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冰溪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冰溪镇原名砂砾镇。名字来源于诗词“冰为溪水,玉为山”。已有1300多年历史,一直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冰溪河穿镇而过,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美誉。 冰溪镇交通便利,素有“两江锁钥、八省通衢”之称,是闽、浙、赣三省交通要冲。浙赣铁路、320国道和311高速公路穿镇而过,电力供应充足,是国家电气化试点县;邮电通讯发达,移动电话和程控电话可直拨世界各地。

冰溪镇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对外开放,扩大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促进经济更快发展,冰溪镇政府在加强服务,提高办事效率上功夫,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办法。有识之士来冰溪镇投资,一定能大展宏图,创造巨大的财富,得到丰厚的回报。

冰溪镇是我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流动人口多,农业人口少,发展特色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跳出常规、统一认识,经济积极为农业经济的腾飞铺路架桥。年初,镇里成立了农业和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具体发展目标,出台优惠措施,实行每个镇领导班子挂钩一个农业重点项目,着重抓好“个 、十、百、千、 ”,即创建一个 “农业立体开发科技示范园”,开发十个“百亩以上蔬菜基地”,培育“百户科技示范专业户”,改造“千亩果业示范园”。文成村山底村小组办起了一个10多亩的花卉苗木基地,种有四季含笑、紫花杜鹃、桂花等60多个品种。如今他们种植的花卉苗木长势喜人,早以被订购一空,远销到浙江、湖南等省省份,预计今年收入可达40余万元,成为当地又一个苗木专业村。宽松的发展环境,优惠的政策措施,细致周到的服务,使冰溪镇特色农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

2004年2月4日,玉山县冰溪镇列入国家建设部、发改委、民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科技部批准公布的“全国重点镇”名单。[1]

经济发展

冰溪镇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积极抢抓机遇,确立了“工业强镇、旅游富镇、科技兴镇、文化名镇、环境美镇 ”的发展战略,从而加快了镇城经济发展步伐,经济发展速度居玉山县之首。

到2005年,冰溪镇GDP达到2.78亿元,财政收入完成2437万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980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15%、23.29%、30.52%和10.25%。冰溪镇个体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已达3500家,其中年千万元以上产值企业7家,年实缴税金10万元以上至50万元的工业企业10家,已形成了建材、轴承、食品加工等支柱工业,以及以宾馆、饭店和旅行社等为龙头的旅游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被省委农工部授予“经济发展百强镇”称号;社会事业全面发展,2005年度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分别授予创“五城”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为发展壮大镇域经济,冰溪镇把招商引资当作“一号工程”来抓,把引进大项目、好项目作为培育新财源和增强发展后劲的重中之重工作来抓,建立和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实施招商引资一个领导机构、一支专职小分队、一笔专项基金、一次年度考评、一个重奖机制、一套服务措施的“六个一”工作法,派招商小分队常年驻点浙江,灵活采取中介招商、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等方法,使招商引资高位推动,硕果满枝。总投资2.4亿元的江西熙和化工有限公司已凤栖冰溪,已通过环评,第一条生产线正紧锣密鼓地筹建中,全部建成后,年可实现税收1500万元,将成为冰溪经济的又一增长极,为工业和财政提供强大的后劲支撑。晟源化工、江南管业、金莎丽服饰等一个个项目正源源不断在冰溪安营扎寨。冰溪镇招商引资项目7个,实际到位资金3150万元。冰溪镇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围绕特色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粮食、蔬菜、水果、苗木、畜禽”为重点的五大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已建成了文成村反季节蔬菜500亩、后垅村田藕、水晶茭白500亩,金交社区特种水果500亩和殿口、莲塘的养猪、养鸡等养殖基地50个。

到2010年,全镇GDP达到6.2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02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6906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2.23倍、4.22倍和1.74倍。2007、2008年分别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经济社会发展先进乡镇二等奖,2009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经济社会发展先进乡镇一等奖。五年来,始终坚持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一手抓外部环境优化,一手抓内部机制创新,先后建立健全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五个一”和“六个一”的运行机制,极大地调动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促使招商引资工作形成了全方位和整体推进的格局。五年来,全镇引进到位资金6.04亿元,引进大小项目5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9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25个。2006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工业发展先进乡镇三等奖,2008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招商引资先进乡镇二等奖,2009年招商引资、工业发展被县委、县政府分别评为三等奖。进一步加大了发展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力度,以优惠措施大力发展吃、住、行、娱、购、游等综合性的“农家乐”旅游服务业,积极打造“农家乐”经济发展的典范,全镇“农家乐”旅游服务业已达150余家,以旅游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加快全镇经济建设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农业经济彰显特色。五年来,始终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突出培育和壮大种植、养殖基地规模,建立和形成了一批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反季节蔬菜、水生菜、特种水果和药材种植以及畜禽养殖基地,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从信息上、政策上、优惠措施上、优质服务上鼓励和扶持农民发展旅游商贸等第三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认真落实惠农政策,粮食种植等直补资金发放严格按上级规定的程序运作,按期发放到位,取信于农民,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加585元。2006年荣获县委、县政府“农业农村工作二等奖”,2007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动物防疫工作先进乡镇,2008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综合考评三等奖,2008年被国家统计局授予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先进单位。 财税工作质量提高。坚持不懈地把财税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把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积极培育工业支柱项目作为增加财政收入的支撑,以壮大第三产业为新的财税增长点。积极主动协调各方关系,及时调度税收情况,认真破解难题,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强化税收征管,严防税收流失,促使财政收入每年都登上一个新台阶。五年来每年的财政收入分别依次同期增长19.04%、24.58%、40.78%、37.86%和46.79%。尤其是2010年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成为全县第一个财政收入过亿元的乡镇。进一步加强了财政预算外资金管理和村账镇代理工作,强化了村(居)财务管理和财务审计,严控了非生产性支出,确保了重点工程建设等资金的使用,充分发挥了财政“总开关”的重大作用。

社会稳定常抓不懈。从提升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出发,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致力打造和谐稳定的大环境。进一步明确了治安防范责任,加大了定期督查力度。对娱乐场所、服务性行业和易燃易爆物品进行了集中整治;狠抓了安全生产、防汛工作和经常性的森林防火工作,强化了安全生产、防汛、森林防火的领导与责任,尽力确保集体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全力以赴抓好信访稳控工作,严格实行信访包案负责制,及时处理群众的来信来访和赴京、赴省、市、县上访问题,尽力为信访对象解决能解决的问题。积极创新和搭建维稳工作平台,先后建立了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和镇和谐平安联创中心,及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努力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2006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维护社会稳定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先进乡镇,2008年被市综治委授予平安乡镇称号,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信访工作三等奖、政法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2009、2010年分别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维护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始终把关心民生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事情入手,切实解决好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尽力为下岗职工和失地农民提供再就业信息,为他们解决再就业岗位500余个。切实为下岗职工和失地农民解决最低生活保障。五年来全镇享受低保的居民已达3718户8485人、农民462户825人,累计发放低保金5415万元,比上一届增长2.16倍。努力为受灾户、特困户和困难户排忧解难,五年来共发放救济大米2.66万斤,解决救灾、生活困难和大病救助款498万元,比上一届增长4.13倍;逢年过节,镇政府还挤出一定资金,慰问老干部、老党员,走访困难户、受灾户,被省民政厅评为民政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几年被县民政局评为民政工作先进单位。[2]

旅游景观和服务

2008年12 月由国家林业局批准公布的武安山风景区,为“江西怀玉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部分,它就位于玉山县城冰溪镇的南侧,景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武安山,又称塔山,山下林木茂盛,寺庙古墓掩映其间;山下冰溪一线如带,萦绕吴越古城;河畔有绿洲成片,挑楼成排;且有城墙浮桥,古风古韵犹存。景区内主要景点有唐阎立本墓、普宁寺、端明书院、旌德会馆、考棚、文成塔、三清广场、景泰奇石花木等。

冰溪镇是到国家5A级景区、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旅游的最便捷集散地。冰溪镇抓住三清山成为世界自然遗产的历史契机,大力发展旅游服务、旅游文化、旅游工艺品等第三产业,开辟出旅游购物一条街,开设赣味、湘菜等餐饮店200多 家,从业人员达5000多人;建起了以“大观园”、“华联”、“糖酒”、“好又多”、“金山”等大型超市为主体的百货零售业集团及皇朝、玉台、玉福、玉虹、南洋丽晶等一批高档次的星级酒店、宾馆。旅游土特产品更加丰富,其中黄金茶、葛粉、笋干、山茶油闯入国内大城市甚至国际市场,吸引了游客的眼球。新田园葛博士葛系列产品、春源绿色食品、冠圣生、西龙食品等旅游特产成为知名品牌。“行、游、吃、住、购、娱”旅游6要素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坐落在冰溪镇的宾馆酒店现有近百家,床位6000余张,其中四星级宾馆3家,旅游购物企业12家,开发旅游商品品种270余个;旅游休闲娱乐企业50余家,旅游运输企业4家,旅行社32家,从业人员达6500余人 ,第三产业已成为冰溪镇名副其实的主导财源。

城镇建设

冰溪镇试点自然村共完成9760米主干道硬质化和1000米的里弄小巷硬质化,建设1500平方米的村内休闲广场,完成村内及主干道两旁的绿化共计500平方米;改水100户,自来水放户率达到60%;改厕200户,改栏30处,改房(拆除空心房)10处。有线电视普及率达到70%,电话普及率达到80%。各试点村均组织了新农村建设村民理事会,建立健全了各项新农村建设的规章制度,村民建设新农村的参与热情高涨,村民共筹集建设资金20万元,义务投工850工。同时,县、镇两级共到位帮扶资金25万元,社会捐助5万元。冰溪镇积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为下岗职工和失地农民解决低保社会保障问题,切实完善社会救助体系。2008年1—10月份共发放救济大米4000公斤,救灾和大病救助款50.05万元,发放城市低保901.77万元,新增农村低保户155户,发放农村低保款35万元。积极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冰溪镇有23176名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7%;大力开展基本养老保险工作,46536名城镇居民参加了养老保险。提升镇区卫生保洁质量,采取“三落实”和“四到位”举措,促使里弄小巷卫生保洁常抓不懈。冰溪镇投入创建经费100余万元,修建垃圾池38个,清理阴阳沟4800米,铺设下水道320米,浇灌水泥路面1800米,安装里弄小巷路灯51盏。全面清理农村中小学危房,筹集100多万元,进行校舍修缮和增添现代化教学设备,并着手冰溪镇中学的搬迁工作,新校址已开始平整土地。

党建工作

冰溪镇党委以县直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共建服务平台,共享和谐社区”的主题,进一步加大组织力度,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不断创新社区党建工作,努力开创社区党建工作新局面。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充分利用辖区县直机关多的地域优势,进一步发挥社区党建联席会载体作用,积极与社区单位党组织开展“结对子、一帮一”活动。12个社区党组织已与64家单位党组织签定了结对共建协议;以服务社区群众为重点,开展各类结对活动100余次。实施在职党员“双向联系”。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发给党员《党员社区活动登记联系卡》,党员持卡到所居住的社区党组织登记联系,引导在职党员发挥岗位优势,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根据在职党员的实际情况定岗定责,确保了责任到人。集思广益,共商发展。各社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分别召开了社区党建联席会、共商社区发展恳谈会,向结对共建单位通报社区党建工作和社区建设情况,听取共建单位对社区党建工作和社区建设的意见或建议,共同谋划新的工作思路,从而进一步夯实了社区党建工作和社区建设的基础,合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