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六合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六合拳,源自沧州泊头地区的拳法,出自回族,据称创立于明万历末年,可能源自姬际可。原来没有系统,多单势操练,流行于清季北京镖局镖师之间。其势名目于不同镖局流派各异,合红拳,炮拳长拳之大同,而非一人之术。

该拳以古代哲学思想“六合”为基本理论,包括拳术器械、单练、对练、技击、功法等内容。因曾用于军事战争,较为重视器械套路与对练。清末沧州人刘德宽手持一柄六合大枪闯荡江湖,人称“大枪刘”[1]。在他进京任清廷神机营武术教官时,将六合拳带入京城。

河北沧州六合拳,曾出现过“大刀王五”、“燕子李三”等名人,现在沧州石同鼎,自称已经是第八代。

特点

拳谱记载,东、西、南、北、上、下为六合,“合”是其拳理核心,练习实战中处处皆有体现。习练时先有其形,后有其意。练好架式套路只是学拳的基础,师父手把手定型基本架式,配合速度快慢和重心高低的训练,从外三合逐步达到内三合。“外三合”为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内三合”为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六合拳法不只是外在的打拳踢腿、舞刀弄枪,最终要通过内三合、外三合,使人与自然融合为一体,内功和外力相合才能实现技击、健身的目的。

六合拳重视功力训练,有其特殊的技艺练法,如“七星桩”“九星躲闪桩”“木人功”等。其动作运行“宁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套路以矫健敏捷、干脆利落、动静分明、刚柔相兼为特点。

支系

六合螳螂拳:沧洲六合拳师林世春(1825-1912),有七手“金不换”绝技,亦称《六合拳螳螂手》。当时招城一带都叫“六合拳”或“六合拳螳螂手”,林世春传有六合拳谱于后人。林世春所传一支,现在皆称为《六合螳螂拳》[2]

著名人物

六合拳著名人物有:

大刀王五,王正谊,字子斌,直隶沧州人。幼丧父,从李凤岗习六合拳法,且随之入回教。学成,行走冀鲁豫陇一带,世称大刀王五。于京师开〈源顺镖局〉,结交清正官吏谭继洵。即谭嗣同之父,嗣同从王五习武强身。维新事败。嗣同赠“凤矩宝剑”与王五后赴刑埸。王五殓之,扶柩下浏阳。庚子年,睹外国士兵无理嚣张,忍无可忍之下,率其徒众,杀之为快。卒被官兵击而杀之,枭首示众。卒年五十余。

刘德宽以六合大枪著名于北五省,江湖上称为‘大枪刘’。在北京设有‘和盛镖局’,自为掌柜。传技与赵鑫洲。

视频

六合拳 相关视频

《沧州武林群英汇》六合拳
沧州六合大枪介绍视频

参考文献

  1. 武术大家---刘德宽,沧县人民政府,2018-3-9
  2. 武林奇葩——六合螳螂拳 ,搜狐,2019-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