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再聚钟祥(方定一)

再聚钟祥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再聚钟祥》中国当代作家方定一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再聚钟祥

早在去年,老同事胡景煌先生便在群内发出邀请:2023年国庆节,儿女为他举行八十大寿庆典,邀请原沙洋六农场农科站的老同事到他家喝寿酒,寿酒的举办地是胡先生安家的地方,湖北省钟祥县柴胡镇。

接到胡先生的邀请后,我们农科站微信群便热闹起来了,家居宜昌的群主陈冀平先生便号召老同事都去参加,远在青海西宁的张芃先生带头响应,一定准时入席。胡景灿先生便承诺:由儿子开车,接武汉的贺小玲,戴爱兰女士,再转汉川接赵承锦女士,一车同行,一路杏花村,一路赴寿宴,胡超群先生也积极留言,儿子开车,在武汉接上青海转武汉的张芃,武汉市郊的周小玲,再奔钟祥,我们的女高声付玲玲偕老伴赵传清由他们的孩子直送钟祥,我的小学、中学都同班的谢新平及雷振环也分别由孩子们接送。

看到老同事、老姊妹兴冲冲,喜洋洋,期盼着早相逢,再重聚,我是既兴奋又激动,又惴惴不安,能和分离54年的同事再相聚是一件多么高兴的事啊!可是由于自己年老后患类风湿关节炎,特别是去年冬新冠中招后,病情加重,行走不便,不敢出门。毕竟我在湖南,与钟祥相隔几百公里啊!

正当我心上心下,一筹莫展时,群主陈先生发话了:“你儿子那么优秀,叫你儿子接你”。我的好姊妹贺小玲也语重心肠规劝我:“你儿子在武汉结婚,我们都来了作贺,你女儿在湖南出嫁,我们也来了捧场,为什么人家请你,就请不动了呢?你不想看看老朋友?老朋友都想看看你呢!“

我把这些微信翻给我老伴看,老伴是个明事理的人,看后,深受感动说:“你们这群老朋友,都是一些有情有义的人,说到这份上,你不去就对不起人家了,去,我陪你去,叫女儿送我们去。”老伴的发话,拨开了我心中的乌云,我兴奋激动,盼着“十一”快点到来,憧憬着和老同事相聚在一起。

湖北沙洋农场是全国有名的劳改农场,沙洋六农场驻地就是湖北钟祥。场部在上罗汉寺,所以又叫上罗汉寺农场。农场的成员主要是刑满释放后的人员在此安置就业,他们的子弟便成了农场的第二代,美其名曰:“青工”。

我父亲任培宇,湖南汨罗人。解放前参加我党的地下工作,他的公开身份是湖南水上保安总队督察长。利用他的身份和督察长的水上快艇,为我解放军运送药品、电台、枪支、弹药,特别是保护设在望城霞凝港的我党中央毛主席与湖南的程潜,陈明仁通讯的地下电台,为湖南的和平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在那颠倒是非的年代,正在部队服役,参加荆江分洪的父亲,被错误打成历史反革命分子,在沙洋农场劳教三年后就业,我们兄弟姐妹五人变成了农场青工。(78年父亲彻底平反,后享受老干待遇,离休,直至2022年,102高寿,无疾逝世)。

文化革命前夕,农场领导为了活跃农场文化生活,便以中队为单位,举行文艺汇演,然后从各中队抽调文艺骨干成立了沙洋六农场农科站,成立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包括老寿星,便全在抽调之例。我们少部分时间搞农科研究,大部分时间排文艺节目。文革中,便排演样板戏、折子戏,唱革命歌曲,跳革命舞。加上来帮我们导演节目的,有原省歌舞团的著名舞蹈家,歌唱家,楚剧团的主角,因此在他(她)们的指导下,我们的节目有板有眼。象《老两口学毛选》、刘三姐折子戏、《听奶奶讲革命》唱红了整个沙洋农场。

寿星胡锦煌先生是男高音,歌声高亢、洪亮、音域宽广,至今让我们记忆犹新,那时我们五点起床,在池塘边练嗓子,到桃树林里练功,刻苦且努力着。

但是,为了前途,为了躲避劳改农场这个政治环境,我们这些青工中的佼佼者都想尽千方百计离开、调走,胡先生在柴湖镇结婚安家。我也结婚到了湖南,

特别是粉碎“四人帮”后我们的国家天清气朗,原来的农科站青工,大展身手,各奔东西,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我们刻苦学习、奋发图强、发光发热,成为了工程师、会计师、农技师、教师、摄影师……各色各样,不乏其人。

特别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培养教育,花心血、尽能力,正如寿星胡先生所说:“我没文化,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我的孩子多读书,读好书。一定要让他(她)们有文化。现在我们当时的农科站成员的孩子们怎么样?他们是国家有用之才,社会栋梁,他们有的在教育战线发光发热,是教育家,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有的在科研战线,熠熠生辉,是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带头人。有的是经济学家,银行高管,有的是植保专家,贡献在农业第一线,有的是商界翘楚,商场巨贾,有的是房地产规划师,装扮着我们的城市,有的是移动公司职员,有的是军营中坚,军星闪烁。有的是工厂技师,有的是国家公务员,工人……为了祖国的富强,他们奋斗在各自的工作岗位,象寿星老胡的孩子,就担任南方某市银行高管,赵玉兰的四个孩子,三个博士生,一个大学校长,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旧人。我们感到安慰。

为了这次相聚,为了让老父亲同事团圆,老胡的子女做足了功课,厨房里,请来了厨师在准备美味佳肴,院子里,搭好的舞台上,地方的歌舞剧团正在演出一个个折子戏,一曲曲歌舞,老寿星也英雄不减当年,跳上台去,放声高歌。台下的观众便鼓掌喝彩,欢笑声此起彼伏,院子里诠释着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快乐,什么叫友谊,什么叫欢欣。老同事张芃代表我们登上舞台,声情并茂,回忆着我们的过去,展示着我们的现在,畅想着我们的未来,让人回味,让人留恋,让人兴奋、激动。

为了让老同事住好,早在一个多月前,寿星的孩子们便在县城订好了宾馆。

三天相聚,瞬时即逝,这次相聚我们真的领会了韦应物的“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十月二日早吃了老寿星的长寿面,我们便依依不舍,相互告别,老寿星语重心长地说:“九十岁寿辰,我再请大家。”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再见了,老朋友,再见了,钟祥,这个让我们难忘,我们曾经生活、学习、工作、成长的地方,我们还会来的!

二〇二三年十月[1]

作者简介

方定一,湖南汩罗人,小学初中在黄石散花卅农场子弟学校念书,爱好文学,现已退休在家,住湖南平江长寿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