讨论、修改中,是用“议长”还是用“委员长”的名称一直有不同看法。关于用“议长”,不赞成的意见说,用“议长”不见得好;赞成的意见提出,用“议长”为什么不可以?关于用“委员长”,不赞成的意见说,叫“委员长”不好,大家都不喜欢;赞成的意见提出,用“委员长”没有什么不好,就是[[蒋介石]]用过,所以人们不愿用。另外,还有一种意见提出,用“主席”怎么样?不赞成的意见说,那就和国家主席名称一样,老百姓分不清。
 
  
 
 在讨论中,宪法起草委员会副秘书长田家英解释说,“议长”这个名称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相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个权力机关,不只是议事机关。宪法起草委员会秘书长李维汉说,暂时还用“委员长”这个名称吧,将来有了合理化建议再改。这样,修正稿没有用“议长”,也没有用“主席”,用的是“委员长”这个名称。我们看到,1954年6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向社会公布全民讨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草案)》用的正是“委员长”这个名称。
 
 在讨论中,宪法起草委员会副秘书长田家英解释说,“议长”这个名称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相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个权力机关,不只是议事机关。宪法起草委员会秘书长李维汉说,暂时还用“委员长”这个名称吧,将来有了合理化建议再改。这样,修正稿没有用“议长”,也没有用“主席”,用的是“委员长”这个名称。我们看到,1954年6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向社会公布全民讨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草案)》用的正是“委员长”这个名称。

於 2020年1月9日 (四) 21:48 的最新修訂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
第四十六次委員長會議

中 文 名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委員長

外 文 名 : the Chairman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簡       稱: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級       別: 正國級(黨和國家領導人之一)

產生方法: 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產生

任       期: 每屆任期5年,連任不超過兩屆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一般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設機構常務委員會的首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重要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之一,其職位相當於西方國家的國會議長

名稱來歷

1954年3月23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起草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中共中央提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 初稿)》,這個初稿用的是「議長」名稱。在這次會議上,毛澤東在解釋為什麼設國家主席時就提到了「議長」。他說:「為了保證國家安全起見,設了個主席。我們中國是一個大國,疊床架屋地設個主席,目的是為着使國家更加安全。有議長,有總理,又有個主席,就更安全些,不至於三個地方同時都出毛病。」

在討論中,憲法起草委員會副秘書長田家英解釋說,「議長」這個名稱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不相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個權力機關,不只是議事機關。憲法起草委員會秘書長李維漢說,暫時還用「委員長」這個名稱吧,將來有了合理化建議再改。這樣,修正稿沒有用「議長」,也沒有用「主席」,用的是「委員長」這個名稱。我們看到,1954年6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向社會公布全民討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草案)》用的正是「委員長」這個名稱。

1954年9月20日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由「委員長、副委員長若干、秘書長、委員若干人」組成。這樣,「委員長」這個名稱在憲法上確定了下來。

1975年憲法、1978年憲法、1982年憲法對此都沒有作修改,「委員長」名稱延用至今[1]

職權介紹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的規定,委員長負責主持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和常務委員會的工作、決定常務委員會每次會議的會期,擬定會議議程草案、對向常務委員會提出的議案和質詢案,決定交由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或者提請常務委員會全體會議審議、指導和協調各專門委員會的日常工作、處理常務委員會其他重要日常工作。

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秘書長協助委員長工作。副委員長受委員長的委託,可以代行委員長的部分職權。

而委員長亦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缺位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補選之前,暫時代理國家主席職位;

在委員長因健康狀況不能工作或者缺位的時候,由常委會在副委員長中推選一人代理委員長的職務,直到委員長恢復健康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出新的委員長為止[2]

任期時間

在1975年的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已長期懸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一職正式被撤銷,改由委員長代表整個常委會行使國家元首的職務,直至1983年重設國家主席為止。

委員長每屆任期為五年,1982年後規定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3]。自喬石同志任職時期起,委員長一直由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擔任。

歷任委員長

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1954年9月~1959年4月)委員長:劉少奇

第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1959年4月~1965年1月)委員長:朱德

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1965年1月~1975年1月)委員長:朱德

第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1975年1月)委員長:朱德

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1978年3月~1983年6月)委員長:葉劍英

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1983年6月~1988年4月)委員長:彭真

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1988年4月~1993年3月)委員長:萬里

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1993年3月~1998年3月)委員長:喬石

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1998年3月~2003年3月)委員長:李鵬

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2003年3月~2008年3月)委員長:吳邦國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2008年3月~2013年3月)委員長:吳邦國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2013年3月~2018年3月)委員長:張德江[4]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2018年3月~至今)委員長:栗戰書[5]

視頻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相關視頻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昨日閉幕 表決通過多部法律


栗戰書當選為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