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关于哈医大你应该了解的二三事! (新生专题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哈尔滨医科大学
图片来自 哈尔滨医科大学

新生专题 | 初来乍到,关于哈医大你应该了解的二三事!

十二载寒窗终结硕果!亲爱的同学,首先恭喜你顺利考入哈尔滨医科大学成为我们志同道合的校友!在未来的几年里,哈医大全体师生将陪伴你度过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在与同学老师正式会面之前,先认识了解一下与你在命运转角口温柔邂逅的哈尔滨医科大学吧!

关于校史

01、发展历程

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前身为1926年9月成立的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经十二次更名修正,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最终成为现在的哈尔滨医科大学。

02、校徽校训

校徽的设计以哈尔滨医科大学英文起始字母为基本构成元素,标志的样式庄重典雅,象征学校的悠久历史。悠久的年代、古朴的学校字体与现代的设计形式有机的构成,象征学校的现代化、国际化与民族特色的结合。整个标志既现代又不失庄重,力求通过标志的造型传达学校的时代特征与精神

标志的圆形构成象征:团结的精神求实的作风。象征医学的符号表述了学校的学科特征,其中“剑”的两翼抽象变化成的“翅膀”与“打开的书”则象征学校对医学教育、对学子寄予的美好愿望。穿越的斜线象征学校在医学研究、学校发展等方面继往开来、不断开拓向前的精神

标志的色彩以蓝色、绿色构成,蓝色代表医学研究的严谨性、绿色则象征生命的健康活力与希望,二者的融合则代表学校科学研究、临床治疗、教育教学的相互关系。

“木直中绳、博学载医”的校训是根据哈医大的历史和办校目标与理念而提出的。“木直中绳”含义为各种可用的木料经木师测量加工成料,意为学生经培养后成才。“博学载医”含义为广泛涉猎知识渊博,承载博大精深的医学知识。

校训不仅刻在巨石上,写入学校章程中,列入入学教育第一课,还成为学校的标志性符号。“木直中绳,博学载医”的校训和“崇医、尚生、传承、探行”的大学精神将成为每一位哈医人的内在品质。

哈尔滨医科大学校史简介

伍连德

马来西亚华侨,公共卫生学家,医学博士,中国医学会首任会长,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等。1926年创办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前身),并任第一任校长。

于维汉

1922年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心血管内科博士研究生导师,日本医科大学、久留米大学医学部客座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技术顾问,中国地方病学杂志名誉总编辑,曾任卫生部地方病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会主任、专家组组长WHO心肌病杂志委员从1950年起,于维汉教授,本着“从头开始,从调查研究开始,从收集第一手资料开始”的精神,常年参加现场抢救,试点防治工作。

于维汉教授系统地诊治了6000多名各型克山病患者,主持500多例尸体解剖,做了5000多只动物实验,取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为克山病防治和病因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极大地提高了克山病治愈率,降低了发病率。

杨宝峰

中国工程院院士,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级重点学科药理学科带头人。现担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主席,黑龙江省科协副主席等职务。杨宝峰院士先后就读于沈阳药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原同济医科大学),分别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0年至1992年于日本筑波Eisai研究所攻读博士后,1995年至1996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心脏病研究所为访问学者。现为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美国密苏里堪萨斯城大学、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日本医科大学、日本滋贺医科大学等多家国际著名院校客座教授和荣誉博士。

杨宝峰院士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18篇,被引用3000余次。其研究成果分别发表于Nature Medicine(自然医学)、Cardiovascular Research(心血管研究)和BJP(英国药理学杂志)等国际著名杂志,获得Nature, Cell, Science,PNAS等国际著名杂志的赞扬。为卫生部规划教材《药理学》(第六、七、八、九版)主编。

张亭栋

我校附属第一医院终身教授,区域中医诊疗中心肿瘤培育单位学术带头人,卫健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肿瘤建设单位学术带头人,被认为是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大陆学者之一。是使用三氧化二砷(俗名砒霜)治疗白血病的奠基人,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张亭栋教授带领团队研发出的M3型白血病三氧化二砷治疗法有效率高达90%,拯救了全球无数受此病威胁的生命。

关于校园

图书馆

古蕴设计的诗意匠心与现代医学的精密严谨在图书馆完美地融合。秉承“三同”设计理念,不论是一二楼自习室,还是三四楼阅览室,都同样自由开阔。采用增阅层的图书馆二楼设有环绕大厅的廊桥,而大厅里交叉的直行楼梯、自习室内的螺旋楼梯将一二楼紧密联系。

这里是学霸云集的复习战场,这里还有一个个有趣的师兄师姐与你一同探秘知识海洋。这里有医大人忘不掉的那口精神食粮,也是每一个医大人割舍不了的灵魂避港。

食堂

早在战斗年代的中国军人就明白,后勤保障就是生命。“知识丰厚灵魂而食堂喂饱学子的饥肠”,学校的后勤保障自然不会落下~

只要你手持医大神器“一卡通”,便可在风云莫测香味混杂的三层食堂自由穿梭,若你足够大胃口,更是“万肴丛中过,道道可沾身”。忙忙碌碌一天,又怎能不停下脚步到医大食堂大快朵颐? [1]

校大学生传媒中心

哈尔滨医科大学校大学生传媒中心是由学工部、校团委直接领导的学生组织,始建于1996年,是哈尔滨医科大学唯一的校园传媒广播,之后相继成立纸媒,网媒,是哈医大的校级学生组织之一,旨在丰富医大学子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医学生职业自信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