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六鳌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据史料介绍,曾设立巡检司;明洪武二十年(1388年)江夏侯周德兴把它扩建成防盗城堡,设立千户所。城周绕半山腰而建,城中有一座青山,山上巨石累叠。青山突兀于海滩中,四周极其空阔,远看所城其状故命名为“陆鳌城”(今叫六鳌城),又象一个偌大的环绕绿树的山石盆景。

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4588公顷,常住人口29587人。

乡镇概况

六鳌镇位于漳浦县南部六鳌半岛,大澳湾西岸,旧镇港东岸。辖10个行政村。漳(浦)六(鳌)、六(鳌)厦(门)公路过境,有大澳湾码头。漳浦县六鳌镇地处闽东南沿海突出部,三面环海,属半岛乡镇,东临台湾海峡,与古雷港区仅一水之隔,水陆两运交通便捷。全镇下辖10个行政村。拥有海岸线38公里,是福建省主要的渔业基地,漳州对台贸易的重要窗口,漳清沿海重点乡镇。六鳌境内旅游资源丰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六鳌古城,始建于公元1388年,与崇武、铜山并为闽东南沿海明清两代沿海抗倭的历史证物,极具考察观光价值;具有“海峡西岸一景”之称的千年海蚀奇异景观更是吸引不少海内外游客。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六鳌镇党委、政府大力实施“依港立镇,工业强镇,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发展战略,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民生工程深入民心,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目前,全镇形成风电开发、船舶制造、砂矿开发、海产品加工、港口物流、滨海旅游六大主导产业。已建成了福建省最大的风力发电场——大唐六鳌风电场;东南沿海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生产能力最强的船舶分段制造厂——漳州一帆重工有限公司;福建省乡镇级最大的硅砂加工企业——华福石英砂有限公司;形成福建省最大的紫菜养殖加工基地——“六鳌紫菜”基地;规划完成沿海规模较大的港口物流中心——大澳散装码头;计划开发滨海旅游观光区——六鳌抽象画廓旅游渡假和翡翠湾旅游度假中心等项目。[1]

历史沿革

宋代属安仁乡含恩里。元代设青山巡检司。明代属十五都。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设陆鳌守御千户所,属于军事编制,隶属镇海卫。临海建所城环青山山腰,状如“巨鳌载岳”,命名为陆鳌城,从此青山改称陆鳌山。陆鳌守御千户所人口属于军籍,明代前期对抗御倭寇入侵起到重要作用。

嘉靖年间,卫所松懈,倭寇长驱直入内地。嘉靖末年,戚继光、俞大猷从浙江入闽剿平倭寇后,戚继光调走,留一部分军队驻守福建海防,其中一营人驻陆鳌城外,称“浙兵营”,曾与铜山土兵营对调。

清代取消军籍,实行保甲制度,六鳌半岛于清初顺治年间设陆鳌、龙澳二保。康熙元年(1662年)“迁界”,村民内迁(部分逃到台湾依附郑成功)。至康熙十八年“复界”,许多村民没有回居陆鳌,人口大减。康熙三十九年重新编定保甲,陆鳌、龙澳二保并编为龙鳌一保。以后,旧镇、深土一带许多人迁到陆鳌定居,半岛的人口才逐渐多起来。

民国初年实行“里邻”制度,全半岛编为六鳌里(当时开始将“陆鳌”简写为“六鳌”),初属东区管辖,后划属第一区(区署设在旧镇)。民国二十九(1940年)设六鳌乡,辖下营、城江、鳌西、鳌东、大澳、龙南、龙北7保。民国三十三年,龙南龙北并为龙美保,大澳改为墩澳保。新中国初期,六鳌属第四区(旧镇区),

1952年改属第九区(深土区),分为鳌中、下寮、顶大澳、龙美4乡。农业合作化后,于1958年3月合为六鳌乡,9月,改属深土公社,设六鳌管理区,管鳌中、下寮、山门、大澳、新厝5个生产大队。1961年7月成立六鳌公社,辖龙美、新厝、大澳、山门、东门、鳌中、下寮、下营8个大队。1984年9月政企分开,改为六鳌乡,辖鳌东、鳌西、龙美、新厝、大澳、山门、东门、下寮、下营9个行政村。

行政区划

六鳌镇辖龙美、新厝、大澳、山门、东门、鳌东、鳌西、下寮、店下、营里10个村委会。

旅游资源

青山

六鳌古城的城墙,全部采用长条花岗岩筑砌,绕山一周,周长1931米,厚二至三米。它不仅格局独特,在全省其长度也是仅次于崇武古城。城上筑有三合土的城垛。南、北、西南三面筑有三个城门,作为主城门的北门上,过去还建有10米高的城楼,门外筑瓮城,立石坊,有关帝庙一座。南城内侧建有藏兵洞、兵营、观察台和烽火台;此外,全城还建有5座水门,分布于东、西两侧,可用于排洪和无战事时兵民进出。盘山遍植榕树,榕树根就像支支巨大的龙爪,紧紧抓住着城墙和岩石,100多株大小各异 古榕树或三五成群、或聚集开生,榕树根攀援城墙,盘根错节,形成“城在林中建、榕在城中长”的景观,属一处罕见的滨海奇观。

六鳌城保存基本完好,旧貌依存,北影拍摄彩色故事片《阴阳界》、《欢乐英雄》时,就选择这座神奇、独特、美丽的古城作为主要外景,不久前拍成的电视连续剧《康熙帝国》中有些武打场面,也选择在这里。山上有许多天然巨石,巨石上尚存三处摩崖石刻,一处镌五绝诗,五座石碑,其中,“嵯峨一片石,独对海中天,大地东南去,群山不敢前”最为有名。城上还留有大型战备地洞——“鳌洞”,在和平年代被政府封存,现正申请对外开放。

六鳌古城是一部现存的活的历史教科书,走进古城,就像走进了几百年前明代那一段历史。凭主观感觉,能体验到当年驻守古城将士那种敢于抗击强暴的英雄气概;抗倭名将俞大猷在这儿指挥过战斗,掩杀过来犯之敌;江夏侯周德兴在建城前后的多次视察。至今在城北的古教场,还存有明嘉靖年间为汀漳守备俞大猷抗倭立的记功碑。

抽象画廊

“抽象画廊”位于漳浦县六鳌半岛东面的崂岈山东坡地带,东临台湾海峡与台湾岛隔海相望,东南面由9公里长的似新月形的六鳌大澳湾围着,西北面是茂密的海岸防护林。整个区域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平均年降雨量1250毫米,年均日照2000小时以上,气候宜人,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如春。

“抽象画廊”景区分布面积约1平方公里,共分四个区域,它们分别是黄金沙滩区、红石区,奇石景区、“抽象画廊”区。其中,黄金沙滩区总长度6公里,经过无数次潮起潮落的洗刷,沙质细腻白净,颗粒均匀,夕阳斜照,水天一色,相映成辉,动静相宜,同时,海风徐徐,海水洁净,是夏天避暑的胜地,在明月当空的夜晚,手携情侣、家人在沙滩漫步,观潮赏月,更是别有一番情调。

抽象画廊经过几千年海风的风化和海水的侵蚀作用,在花岗岩石浅色的基面上形成红棕色的不规则的几何图案花纹,犹如现代派的抽象画,其纹迹形态各异、风景万千、错落有致、浑然一体、一气呵成,构成奇特的花岗岩风化海蚀天然景观,它被地质专家们称之为:“抽象画廊”。沿着崎岖的隧道进去,仿佛进入洞天仙境,《情系玛祖》和《海霞》两部电影的主要外景都是在这里拍摄。

漳浦县政府和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厦门大学亚热带海洋研究所等单位曾联合进行漳浦沿海风景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调查,结果发现了天然海蚀花岗岩——抽象画廊,他们认为这是这次发现的“五大奇观”之一。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陈安泽先生和国家级专家鉴定委员会的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一奇观属国内首次发现,它具有国家特级风景资源景观质量,又是我国滨海旅游资源精品,有山、有水、有沙滩、有树木、有花、有草、有奇形怪石,是国内外少有的综合旅游景点,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开发价值。[2]

辖村简介

龙美村

龙美村位于六鳌镇北部,六鳌半岛与沿海陆地毗连处,东临将军湾海域,西隔港湾与竹屿盐场相望,南邻新厝村,北与深土镇大店村交界,是从深土沿海进入六鳌沙漠地带的开端,一座“头”在深土大店(地名龙头)的龙山自北向南延伸至此为止,雅化为龙美。从前交通不便,往六鳌路上尽是散沙,走一步滑回半步。往旧镇,要跋涉滩涂经竹屿过渡。解放后,于1954年建“坑虎线”公路经过龙美,才结束村民出门便举步维艰的历史。

在六鳌镇北部龙美村之南,大澳村之北,西临浮头湾,东近崂岈山,由新厝(瓦窑)、上大澳两自然村组成,顾名思义,新厝自然村是后来形成的,它原名瓦窑,即是首先在那地方出现一座瓦窑,然后陆续建起一些新的住房,形成村庄,成村至今约100年;上大澳则是在原来大澳村的上方新崛起的一个自然村,成村至今也大约100年,这两个自然村相邻,但属于新厝村。

大澳湾

大澳以单一自然村为行政村,位于六鳌半岛中部的沙漠地带,距六鳌镇政府4公里。东临外港大澳湾,西濒内港浮头湾,南邻鳌东村,北连新厝村。解放前受两大自然灾害威胁,一是风沙,每年冬季刮北风,飞沙走石便把园地堙没,来春必须将沙清走才能耕种。二是海水,每逢农历九月大潮,海水往往涌淹园地,造成咸渍,两三年不能耕种。解放后造防护林和筑海堤,才改变这种状况。

山门村

山门村位于六鳌半岛南部东海岸突出部,在鸟嘴、东本二山之间,面向大澳湾海域,两山夹峙如门,故村名山门。自古为“飞沙地”,自1966年以来营造滨海防护林2000多亩,才改变了以往一刮风便“飞沙走石”的景况。

店下村

店下村位于六鳌半岛南端,六鳌山南麓,西临浮头湾,南临外海,东邻营里村,北邻下寮村。原属下营村管辖,1991年始分为店下、营里2村。店下村以单独一个自然村为行政村,现有人口420户1800人。店下为郑姓聚居地,始祖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从福清来开基,建有祖祠。营里村在陆鳌城东门内外,辖城顶、营里二社(自然村),位于六鳌半岛最南端,东靠六鳌山,南有虎头山,北邻下寮、店下村,西临浮头湾,与霞美镇、旧镇相望。

下寮村

以单一自然村为行政村,位于六鳌镇南部,六鳌山(原名青山)西麓,即是六鳌古城西门外。北邻鳌西村,南邻店下村,东南邻营里村,东北隔六鳌山与东门村交界。下寮面向浮头湾,自古以来有与旧镇对渡的渡口,并与厦门等埠通航。

东门村

东门村位于六鳌镇南部,六鳌山(原名青山)东坡山腰,陆鳌城东门内外。东与山门村交界,南隔六鳌山与下寮村为邻,西、北接鳌东村。东门可了望崂岈山和浩瀚的海域。在东城墙与南城墙之间“临海为濠”,下面有一道深谷叫南门坑,延伸到海底,形成一处深港,建城时出于防御倭寇的考虑,不设南城门,而且在南城墙上架设铳炮,击沉过入侵的倭寇战船。解放后,潜水员曾在这里海底发现古战船遗体,还打捞到已被海水蚀残的铁锚。不知何时,城墙内外长起数十株榕树,现在,东门村处在榕荫下。

鳌西村

鳌西村在六鳌镇南部,东南邻下寮村,西临浮头湾,南邻店下村,北邻鳌东村。在明代已是六鳌的主要居民区,始建于明代的蔡氏、张氏祠堂都在鳌西。现为镇政府所在地。

鳌东村

鳌东村位于六鳌半岛南部,处于全镇政治、经济中心地带,为镇政府和镇中学所在地。北与大澳村交界,南与鳌西村为邻,东与东门村为邻,西临浮头湾。

人文历史

六鳌宋代属安仁乡含恩里,元代设青山巡检司,明代属十五都。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设陆鳌守御千户所,属于军事编制,隶属镇海卫。临海建所城环青山山腰,状如“巨鳌载岳”,命名为陆鳌城,从此青山改称陆鳌山。陆鳌守御千户所人口属于军籍,明代前期对抗御倭寇入侵起到重要作用。嘉靖年间,卫所松懈,倭寇长驱直入内地。嘉靖末年,戚继光、俞大猷从浙江入闽剿平倭寇后,戚继光调走,留一部分军队驻守福建海防,其中一营人驻陆鳌城外,称“浙兵营”,曾与铜山土兵营对调。

发展概况

漳浦县六鳌镇地处闽东南沿海突出部,三面环海,属半岛乡镇,东临台湾海峡,与古雷港区仅一水之隔,水陆两运交通便捷。是福建省主要的渔业基地,漳州对台贸易的重要窗口,漳浦县沿海重点乡镇。

致力特色资源发展

近年来,六鳌镇依托本地区位资源优势,努力建设“美丽半岛、幸福六鳌”,致力开发滨海旅游、临港岸线、风力发电这三大资源,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打下良好基础。滨海旅游取得突破性进展,努力打造滨海旅游名镇,成功举办第一届、第二届沙雕艺术节和首届欢乐冰雪艺术节,六鳌翡翠旅游度假中心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六鳌半岛旅游度假中心和抽象画廊2个重点旅游项目已着手征地等前期工作,并投资200万元修缮古城门,投资500万元建设六鳌古城脚下的鳌西和鳌东2个美丽乡村,将文化元素融入我镇滨海旅游大格局,滨海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综合效益也逐步显现。临港岸线得到井喷式利用,抓住厦漳港口管理体制一体化管理的有利契机,重新规划古雷港区六鳌作业区临港工业岸线,建设华福1#、2#码头、台玻3#码头、悦港4#码头、山门二级渔港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投用,虎头山一级渔港正加紧施工中。海上风电获得实质性突破,大唐海上风电取得关键性批准文件,一帆新能源顺利开发出陆用和海上风力发电塔筒产品,并进入核电金属结构的生产,是福建省唯一具有陆用和海上风电产品制造能力的新能源项目。

努力服务好项目

加大项目服务力度,在项目推进速度、发展后劲、攻坚干劲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第一是落实责任,把项目细化分解到每个干部,每个班子成员身上,做到每人都有一个担子,进行24小时保姆式跟踪服务,确保施工、征收两不误,真正能够抓好落实;第二是分类指导,根据项目的类型、轻重缓急做好分工,解决在项目建设当中的一系列问题,报批、征迁、协调,确保项目能够有效地顺利推进;第三个是靠前指挥,我镇每一个项目的工作班子都深入到一线,深入到工地,解决实际当中的一些困难,使问题在一线得到解决,确保问题不过夜;第四个是加班加点,借助东风,借助良好的施工季节,在现场的施工队、业主、还有干部放弃了休息时间,“五加二,白加黑”,把工期、效率都大大地提高,确保“大干六个月”成效的明显、显著。

加快重大设施建设

实施一批重大设施项目,全力破解制约六鳌经济发展的三大瓶颈。第一,投资6000万元修建深六线疏港大道和元宵路,拓宽、硬化各村主干道,减少道路交通事故,让群众出行更平安。第二,投资1200万元完成日供水5000吨的深六供水工程,让群众喝上放心水;投资3000万元建设110千伏变电站,改造农村电网,让群众用电更安心。第三,投资1.9亿元修建虎头山一级渔港,解决渔船多、避风差、停靠难等问题,让渔民安心出海、放心避风、顺利停靠。第四,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镇”战略,重视教育的协调均衡发展,投资近3000万元建设完成六鳌中学2幢学生宿舍楼、六鳌中心学校新校区、淑华学校、六鳌中心幼儿园5个校安工程,现有4所中小学校的建筑面积达到14057平方米,占地面积59187平方米,办学条件日臻完善。第五,建设完成长7公里的海堤除险加固工程,守住群众生命安全保护线;以及建成海上综合管理服务中心、虎头山全球眼监控系统、海防执勤道路等一大批平安项目,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相关视频

美丽漳浦县-六鳌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