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其二16-18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其二16-18首

来自国学荟网的图片

作品名称:其二16-18首

创作年代:宋朝

文学体裁:诗 词

作者:柳永

其二16-18首是北宋婉约派词人柳永的作品之一。

柳永(约980年—1053年),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福建崇安县五夫里(今武夷山市五夫镇)人。字耆卿,原名三变,又称白衣卿相。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是宋词中婉约派最具代表和影响力的人物。[1][2]

正文

其十六

景阑昼永,渐入清和气序。榆钱飘满闲阶,莲叶嫩生翠沼 。遥望水边幽径,山崦孤 村,是处园林好。

闲情悄。绮陌游人渐少。少年风韵,自觉随春老。追前好 。帝城信阻,天涯目断, 暮云芳草。伫立空残照。

其十七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 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 自凭兰桡。

其十八

佳娘捧板花钿簇。唱出新声群艳伏。金鹅扇掩调累累,文 杏梁高尘簌簌。

鸾吟凤啸清相续。管裂弦焦争可逐。何当夜名入连昌,飞 上九天歌一曲。[3]

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其中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柳永作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4]

柳永幼年生活在武夷山。因早年科场失意,写过《鹤冲天》,发泄怀才不遇之愤,其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传说宋仁宗阅后极为不满,说“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功名?且去填词。”柳永就此自称“奉旨填词”,常出入勾栏瓦肆,茶坊酒楼,和“狂朋怪侣”朝欢暮宴,对酒流连。景祐元年(1034年)登进士第,任睦州(今浙江建德)团练官,调余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监官。写有《煮海歌》,表达对盐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庆历四年,入京任著作郎。皇祐(1049年-1054年)中,迁屯田员外郎。大约皇祐五年(1053年),柳永卒于江苏镇江。死后凄凉,由人出钱埋葬。[5]

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第一个大量写长调慢词的人,于此有开创之功。其艺术特点:音律谐婉,词意妥贴,写景抒情,都能委曲尽致,受到民众的喜爱。代表作有《雨霖铃》、《八声甘州》、《凤栖梧》等,现存有大量诗篇。

参考资料

  1. 白衣卿相——柳永(武夷山)南平市人民政府网
  2. 词话柳永株洲新闻网
  3. 「柳永」诗词全集 其二16-18首 诗词名句网
  4. 柳永简介国学荟网
  5. 柳 永国南平市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