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六堡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六堡镇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西部,东邻梨埠镇,南与夏郢镇、旺甫镇接壤,西连狮寨镇,北与贺州市平桂区水口镇交界。交通便利,距离县城石桥镇43千米。经济发展方面,除了种植业外,还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等,居民收入逐年增长。2007年,全镇总面积291平方千米,辖六堡社区和16个行政村,人口19801人(2017年),以汉瑶两个民族为主。[1]

2018年9月,批准六堡镇开展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

中文名称:六堡镇

外文名称:Liubao Town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苍梧县

下辖地区:16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

政府驻地:六堡镇

电话区号:0774

邮政区码:543113

地理位置:苍梧县西部

面 积:291平方千米

人 口:19801人(2017年)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著名景点:六堡茶生态旅游区

车牌代码:桂D

著名特产:六堡茶(Liupao Tea)

行政区划

全镇总面积291平方千米,辖六堡、合口、大中、高枧、梧桐、大宁、四柳、理冲、不倚、塘坪、公平、山平瑶族村、蚕村、普旺、九城、首溪16个行政村和一个六堡社区。

六堡茶产地

名茶六堡茶(Liupao Tea)的原产地在六堡镇。

茶树特点

六堡茶为灌木型中叶种,树势开展。分枝密,从芽色分有四种。即青苗茶占60%,紫芽茶占20%,大白叶茶占5%,米碎茶占15%。以青苗茶产量最高。品质也最好。

自然生长的茶树高200厘米,树幅80厘米,分枝密。节间3.6厘米。叶片半上斜着生;叶长8.3厘米,宽3.6厘米。叶形椭圆。叶色绿,叶面平滑或微隆,光泽中。叶缘微波,嫩芽梢淡绿色。有少量紫芽。茸毛少,发芽密,持嫩性较强;发芽密度702个/平方米,1芽3叶长6.2厘米,重0.46克,在3月中旬萌芽,4月初开采,属早芽种,萌芽终止期在10月中旬锯齿粗、深而稀,叶身平展稍内卷,叶质中,叶端钝尖;侧脉6—9对。

花冠直径3.9厘米,属中花种。花萼5—7片,绿色,无茸毛;花瓣6—7片,白色稍带绿,子房多茸毛。始花期在10月下旬,盛花期在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开花结果能力强。种子成熟期在10月下旬。茶果直径1.5—3.4厘米,果皮棕褐色,果实为肾形或球形;果柄长0.6—1.3厘米,果皮厚1.5—2毫米,果实1—3室,每室1粒种子,种子圆形,少数长形,黑褐色。直径1—1.5厘米。

叶厚294.8微米;上表皮厚26.8微米,下表皮厚13.4微米;栅栏组织二层,厚107.2微米。第一层细胞排列较紧密,第二层较疏松;海绵组织厚147.7微水,细胞结构较疏松,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例为0.73:1,春茶鲜叶含水浸出物42.65%。茶多酚28.77%,氨基酸总量3.12%。咖啡碱3.77%,儿茶素143.99毫克/克。

六堡茶历史

六堡茶在清代嘉庆年间,以特殊的槟榔香味而被列为全国名茶之一,享誉海内外。

清朝初期,在广州、潮州一带,六堡茶渐渐兴盛起来。至清代嘉庆年间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被列为全国名茶之一,享誉海内外。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在两广涌现了一批六堡茶老字号。

《苍梧县志》记载虾斗茶“色香味俱佳,唯稍薄耳”。六堡茶当年广为流行。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见西方在中国沿海地区非法贸易活动猖獗,便封闭了福建、浙江、江苏三处海关,只留广州一个口岸通商,于是“十三行”便独占中国对外贸易。六堡茶也随之名声大噪。六堡茶的发展历经了“平三藩”、“十三行大火灾”、“太平天国”、“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诸多历史风云,几经磨难,大小茶号遍布粤桂、港澳、南洋,并将茶叶贸易做到了英国等欧洲国家。

一直以来,在中国出口的商品中,以茶叶为最大宗。大量的茶叶通过“十三行”加工、包装,然后再运往世界各国。而六堡茶则主要以销往南洋诸国为主,得益于当时兴旺的水路运输,商人们凭借着西江这条黄金水道将华南、西南的丰富物产以最低的成本运达广州,再从广州转口外销。茶叶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每一个产茶季节,六堡产出的大量优质茶叶,从六堡的合口街码头装上尖头船,经梨埠换大木船,进入贺江,经封川江口,进入西江之后再经都城装卸到大船中,运送到广州,再转口南洋和世界各地,这就是当年六堡茶著名的“茶船古道”。这条熙熙攘攘、舟楫往来的“茶船古道”,见证了六堡茶的兴衰沉浮。

六堡茶在200多年前从湖南江华道县,通过广西贺县八步传入境内,品种属槠叶种。湖南茶树有槠叶种,在安化等地产的黑茶。其加工方法与六堡茶大同小异,故较为可信。《苍梧县志》载:“茶产多贤乡六保,味厚。隔夜不变,产长行虾捅者名虾耳茶,色、香、味俱佳”。《广西特产志略》(1937年)载:“在苍梧之最大出品,且为特产者,首推六堡茶,每年出口者,产额在60万斤以上,在民国十五、十六年间(1926年—1927年),每担估价三十元左右。

《广西通志稿》戴:“六堡茶在苍梧,茶叶出产之盛,以多贤乡之六堡及五堡为最,六堡尤为著名,畅销于穗、佛、港、澳等埠”。《广西农业通讯》(1945年)载:“苍梧茶尚多,尤以六堡乡为最。六堡茶(又名垌茶),颇负盛名,其余所产品质亦佳,战前(抗日战争前)交通便利,所产茶除本县饮用外,全部销售港澳等地,自抗战后,交通阻塞,销售范围日形缩小,一般茶农生活无法维持。多弃茶而经营其他,于是茶叶衰落矣。六堡乡占全县面积之半,全县面积11455亩,年产茶5450担,抗日时外销日减,估计每年平均产茶1500担左右。现有面积7500亩。”据彭庆中《中国六堡茶》载:旧时粤南在广西六堡乡合口街设庄收茶叶。广西六堡茶在历史上的年产量和销售量曾一度达到1500吨左右,抗日时期大幅度下降,仅为197.5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有所恢复,1953年产六堡茶450吨,比抗日时期增加1.28倍。横县也由抗日时期年产221吨恢复到400吨。

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批准发布公告《DB45/T581-2009六堡茶》广西地方标准获得批准,进一步规范、统一六堡茶在生产、加工、检验、贸易等环节的监管,确保六堡茶质量的稳定。

从2010、2011、2012年,三年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数据看,六堡茶的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分别是:6.73亿元、8.30亿元、8.79亿元,在黑茶类的排名分别是:第三、第二、第二。可以看出,近三年六堡茶的整体市场状态呈现稳步上升态势。

地理环境

六堡镇位于北回归线北侧,年平均气温21.2℃,年降雨1500毫米,无霜期331天。六堡镇处在桂东大桂山脉的延伸地带,在境内从塘平到不倚,从四柳到高枧。从梧垌到合口这些村,峰峦耸立,海拔1000—1500米,坡度较大。茶叶多种植在山腰或峡谷,距村庄远达3—10公里。那里是个林区溪流纵横,山清水秀,日照短,终年云雾缭绕。历史上,六堡茶产区有恭州村茶、黑石村茶、罗笛村茶、蚕村茶等,以恭州村茶及黑石村茶品质最佳。据记载:六堡村所产的茶,因其地处崇山峻岭,树木翳天,所植茶树得水分已足,且高山得雾独多,每天午后,太阳不能照射,则蒸发少,故其茶叶厚而大,昧浓而香,往往价格昂贵。其次为黑石村所产之茶。其山为黑石与坭所造成,溪涧之水长流,故茶树得水足,茶叶大而厚。

自然资源

苍梧县六堡镇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主要以铅锌矿为主。

林业资源以马尾松、八角、竹子为主,有林面积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5%。

经济概述

六堡镇生产总值1.2亿元,比上年增长10%;农业增加值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2895元,比上年增长15%;本级财政收入132万元,同比增长15%。

全镇经济以农业为主,有耕地1.4万亩,其中水田1.1万亩,旱地2700亩。至2007年底,全镇拥有茶园面积1.27万多亩,年产茶叶22.5万斤,年产八角达25万公斤。乡镇企业以木材加工和采矿业为主。

2007年,全镇粮食种植面积2.22万多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2.12万多亩。全年粮食总产量7463吨,其中水稻产量7234吨。各项农业新技术得到及时的普及和推广,农技推广力度不断加强。积极发动群众封山育林,全年完成沼气池建设150座;完成人工造林6377亩,其中八角1495亩,马尾松4821亩;出产松脂2400吨;商品材3000立方米,工业用材7000立方米;八角干果688吨。

视频

航拍梧州六堡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