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其三7-9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其三7-9首

来自国学荟网的图片

作品名称:其三7-9首

创作年代:宋朝

文学体裁:诗 词

作者:柳永

其三7-9首是北宋婉约派词人柳永的作品之一。

柳永(约980年—1053年),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福建崇安县五夫里(今武夷山市五夫镇)人。字耆卿,原名三变,又称白衣卿相。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是宋词中婉约派最具代表和影响力的人物。[1][2]

正文

其七

蜀锦地衣丝步障。屈曲回廊,静夜闲寻访。玉砌雕阑新月 上。朱扉半掩人相望。

旋暖熏炉温斗帐。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酒力渐浓春思 荡。鸳鸯绣被翻红浪。

其八

虫娘举措皆温润。每到婆娑偏恃俊。香檀敲缓玉纤迟,画 鼓声催莲步紧。

贪为顾盼夸风韵。往往曲终情未尽。坐中年少暗消魂,争 问青鸾家远近。

其九

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酒容红嫩,歌喉清丽,百媚坐中生。

墙头马上初相见,不准拟、恁多情。昨夜怀阑,洞房深处,特地快逢迎。[3]

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其中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柳永作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4]

柳永幼年生活在武夷山。因早年科场失意,写过《鹤冲天》,发泄怀才不遇之愤,其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传说宋仁宗阅后极为不满,说“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功名?且去填词。”柳永就此自称“奉旨填词”,常出入勾栏瓦肆,茶坊酒楼,和“狂朋怪侣”朝欢暮宴,对酒流连。景祐元年(1034年)登进士第,任睦州(今浙江建德)团练官,调余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监官。写有《煮海歌》,表达对盐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庆历四年,入京任著作郎。皇祐(1049年-1054年)中,迁屯田员外郎。大约皇祐五年(1053年),柳永卒于江苏镇江。死后凄凉,由人出钱埋葬。[5]

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第一个大量写长调慢词的人,于此有开创之功。其艺术特点:音律谐婉,词意妥贴,写景抒情,都能委曲尽致,受到民众的喜爱。代表作有《雨霖铃》、《八声甘州》、《凤栖梧》等,现存有大量诗篇。

参考资料

  1. 白衣卿相——柳永(武夷山)南平市人民政府网
  2. 词话柳永株洲新闻网
  3. “柳永”诗词全集 其三7-9首 诗词名句网
  4. 柳永简介国学荟网
  5. 柳 永国南平市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