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八廓街(八角街)是拉萨市内的一条著名街道,也是拉萨历史上最早、最繁荣的一条街道。其正确译者为“帕廓”街。帕,意为中;廓,意为转。按西藏佛教徒的说法,以大昭寺为中心,沿着长方形的街道绕一圈称为“帕廓”,意即“中转”,表示向供奉在大昭寺内的释迦牟尼佛朝拜。

目录

基本情况

相传大昭寺建成后,各地的善男信女前来朝佛,因此便在四周建起旅馆、商店、住宅。这样就逐渐形成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旧城区。街两旁除藏族和少数汉族在此经商外,还有尼泊尔、克什米尔人开设的商店。解放前,夏季雨水淤积,一片泥泞,现已铺设柏油马路,每到夜晚,灯火齐明,给古城拉萨增添了光彩。

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信徒们手摇经轮,进入巴廊街,绕大昭寺不停地转经。巴廓街非常繁华,沿街摆满了各种民族手工艺品,诸如西藏产的经轮、藏香、藏刀、戒指、耳环、手镯,还有民族服装,丰富多彩,应有尽有。

八角街的准确概念不只是一个环形街道,而是围绕在大昭寺周围的那一整片旧式的、有着浓郁藏族生活气息的街区。站在布达拉宫[1]上向拉萨全城俯瞰,整个拉萨市区到处是一片片掩映在绿树中的新式楼房,唯八角街一带飘扬着经幡,荡漾着桑烟。

八角街是为了建筑大昭寺,并随着大昭寺的发展而建设和发展起来的。公元6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决定修建大昭寺后,为了亲自监督工程的进展,他率领伦臣大相和王妃们住到了涡汤湖附近。为了表达对王的尊敬,人们在湖的北面、东面、东南和西南修起四处房舍,供松赞干布和臣相嫔妃居住,这就是八角街最早的四个宫殿,也是八角街最早的一批建筑。等到大昭寺建成以后,四方游僧、八面信徒纷纷而至,大昭寺周围逐渐出现了十八座家族式的建筑,为远道来朝佛或做买卖的人提供了落脚之地。几百年后,特别是到了十五世纪,大昭寺成了传播佛教的中心,其周围又出现了一些僧人宿舍、宗教学校、小寺庙之类的建筑。许多虔信佛教的人干脆背井离乡来到大昭寺周围住了下来,接着,相应的服务设施、货摊店堂、手工作坊也发展起来了。

景区级别

风景名胜区划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能够反映重要自然变化过程和重大历史文化发展过程,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或保持历史原貌,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可以申请设立国家级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由国务院批准公布[2]

省级风景名胜区,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可以申请设立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视频

八廓街 相关视频

拉萨 八廓街


西藏大昭寺,朝拜者的圣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