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六四事件

移除 6,086 位元組, 1 年前
回退源初之风 (讨论)做出的 1 次编辑,到由Oceanside做出的前一个修订版本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 圖像 =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 國籍 =
| 别名 =
| 職業 =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
{{Infobox Civil Conflict
| conflict = 六四天安門事件
| partof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运动]]、[[东欧剧变]]及[[冷战]]
| image = [[File:六四事件.jpg|缩略图]]
| imagesize = 300px
| caption = 長安街上「[[王維林]]」阻擋坦克車,是事件後續最具代表性的影像之一。
| date = 1989年4月5日-1989年6月4日(61天)
| place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国]]包含[[北京市]]在內的四百多個城市。
| domain =
| casus = <nowiki></nowiki>
* [[胡耀邦之死|胡耀邦逝世]]
* [[改革開放]]
*西方自由化风潮
* [[1980年代末中国通货膨胀|严重通货膨胀]]
* 政治貪污腐敗
* 大量失業
* [[東歐劇變]]
| goals = 追求社會平等、解決黨和国家貪腐問題、[[新聞自由]]與[[言論自由]]、支持中國推動民主化
| methods = [[絕食]]、[[靜坐 (示威)|靜坐]]、[[佔領]]廣場、设置[[路障]]、焚烧[[车辆]]
| result = <nowiki></nowiki>
* 國務院總理[[李鵬]]發佈[[六四戒嚴|戒嚴令]],宣佈北京市戒嚴
* [[中國人民解放軍]]干預並[[六四清场|武力驅散抗議群眾]]
* [[趙紫陽]]被罷免,民主改革派遠離政治核心
* [[江澤民]]成為中共中央總書記,保守派獲得提拔機會
* 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暂停
* 中國共產黨對媒體的控制有所加強
* [[市場經濟]]改革速度放緩
| combatant1 = {{CPC}}<br />[[File:National_Emblem_of_the_People%27s_Republic_of_China_(2).svg|20px]]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br />
'''执行机构:'''
<br/>[[File:People%27s_Liberation_Army_Flag_of_the_People%27s_Republic_of_China.svg|22px]] [[中國人民解放軍]]<br/>
[[File:People%27s_Armed_Police_Flag.svg|22px]]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
[[File:Police_Badge,P.R.China.svg|22px]]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中国人民警察]]
| combatant2 =[[北京高校學生自治聯合會]]等民間組織<br />北京市和中國大陸各地大學院校學生<br />部分工廠員工<br />[[知識分子]]<br />來自中國大陸各地的市民<br/>民国派支持者<ref name="Richard Bernstein 1989">Richard Bernstein, "In Taiwan, Sympathies Lean Toward Home," ''New York Times'', 4 June 1989, 121</ref>
| commander1 = '''強硬派''':<br />
* [[鄧小平]]
* [[陳雲]]
* [[李鵬]]
* [[喬石]]
* [[姚依林]]
* [[楊尚昆]]
* [[李先念]]
* [[王震]]
* [[李錫銘]]
* [[陳希同]]
* [[遲浩田]]
* [[劉華清]]
'''溫和派''':<br />
* [[趙紫陽]]
* [[胡啟立]]
* [[萬里]]
* [[徐勤先]]
* [[鮑彤]]
* [[习仲勋]]
* [[阎明复]]
| commander2 = '''學生領袖''':<br />
* [[吾爾開希]]
* [[柴玲]]
* [[王丹]]
* [[周鋒鎖]]
* [[封從德]]
* [[李錄]]
* [[沈彤 (中國)|沈彤]]
* [[王有才]]
* [[周勇軍]]
'''知識分子''':<br />
* [[劉曉波]]
* [[陳子明]]
* [[戴晴]]
* [[侯德健]]
* [[崔健]]
| person1 =
| person2 =
| strength1 =
| strength2 =
| casualties1 =
| casualties2 =
| fatalities = 180至10454<ref name="voa10k" />名平民不等,20至50名军人及警察<ref name = "紀思道" />(各方估計並不相同<ref name = "真相與記憶">{{Cite web |url= http://www.tiananmenmother.org/index_files/Page480.htm |title= 真相與記憶 |author= |date= |publisher= [[天安門母親運動]] |language= zh-Hans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822222351/http://www.tiananmenmother.org/index_files/Page480.htm|archivedate=2016-08-22}}</ref><ref name = "世界社會主義者網站">{{Cite web |url= http://www.wsws.org/zh/articles/2011/jun2011/tian-j04.shtml |title= 天安门大屠杀二十周年 |author= [[陳駿]] |date= 2011年6月4日 |publisher= [[世界社會主義者網站]] |language= zh-Hans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ref>)
| injuries =
| arrests =
| detentions =
| charged =
| fined =
| map_type =
| notes =
}}
'''六四事件''',又稱'''六四天安門事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陆政府称为'''1989年政治风波''',廣義上指'''八九民運''',是自1989年4月開始,由[[大學生]]在[[北京市]][[天安門廣場]]發起,持续近两個月的全國性[[示威]][[民運|運動]]<ref name = "獨立電視服務">{{Cite web |url= http://tsquare.tv/film/transcript.html |title= 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 |author= {{Link-en|獨立電視服務|Independent Television Service}} |date=1995年 |publisher=Long Bow Group |language=en |accessdate=2013年12月28日 |quote= }}</ref><ref name = "趙紫陽">{{Cite book |author=[[趙紫陽]] |title=《改革歷程》|url=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9ooub2kRkRQC&printsec=frontcover&hl=zh-TW#v=onepage&q&f=false |trans-title=Prisoner of the State: The Secret Journal of Premier Zhao Ziyang |location=美國紐約 |publisher=[[西蒙與舒斯特]] |date=2009年5月19日 |pages= |ISBN=978-1439149386 |accessdate=2013年12月28日 |language=en |quote= }}</ref>。狹義上又指'''[[六四清場]]''',即1989年6月3日晚間至6月4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人民警察]]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对示威集会进行的武力清场行动。
== 名稱 ==
[[File:21st anniversary candlelight vigil 4.jpg|thumb|left|250px|於[[維多利亞公園]]舉辦的維園六四21週年燭光晚會所擺設的標誌。]]
六四事件又被稱作'''六四天安門事件'''<ref>{{Cite web|url=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64-06032009120239.html |title=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六四天安门事件”(一)(图)|author= &nbsp;|date= 2009年6月3日 |publisher= [[自由亚洲电台]](普通话) |language= zh |accessdate= 2018年4月1日 |quote= &nbsp;}}</ref><ref>{{Cite web |url=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72863?archive |title= 部分中国人改变对天安门事件看法 |author= &nbsp;|date= 2017年6月5日 |publisher= FT中文网 |language= zh |accessdate= 2018年4月1日 |quote= &nbsp;}}</ref>、'''八九民運'''或是'''八九學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稱'''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ref>{{cite web|author1=新华社|title=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89年)|url=http://www.gov.cn/test/2009-10/09/content_1434332.htm|website=中央政府门户网站|publisher=中央政府门户网站|accessdate=2018-02-02}}</ref>,歐美國家則以'''天安門廣場抗議'''({{lang|en|Tian'anmen Square protests}})或'''天安門廣場屠殺'''({{lang|en|Tian'anmen Square massacre}})稱呼這次事件<ref>{{cite web|author1= Amnesty International|title=1989 Tiananmen Square protests|url=https://www.amnesty.org.uk/china-1989-tiananmen-square-protests-demonstration-massacre?&gclid=EAIaIQobChMImta194u52gIVRLTtCh3gggkoEAAYASAAEgIgGfD_BwE|website=Amnesty International UK / Issues|publisher=大赦国际|accessdate=2015-06-03}}</ref>。
== 背景 ==
=== 經濟危機 ===
{{See Also|改革开放|官倒|价格闯关|1980年代末中国通货膨胀}}
[[File:Deng Xiaoping billboard in Lizhi Park.jpg|thumb|right|250px|鄧小平重新獲得政治權力後,在其主張下開始推動改革開放政策。]]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1978年12月召開後,重新獲得權力的[[鄧小平]]將[[改革開放]]列為重要政策,加速国民经济发展<ref>{{Cite web |url= http://vasilievaa.narod.ru/ptpu/3_2_97.htm |title= 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реформа в Китае: достижения и задачи |author= [[週新城]] |date= |publisher= Сайт об управлении |language= ru |accessdate= 2014年1月20日 |quote= }}</ref>。同時鄧小平提拔改革派成員擔任重要的政府官員,其中[[中共中央秘書長]][[胡耀邦]]在1980年2月被任命為[[中國共產黨中央書記處總書記]],分割時任黨主席[[華國鋒]]的權力。同年9月[[趙紫陽]]則接替華國鋒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儘管[[市場化]]的經濟政策普遍受到人民的歡迎,但对官員腐敗和裙帶關係的擔憂也不斷增長<ref>{{Cite book | author = [[史景遷]] | title = 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 | location = 美國紐約 | publisher = {{Link-en|諾頓公司|W. W. Norton & Company}} | date = 1999年1月17日 | pages = 第91頁至第92頁 | ISBN = 978-0393973518 | accessdate = 2013年12月28日 | url = | language = en | quote = }}</ref><ref>{{Cite book | author = [[史景遷]] | title = 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 | location = 美國紐約 | publisher = {{Link-en|諾頓公司|W. W. Norton & Company}} | date = 1999年1月17日 | pages = 第1,014頁 | ISBN = 978-0393973518 | accessdate = 2013年12月28日 | url = | language = en | quote = }}</ref>。
== 發起 ==
=== 胡耀邦逝世 ===
{{Main|胡耀邦之死}}
{{See Also|对胡耀邦的纪念活动}}
[[File:人民英雄纪念碑.jpg|thumb|right|250px|[[胡耀邦]]逝世後,各地民眾陸陸續續聚集在[[人民英雄紀念碑]]附近悼念。]]
1989年4月15日,曾先後擔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因心臟病發作而[[胡耀邦之死|逝世]],隨後引起學生[[對胡耀邦的紀念活動|強烈迴響与悼念]],並成為群眾聚集的最初動力<ref name = "潘公凱 274"/>。大學校園裡陸續出現許多歌頌胡耀邦的宣傳海報,呼籲政府重新審視胡耀邦的觀點<ref>{{Cite web |url= http://www.economicexpert.com/a/Tiananmen:Square:protests:of:1989.htm |title= Tiananmen Square protests of 1989 |author= |date= |publisher= Economic Expert |language= en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714151656/http://www.economicexpert.com/a/Tiananmen%3ASquare%3Aprotests%3Aof%3A1989.htm |archivedate= 2014-07-14 |deadurl= yes }}</ref>。幾天過後,大多數海報開始提到更加廣泛的政治問題,包括有新聞自由、民主制度、以及官員貪污問題等<ref>{{Cite book | author = [[趙鼎新]] | title = 《天安門的力量:國家-社會關係和1989北京學生運動》|url=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kzBXsnwYWD8C&printsec=frontcover&hl=zh-TW#v=onepage&q&f=false|trans-title=The Power of Tiananmen: State-Society Relations and the 1989 Beijing Student Movement | location = 美國芝加哥 | publisher =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 date = 2001年4月15日 | pages = 第147頁 | ISBN = 978-0226982601 | accessdate = 2013年12月28日 | language = en | quote = }}</ref>。4月15日以後,一些悼念胡耀邦的民眾也在[[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附近,自發組織小規模集會。同一天,[[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也在校園內設立胡耀邦的靈堂,北京當地學生陸陸續續聚集在天安門廣場上。4月16日,位於[[西安市]]和[[上海市]]的學生也開始組織類似的小規模學生聚會<ref name = "一,学潮兴起">{{Cite web |url= http://www.xinsheng.net/xs/64/1.htm |title= 一,学潮兴起 |author= |date= |publisher= 新生網 |language= zh-Hans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ref>。
=== 新華門事件 ===
[[File:Xinhua Gate.jpg|thumb|right|250px|示威學生曾一度聚集在[[中南海]][[新華門]]靜坐抗議,但最終遭到驅離。]]
{{Refimprove section|time=2018-06-05T12:14:10+00:00}}
4月18日上午,學生繼續留在天安門廣場。一些群眾聚集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周圍吟唱愛國歌曲,另外學生也在天安門廣場上主辦演講活動<ref>{{cite news |language = zh-hans | author = | coauthors = | url = | title = 风一程 雨一程 壮歌送君行──首都人民悼念耀邦同志 | publisher = 《[[科技日報]]》 | pages = | date = 1989年4月23日 | accessdate = 2013年12月30日 }}</ref>。與此同時,數千名學生則聚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居住的[[中南海]]入口[[新華門]]處,要求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高層和學生之間展開對話<ref>{{Cite web |url= http://www.64memo.org/b5/531_2.htm |title= 第二章:胡耀邦逝世和運動的開始階段 |author= [[韓倞]] |date= 1995年9月 |publisher= 六四檔案 |language= zh-hant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deadurl= yes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927043123/http://www.64memo.org/b5/531_2.htm |archivedate= 2007年9月27日 }}</ref>。警方隨即限制學生進入中南海內部,學生則決定原地[[靜坐 (示威)|靜坐]]示威以表達不滿。4月20日,大部分學生已經被說服離開新華門;不過之後警方便以警棍強制驅散仍堅持繼續靜坐的200名學生,雙方之間隨即爆發小規模的暴力衝突<ref>{{Cite web |url= http://www.64memo.org/b5/15_135.htm |title= 中國「六四」真相──June Fourth: The True Story(第135頁) |author= [[張良 (作家)|張良]] |date= 2001年4月15日 |publisher= 六四檔案 |language= zh-hant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deadurl= yes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310231025/http://www.64memo.org/b5/15_135.htm |archivedate= 2007年3月10日 }}</ref><ref>{{cite news |language = zh-hans | author = | coauthors = | url = | title = 數百人圍聚新華門前製造事端 北京市發布通告警告蓄意鬧事者 | publisher = 《[[人民日報]]》 | pages = 第1頁 | date = 1989年4月21日 | accessdate = 2013年12月30日 }}</ref><ref>{{Cite web |url= http://1989report.hkja.org.hk/site/portal/Site.aspx?id=A27-38 |title= 衝擊新華門 |author= 羅綺萍 |date= |publisher= [[香港記者協會]] |language= zh-hant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ref>。許多學生認為他們遭到警方虐待,有關警察採取暴力驅離的傳聞也迅速蔓延開來<ref>{{Cite web |url= http://www.64memo.com/b5/2_26.htm |title= 驚心動魄的五十六天──一九八九年四月十五日至六月九日每日紀實(第26頁) |author=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date= 1990年6月 |publisher= 六四檔案 |language= zh-hant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ref>。
=== 四二六社論 ===
{{Main|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
[[File:427 march.jpg|thumb|right|250px|為了抗議政府对《四二六社論》的定性,數百萬名學生與群眾發起了四二七游行,遊行隊伍舉起写着「民主萬歲,人民萬歲!」、「廉潔的中國共產黨萬歲」的横幅。]]
趙紫陽前往朝鲜後,便由留在北京市的國務院總理[[李鵬]]代理領導黨政機關。4月24日,李鵬和政治局常委、[[中國共產黨北京市委員會|北京市委]]書記[[李錫銘]]、以及北京市市長[[陳希同]]會面,希望能了解天安門廣場上的情況。對此北京市官員想盡快解決危機,並认定抗議活動是一场陰謀,旨在推翻中國現有的政治制度、以及包括鄧小平在內的主要黨政領導人。在總書記趙紫陽缺席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議認為必須立刻向示威群眾採取態度堅決的行動<ref name = "Alan P. L. Liu"/>。4月25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和國務院總理李鵬前往鄧小平的住處會見鄧小平,鄧小平同意政府採取強硬立場。鄧小平還表示應該藉由大眾媒體適當地發布「警告」,藉此抑制示威活動因為不斷傳播而擴大<ref name = "傅高義 603-606">{{Cite book | author = [[傅高義]] | title = 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 location = 美國劍橋 | publisher = [[哈佛大學出版社]] | date = 2011年9月26日 | pages = 第603頁至第606頁 | ISBN = 978-0674055445 | accessdate = 2013年12月28日 | url =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3IaR-FxlA6AC&printsec=frontcover&hl=zh-TW#v=onepage&q&f=false | language = en | quote = }}</ref>。
這次會議成為中國共產黨高層首次對抗議活動的正式評估,而重要問題的決定仍然以鄧小平的意見為準。李鵬隨後依照鄧小平的意見下令起草一份公報,並向中國共產黨各個機構和高階官員要求應該設法對付示威群眾<ref name="二,「四二六」社论">{{Cite web |url= http://www.xinsheng.net/xs/64/2.htm |title= 二,「四二六」社论 |author= |date= |publisher= 新生網 |language= zh-Hans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ref>。4月26日時,中國共產黨的機關報《[[人民日報]]》頭版發表社論《[[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四二六社论),指責「極少數別有用心的人」陰謀推翻中國共產黨和現行的政治制度<ref name = "人民網"/><ref>{{Cite web |url=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02/23/content_2609426.htm |title= 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 |author= 《[[人民日報]]》 |date= 1989年4月26日 |publisher= [[新華網]] |language= zh-Hans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4090319/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02/23/content_2609426.htm|archivedate=2016-03-04}}</ref><ref>{{Cite web |url= http://www.tsquare.tv/chinese/archives/426editorial.html |title= 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 |author= 《[[人民日報]]》 |date= 1989年4月26日 |publisher= Long Bow Group |language= zh-Hans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ref>。然而這項聲明激怒了學生,認為這是中國共產黨故意要對付抗議活動。最後社論並沒有令學生放棄示威活動,反而促成更多學生願意團結,並共同表態支持學生活動<ref name = "傅高義 603-606"/><ref name = "趙鼎新 155">{{Cite book | author = [[趙鼎新]] | title = 《天安門的力量:國家-社會關係和1989北京學生運動》|url=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kzBXsnwYWD8C&printsec=frontcover&hl=zh-TW#v=onepage&q&f=false|trans-title=The Power of Tiananmen: State-Society Relations and the 1989 Beijing Student Movement | location = 美國芝加哥 | publisher =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 date = 2001年4月15日 | pages = 第155頁 | ISBN = 978-0226982601 | accessdate = 2013年12月28日 | language = en | quote = }}</ref>。
[[File:Students_1989_Tiananmen.png|thumb|right|250px|学生在天安门附近高举「学生的罪名『莫须有』」的标语。]]
在北京高校學生自治聯合會組織下<ref>{{Cite web |url= http://www.64memo.com/b5/4_152.htm |title= 八九民運史(第152頁) |author= [[陳小雅]] |date= 1996年6月 |publisher= 六四檔案 |language= zh-hant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ref><ref>{{Cite web |url= http://www.64memo.com/b5/1_27.htm |title= 回顧與反思(第27頁) |author= |date= 1993年6月 |publisher= 六四檔案 |language= zh-hant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ref>,有五至十万名來自北京市各大學的學生在4月27日集結遊行,經由街道前往天安門廣場<ref>{{Cite book | author = [[趙紫陽]] | title = 《改革歷程》|url=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9ooub2kRkRQC&printsec=frontcover&hl=zh-TW#v=onepage&q&f=false|trans-title=Prisoner of the State: The Secret Journal of Premier Zhao Ziyang | location = 美國紐約 | publisher = [[西蒙與舒斯特]] | date = 2009年5月19日 | pages = 第31頁 | ISBN = 978-1439149386 | accessdate = 2013年12月28日 | language = en | quote = }}</ref>。學生團體成功通過警方設立的封鎖線,並沿途接受以工廠工人團體為首的市民廣泛支持<ref name="獨立電視服務" />。組織活動的學生領袖希望藉由這次遊行展現其愛國性質,特意淡化反對共產主義的口號;其中遊行學生主要強調「反官僚、反貪腐、反任人唯親」這一問題,不過學生仍強調會繼續「擁護共產黨」<ref name="趙鼎新 155" />。這次示威遊行迫使中國政府做出讓步,同意與學生代表會面。4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務院]]發言人[[袁木]]會見由政府批准的學生社團代表<ref>{{Cite book | author = | title = 政府部門負責人同首都高校學生的座談對話錄音 | location = 中國北京 | publisher =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 | date = 1989年4月30日 | pages = | ISBN = | accessdate = 2013年12月28日 | url = | language = en | quote = }}</ref>。儘管會談中討論了包括報刊編輯、新華門事件、民主自由等廣泛議題,並獲得一些實質成果,然而包括吾爾開希等學生領袖則表態拒絕出席<ref>{{Cite web |url= http://www.64memo.com/b5/4_194.htm |title= 八九民運史(第194頁) |author= [[陳小雅]] |date= 1996年6月 |publisher= 六四檔案 |language= zh-hant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ref><ref>{{Cite web |url= http://pqasb.pqarchiver.com/washingtonpost/access/73875498.html?FMT=ABS&FMTS=ABS%3AFT&date=May+7%2C+1989&author=Daniel+Southerland&pub=The+Washington+Post+%28pre-1997+Fulltext%29&edition=&startpage=a.29&desc=Protest+Leaders+Share+Commitment%2C+Goals%3B+Chinese+Students+Have+Different+Styles |title= Protest Leaders Share Commitment, Goals; Chinese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Styles |author= Daniel Southerland |date= 1989年5月7日 |publisher= 《[[華盛頓郵報]]》 |language= en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deadurl= yes |archiveurl= https://archive.is/20130104095725/http://pqasb.pqarchiver.com/washingtonpost/access/73875498.html?FMT=ABS&FMTS=ABS:FT&date=May+7,+1989&author=Daniel+Southerland&pub=The+Washington+Post+(pre-1997+Fulltext)&edition=&startpage=a.29&desc=Protest+Leaders+Share+Commitment,+Goals;+Chinese+Students+Have+Different+Styles#selection-4769.1-4776.0 |archivedate= 2013年1月4日 }}</ref><ref>{{Cite book | author = [[趙鼎新]] | title = 《天安門的力量:國家-社會關係和1989北京學生運動》|url=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kzBXsnwYWD8C&printsec=frontcover&hl=zh-TW#v=onepage&q&f=false|trans-title=The Power of Tiananmen: State-Society Relations and the 1989 Beijing Student Movement | location = 美國芝加哥 | publisher =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 date = 2001年4月15日 | pages = 第157頁 | ISBN = 978-0226982601 | accessdate = 2013年12月28日 | language = en | quote = }}</ref>。
== 升級 ==
=== 学生分歧與絕食 ===
[[File:Students at the Tiananmen Square of the People 19890513.jpg|thumb|right|250px|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前夕,游行的学生在天安门广场拉起中俄双语横幅宣扬民主。圖為「民主—我們共同的理想」標語。]]
正当學生自治會所選舉出來的正式對話代表團已經準備和中國政府展開對話之际<ref name="二,「四二六」社论" />,北京高校學生自治聯合會組織领袖不願意由正式對話代表團單方面控制整個抗議活動<ref name="趙鼎新 161">{{Cite book | author = [[趙鼎新]] | title = 《天安門的力量:國家-社會關係和1989北京學生運動》 | location = 美國芝加哥 | publisher =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 date = 2001年4月15日 | pages = 第161頁 | ISBN = 978-0226982601 | accessdate = 2013年12月28日 |url=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kzBXsnwYWD8C&printsec=frontcover&hl=zh-TW#v=onepage&q&f=false|trans-title=The Power of Tiananmen: State-Society Relations and the 1989 Beijing Student Movement | language = en | quote = }}</ref>。在面對學生團體內部不和以及參與群眾不斷減少的情況下,包括王丹和吾爾開希等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學生领袖要求採取更激進的作法來恢復抗議聲勢。其中他們認為中國政府所提出的「對話」只不過是一種誘騙學生就範的方式,因此自5月11日開始動員學生準備進行絕食<ref name="趙鼎新 161" />,希望能夠改變《[[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四二六社論]]》的定性<ref>{{Cite web |url= http://www.open.com.hk/old_version/0703p36.html |title= 重歸紫陽路,刻不容緩 |author= [[劉曉波]] |date= 2007年2月25日 |publisher= 《[[開放雜誌]]》 |language= zh-hant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ref>。
=== 戈尔巴乔夫訪華 ===
[[File:蒲志強19890510.jpg|thumb|left|250px|1989年5月10日,[[浦志強]]参加北京学运遊行,要求“办报自由”和“结社自由”。]]
5月上旬至5月中旬時有關採訪六四事件抗議群眾的審查限制獲得明顯地開放,國家媒體開始播放包括絕食在內關於同情抗議群眾的影像。然而由於擔心示威活動將會失控,鄧小平要求在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訪問中國期間應該清除廣場上的抗議群眾。為了達成鄧小平的要求,趙紫陽決定仍使用柔性辦法並且指示他的下屬馬上與學生進行談判<ref name = "傅高義 612-614"/>。趙紫陽相信此時仍能夠成功藉由愛國主義吸引學生的關切,並且讓學生了解到如果在中蘇首腦會議期間讓其他人士知悉內部有動亂跡象的話會使得全國難堪。5月13日上午[[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閻明復]]召開緊急會議<ref>{{Cite web |url= http://www.64memo.com/b5/4_263.htm |title= 八九民運史(第263頁) |author= 陳小雅 |date= 1996年6月 |publisher= 六四檔案 |language= zh-hant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ref>,並且邀請到重要的學生領袖以及包括[[劉曉波]]、[[陳子明]]以及[[王軍濤]]等知識分子<ref>{{Cite book | author = [[趙鼎新]] | title = 《天安門的力量:國家-社會關係和1989北京學生運動》|url=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kzBXsnwYWD8C&printsec=frontcover&hl=zh-TW#v=onepage&q&f=false|trans-title=The Power of Tiananmen: State-Society Relations and the 1989 Beijing Student Movement | location = 美國芝加哥 | publisher =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 date = 2001年4月15日 | pages = 第164頁 | ISBN = 978-0226982601 | accessdate = 2013年12月28日 | language = en | quote = }}</ref>。閻明復說表示政府已經準備與學生代表展開直接對話,但前提是學生必須先撤離天安門廣場以舉辦戈巴契夫訪問中國的歡迎儀式,这样也使學生领袖们之間陷入分歧<ref name = "趙鼎新 165">{{Cite book | author = [[趙鼎新]] | title = 《天安門的力量:國家-社會關係和1989北京學生運動》|url=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kzBXsnwYWD8C&printsec=frontcover&hl=zh-TW#v=onepage&q&f=false|trans-title=The Power of Tiananmen: State-Society Relations and the 1989 Beijing Student Movement | location = 美國芝加哥 | publisher =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 date = 2001年4月15日 | pages = 第165頁 | ISBN = 978-0226982601 | accessdate = 2013年12月28日 | language = en | quote = }}</ref>。
=== 局勢升級 ===
{{Refimprove section|time=2018-06-05T12:14:10+00:00}}
絕食抗議的作法很快便引起中國各地對於學生的支持和同情<ref>{{Cite web |url= http://www.alliance.org.hk/June4/Essay/essay10.htm |title= 五.一七宣言 |author= [[嚴家其]]、[[包遵信]]和[[李南友]] |date= 1989年5月17日 |publisher= [[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 |language= en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213185139/http://www.alliance.org.hk/June4/Essay/essay10.htm|archivedate=2012-02-13}}</ref>,並且在5月17日至5月18日期間數百萬名居住於北京市的各行各業居民共同發起示威遊行;而參與者還包括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军人、警察人員、中國共產黨黨員或者是低階的政府官員<ref name = "趙鼎新 171"/>,同時許多中國共產黨基層組織、[[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以及政府資助的工會也鼓勵其成員公開參與遊行活動<ref name = "趙鼎新 171"/>。{{fact|此外一些中國民主黨派成員學生致信給李鵬以表達意見,而中國紅十字會也特別下達通知並且安排大量人員前往天安門廣場為絕食群眾提供醫療服務。而在戈尔巴乔夫離開中國後,許多外國記者仍決定繼續留在中國並且報導於首都北京市進行的抗議活動,這使得學生運動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並且也讓一些西方國家政府呼籲中國政府保持克制。}}
5月18日,总理李鵬在[[人民大会堂]]首次與學生代表會面,並且希望能夠安撫受到大眾關注的絕食行為<ref name = "趙鼎新 181"/>。在會談中學生領袖再次要求中國政府撤銷《四二六社論》並且肯定學生運動為「愛國舉動」,但對此李鵬則表示政府主要關切的是因為絕食而送往醫院診治的患者。儘管這次討論僅取得了少數實質成果,但是學生領袖也因此得以在國家電視臺重要節目上有了出現的機會<ref>{{Cite web |url= http://news.asiaone.com/News/Latest%2BNews/Asia/Story/A1Story20090604-146142.html |title= Exiled Tiananmen dissident back in Taiwan |author= [[法新社]] |date= 2009年6月4日 |publisher= {{Link-en|AsiaOne|AsiaOne}} |language= en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ref>。5月19日凌晨,趙紫陽則在[[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溫家寶]]陪同下前往天安門廣場,而聽聞消息陪同前往的李鵬則是抵達廣場後馬上離開。趙紫陽在凌晨4時50分時藉由擴音器直接呼籲學生結束絕食,並且告訴學生應該健康地活著,看到中國實現[[四个现代化]]的那一天<ref name = "趙紫陽 15">{{Cite book | author = [[趙紫陽]] | title = 《改革歷程》|url=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9ooub2kRkRQC&printsec=frontcover&hl=zh-TW#v=onepage&q&f=false|trans-title=Prisoner of the State: The Secret Journal of Premier Zhao Ziyang | location = 美國紐約 | publisher = [[西蒙與舒斯特]] | date = 2009年5月19日 | pages = 第15頁 | ISBN = 978-1439149386 | accessdate = 2013年12月28日 | language = en | quote = }}</ref>。這是他最後一次公開露面<ref name = "趙紫陽 15"/><ref>{{Cite web |url= http://www.64memo.org/b5/12215.htm |title= 趙紫陽5.19廣場講話 |author= [[趙紫陽]] |date= 1989年5月19日 |publisher= 六四檔案 |language= zh-hant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dead link|date=2018年2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
== 戒嚴 =={{Main|六四戒嚴}}{{Wikisourceshas|国务院关于在北京市部分地区实行戒严的命令|北京市人民政府令 (1989年5月20日}}
=== 頒布戒嚴令 ===
{{See Also|中共八大元老}}
[[File:Martial law in the May 19, 1989.jpg|thumb|right|250px|5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宣布隔天北京市進入[[六四戒严|戒严]]狀態,国家主席兼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同時通报调兵情况。此時总书记赵紫阳则称病请假而没有出席大会,拒绝接受戒严令發布。]]
 
隨著示威活動不斷升級並且擴大,最後作爲軍方最高領導人的鄧小平決定採取果斷行動。5月17日,[[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政治局常委]]在鄧小平的住所召開會議<ref name = "張剛華"/><ref name = "黎安友 18">{{Cite book | author = [[黎安友]] | title = On the Tiananmen Papers | location = 美國華盛頓特區 | publisher = 《[[外交政策 (雜誌)|外交政策]]》 | date = 2002年 | pages = 第18頁 | ISBN = | accessdate = 2013年12月28日 | url = http://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56670/andrew-j-nathan/the-tiananmen-papers | language = en | quote = }}</ref>。在這次會議上趙紫陽不斷讓步的處理方針遭到了其他成員的批評,其中李鵬和鄧小平宣稱趙紫陽於5月4日發表的和解談話使得學生不再懼怕中國政府<ref name = "黎安友 18"/>。鄧小平警告說如果北京市進行中的抗議活動不迅速平息的話,意味著中國將冒著经历另外一次內戰或者是[[文化大革命]]的風險,而他的意見亦得到其他中國共產黨黨內元老的支持<ref>{{Cite web |url= http://www.project-syndicate.org/commentary/tiananmen-square-revisited |title= Tiananmen Square Revisited |author= John Delury |date= 2009年5月20日 |publisher= {{Link-en|世界報業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 |language= en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ref>。鄧小平隨後表示應該宣布[[六四戒嚴|戒嚴]]以表達政府無法容忍抗議活動持續進行的立場<ref>{{Cite book | author = [[黎安友]] | title = On the Tiananmen Papers | location = 美國華盛頓特區 | publisher = 《[[外交政策 (雜誌)|外交政策]]》 | date = 2002年 | pages = 第20頁 | ISBN = | accessdate = 2013年12月28日 | url = http://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56670/andrew-j-nathan/the-tiananmen-papers | language = en | quote = }}</ref>,同時為了證明戒嚴有其作用而決定將示威群眾描述為[[資產階級自由化]]倡導者的「打手」,並且指稱是幕後筹划的人士試圖打擊中國共產黨的統治並且進一步實現他們個人的野心<ref>{{Cite book | author = James A.R. Miles | title = The Legacy of Tiananmen: China in Disarray | location = 美國安娜堡 | publisher = {{Link-en|密西根大學出版社|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 date = 1997年6月1日 | pages = | ISBN = 978-0472084517 | accessdate = 2013年12月28日 | url = | language = en | quote = }}</ref>。
=== 撤退與留守 ===
[[File:Defacement of Mao Zedong's Portrait on the Tiananmen (1989).jpg|thumb|right|250px|5月23日,天安门上的[[毛泽东]]肖像[[天安门毛泽东像污损案|被泼墨]]。]]
與此同時學生運動的內部分裂則更為加劇,5月下旬學生所組織的抗議活動由於沒有明確的領導人或一致的活動,情況變得越來越混亂<ref>{{Cite web |url= http://www.89-64.org/b5/14_78.htm |title= 天安門之爭──六四的關鍵內情(第78頁) |author= [[封從德]] |date= 1998年6月 |publisher= 六四檔案 |language= zh-hant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ref>,同時伴隨著天安門廣場上聚集著大量群眾使得示威隊伍出現嚴重的衛生問題<ref>{{Cite web |url= http://www.rthk.org.hk/chiculture/china50years/years1980_epi271.htm |title= 一九八零—一九八九 六四清場(上) |author= [[香港電台]] |date= |publisher= 《[[神州五十年]]》 |language= zh-hant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ref><ref>{{Cite web |url= http://www.earnshaw.com/memoir/tiananmen-story |title= Tiananmen Story |author= Graham Earnshaw |date= |publisher= Graham Earnshaw |language= en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ref>。[[侯德健]]建議學生領袖進行公開選舉以選出學生運動的發言人,但是遭到學生團體的反對<ref name = "獨立電視服務"/>。另外一方面[[王丹]]則認為近期中國政府將有可能發起軍事行動以鎮壓示威活動,因此主張讓學生先從天安門廣場暫時撤回校園並且另外組成相關團體,但這個建議則遭到主張繼續佔領天安門廣場的強硬派學生反對。隨著派系衝突日益增加,各個派系開始爭奪位在廣場中央的學生廣播中心,期望能夠藉由控制擴音器的方式掌握學生運動的控制權。各個派系也開始派遣一些學生前往火車站迎接來自全國各地聲援的學生們,並趁機將他們拉到自己的派系之中以獲得支持<ref name = "獨立電視服務"/>。學生團體開始指責其他派系的成員別有用心,這包括有勾結政府成員並且試圖藉由學生運動以獲得個人成就<ref name = "獨立電視服務"/>。
== 傷亡 ==
=== 死傷人數 ===
1989年6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官員召開新聞發表會,發言人[[袁木]]表示「初步統計」包括部隊士兵、大學學生、非法份子和誤殺群眾在內,有近300人死亡<ref name = "Michel Oksenberg 364">{{Cite book | author = Michel Oksenberg、Lawrence R. Sullivan和Marc Lambert | title = Beijing Spring, 1989: Confrontation and Conflict : the Basic Documents | location = 美國阿蒙克 | publisher = {{Link-en|M. E. Sharpe|M. E. Sharpe}} | date = 1990年 | pages = 第364頁 | ISBN = 978-0765640574 | accessdate = 2013年12月28日 | url =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jilcH_Zaqk4C&printsec=frontcover&hl=zh-TW#v=onepage&q&f=false | language = en | quote = }}</ref><ref>{{Cite web |url= http://www.temadnya.ru/spravka/03jun2004/3997.html |title= Кровопролитие |author= |date= |publisher= {{Link-en|NEWSru|NEWSru}} |language= ru |accessdate= 2014年1月21日 |quote= }}</ref>。袁木還提到有5,000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士官和士兵受傷,而包括違法暴徒和圍觀群眾在內、有2,000名平民受傷<ref name = "Michel Oksenberg 364"/><ref name = "北京愛國民主運動日誌">{{Cite web |url= http://www.angelfire.com/tv/bloody64/doc3.html |title= 袁木口中的「真相」 |author= |date= |publisher= 北京愛國民主運動日誌 |language= zh-hant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ref>。根據北京市警方的調查,在北京市遭到殺害的平民「包括大學教授、技術人員、政府官員、工廠工人、小型私營企業擁有人、退休工人、高中學生和小學學生等,其中最年輕的僅有9歲」<ref>{{Cite book | author = [[張良 (作家)|張良]]、[[黎安友]]和[[林培瑞]] | title = 《天安門文件》|url=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DV3yfm6oblAC&printsec=frontcover&hl=zh-TW#v=onepage&q&f=false|trans-title=The Tiananmen Papers | location = 美國芝加哥 | publisher = {{Link-en|公共議題|PublicAffairs}} | date = 2002年6月4日 | pages = 第437頁 | ISBN = 978-1586481223 | accessdate = 2013年12月28日 | language = en | quote = }}</ref>。而自中國政府於6月6日召開新聞發表會後,六四事件的實際死亡人數和天安門廣場傷亡問題便不斷出現爭論,有“死者都在天安门广场外”<ref>{{cite news|title=港悼六四|url=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783281|accessdate=2016-12-14|publisher=自由时报|date=2014-05-30|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1012232029/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783281|archivedate=2016-10-12|language=zh-twhant}}</ref>的说法。原因在於中國政府展開軍事鎮壓後,便不斷控制任何資訊的發布;之後則嚴格禁止在中國境內研究相關主題,使得今日對於實際死亡和受傷人數仍然不清楚。各方來源提供的傷亡估計亦有很大的出入,聲稱人數從數人喪生至數千人喪生的說法都有<ref name = "世界社會主義者網站"/>。海外报道的死亡人数一般显著多于大陆报道。2014年美国白宫解密文件显示约有10454人死亡、40000人受伤(白宫的报告引述自戒严部队的消息人士提供的中南海内部文件)。2017年底,英国国家档案馆解密的文件显示,有中国国务院的成员称1989年天安门事件至少造成10000名平民死亡。<ref name="voa10k">{{cite news|title=英国解密六四外交档案:约1万平民死亡|url=https://www.voachinese.com/a/declassified-documents-china-june-4th-20171221/4174528.html|accessdate=2017-12-24|publisher=美国之音中文网||date=2017-12-22}}</ref>
6月21日,[[紀思道]]在《紐約時報》專欄提到因為缺乏實物證據,而很難確認傷亡的實際人數,但也提到「合理數字應該是大約有50名士兵或警察死亡,以及400名至800名平民喪生」<ref name = "紀思道"/>。[[美國駐華大使]][[李潔明]]則表示[[美國國務院]]外交官看見軍隊向未持有武器的群眾開火,走訪北京附近醫院後認為至少有數百人遭到槍殺<ref>{{Cite book | author = James R. Lilley和Jeffrey Lilley | title = China Hands: Nine Decades of Adventure, Espionage, and Diplomacy in Asia | location = 美國芝加哥 | publisher = {{Link-en|公共議題|PublicAffairs}} | date = 2005年7月5日 | pages = 第322頁 | ISBN = 978-1586483432 | accessdate = 2013年12月28日 | url =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OS9k16FyksYC&printsec=frontcover&hl=zh-TW#v=onepage&q&f=false | language = en | quote = }}</ref>,而[[美國駐華大使館]]的員工也曾前往現場蒐集部隊殺害民眾的證據<ref>{{Cite book | author = 林博文 | title = 《關鍵民國: 聆聽民國史的馬蹄聲》 | location = 臺灣臺北 | publisher = 大塊文化 | date = 2013年6月1日 | pages = 第219頁 | ISBN = 978-9862134412 | accessdate = 2015年10月3日 | language = zh-hant | quote = |url=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Rh3yBgAAQBAJ&printsec=frontcover&hl=zh-TW#v=onepage&q&f=false}}</ref>。子女因為這次事件喪生的[[丁子霖]]、[[張先玲]]等人則共同成立[[天安門母親運動]]後,在中國政府阻止下持續嘗試調查死者家屬,並記錄死者相關資訊<ref name="真相與記憶" />;天安門母親運動確認的死者清單從1999年提出的155人、2005年提出的187人、2010年提出的195人<ref name = "真相與記憶"/>,在2011年8月共有202人獲得確認<ref name = "真相與記憶"/>。在天安門母親運動所蒐集的死者資料中,除了因事件而直接喪生的民眾外,還包括4名自殺人士、以及6月4日後因抗議活動而遭殺害者<ref name = "真相與記憶"/><ref>{{Cite web |url= http://www.89-64.org/html/victims155.htm |title= 六四死難者名單 |author= [[丁子霖]] |date= 2006年6月 |publisher= 六四档案 |language= zh-Hans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dead link|date=2018年5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
然而對於許多西方國家來說,中國政府對於天安門廣場上的抗議活動的處理方式破壞了自身的國際聲譽。許多西方國家新聞媒體從原本计划採訪5月舉行的中蘇首腦會議而轉向報導有關早期戒嚴行動的情況,示威群眾抓住這個機會並且開始為國際電視臺的觀眾製作標誌和旗幟,而這也使得西方社會對於中國學生的抗議活動多表示同情。而在中國政府對於如何處理媒體報導示威活動而猶豫不決時,也意味著為中國和海外記者報導抗議活動時提供了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抗議活動的影像紀錄在事件之後20年強烈影响了西方對於中國的看法和相关政策<ref>{{Cite book | author = Lachlan Strahan | title = Australia's China: Changing Perceptions from the 1930s to the 1990s | location = 英國劍橋 | publisher = [[劍橋大學出版社]] | date = 1998年1月13日 | pages = 第302頁 | ISBN = 978-0521484978 | accessdate = 2013年12月28日 | url =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P6UFAYXYXoIC&printsec=frontcover&hl=zh-TW#v=onepage&q&f=false | language = en | quote = }}</ref>。其中阻擋坦克行進的[[王維林]]圖像變成该事件重要的標誌,被称为“坦克人”,且長期在西方社會成為公民反抗專制政權的象徵<ref>{{Cite web |url= http://news.bbc.co.uk/2/hi/asia-pacific/4313282.stm |title= Picture power: Tiananmen stand-off |author= [[英國廣播公司]] |date= 2005年10月7日 |publisher= [[BBC新聞]] |language= en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ref>。《[[時代 (雜誌)|時代]]》雜誌更是以「無名的反抗者」將其列入[[時代100人:本世紀最重要的人物|20世紀100位最重要的人物]]之一<ref>{{Cite web |url= http://content.time.com/time/magazine/article/0,9171,988169,00.html |title= The Unknown Rebel |author= {{Link-en|皮科·艾爾|Pico Iyer}} |date= 1998年4月13日 |publisher= 《[[時代 (雜誌)|時代]]》 |language= en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ref>。
另外一方面對於当时仍然是英國殖民地的[[香港]]來說,六四事件的發生使得社會大眾恐懼在1997年主權移交後,中國是否會違背[[一國兩制]]的承諾<ref>{{Cite web |url= http://www.la-presse-anarchiste.net/spip.php?article2331 |title= Heurs et malheurs du mouvement étudiant chinois en France |author= Peyraube |date= 2009年6月4日 |publisher= La Presse Anarchiste |language= fr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ref>。對此香港總督[[彭定康]]試圖針對[[香港立法會|立法局]][[新九組|展開政治改革]],但這讓香港政府和中國政府間發生摩擦。而對於許多香港民眾來說,天安門廣場上的抗議遭到鎮壓成為了一个轉捩點,許多民眾因此對中國政府失去了信任<ref>{{Cite web |url= http://iiro.nccu.edu.tw/attachments/journal/add/1/48-1-5.pdf |title= 中國對香港民主權利論述分析 |author= 許文英 |date= |publisher= [[國立政治大學]] |language= zh-hant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ref>;再加上當時香港市民普遍對香港主權移交後的地位感到不確定,使得1997年前出現了大規模的[[香港移民潮|移民潮]],許多人前往加拿大或澳洲等西方國家生活。英國政府為了阻止人才隨著移民潮而外流,同意讓香港政府施行[[居英權計劃]],授予部分香港民眾正式的英國公民身份<ref>{{Cite web |url= http://www.cbg88.co.uk/ywdd/2012/08-30/554.shtml |title= 数十香港华人以“居英权”获英籍 退休在港诈骗英退休金 |author= |date= 2012年8月30日 |publisher= 《英國華商報》 |language= zh-Hans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5034830/http://www.cbg88.co.uk/ywdd/2012/08-30/554.shtml|archivedate=2016-03-05}}</ref>。而自1990年後,香港每年都有數萬名民眾參與由[[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主辦的大型「[[維園六四燭光晚會]]」活動。香港在1997年主權轉移給中國後,相關的紀念活動仍在持續進行<!-- <ref>{{Cite web |url=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8720542.shtml |title= 香港發聲:25年 人民沒忘過六四 |author= 李春 |date= 2014年6月5日 |publisher= [[聯合新聞網]] |language= zh-hant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dead link|date=December 2016}}</ref> --><ref>{{cite news|author1=李春|title=香港發聲:25年 人民沒忘過六四|url=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1/259735/web/#10L-4866712L|accessdate=2016-12-14|publisher=联合电子报|archiveurl=https://archive.is/20161214102813/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1/259735/web/%2310L-4866712L#10L-4866712L|archivedate=2016-12-14|language=zh-twhant|deadurl=yes}}</ref>。
=== 制裁行動 ===
4,01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