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共轭加成

  共轭加成

共轭加成(Conjugate addition)指在单键和重键交替出现的共轭体系的1位和4位(或6位、8位……)上发生的加成反应。同时在2位和3位(或5位和7位……)间形成新的重键。

目录

简介

在共轭体系中,加成可以发生在共轭体系的两端,也可以发生在其中任何一个双键上。发生在单一双键上的加成称为1,2-加成,而在共轭体系两端发生的加成称为共轭加成(1,4加成或1,6-加成等)。共轭加成是由共轭体系的结构本质所决定的。虽然两种加成产物的比例随反应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共轭加成产物是主要的。 碳碳双键与羰基组成的共轭体系可以发生亲核共轭加成。这是因为羰基的极化使羰基碳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而显亲电性,这种亲电性可以通过共轭效应转移到β-碳原子上而引起。

评价

由于酮羰基的位阻较大且活性较小,而加成试剂中Ph基的体积比Et基的大,Ph基会尽量避免在位阻较大的4-位上反应,因此PhMgBr以1,2-加成为主,而EtMgBr则以1,4-加成为主。继续增加羰基两侧的位阻,如和叔丁基相连,则无论用什么格氏试剂都得到1,4-加成产物。在复杂分子的构筑过程中,碳碳键的形成反应一直占据着核心的地位。其中,通过1,4-共轭加成的方式实现碳亲核试剂和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碳碳键形成反应可以实现精细化学品和药物的合成。然而,对于此类加成反应来讲,一直面临着区域选择性的挑战。此外,由于在反应过程有多个亲电位点,因此,1,6-共轭加成反应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发展相对较少。目前,对于区域选择性1,6-共轭加成反应一般采取下面的两个策略:(1)对亲电试剂进行调控(采用有一定位阻的β-取代共轭烯酮);(2)对亲核试剂进行调控(通过过渡金属催化的方式实现软的有机金属试剂的加成反应)。最近,基于钴、铑和铱等过渡金属催化剂,Hayashi课题组实现了一些1,6-共轭加成反应。另外,Lam、廖建、Newhous课题组实现了硼和硅类亲核试剂的1,6-共轭加成反应。虽然,1,6-共轭加成反应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目前的方法主要局限于使用当量的有机金属试剂,因此反应会导致环境污染问题(Fig. 1a)。[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