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凌日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凌日法

 

 

 

原理为:如果一颗行星从母恒星盘面的前方横越时,将可以观察到恒星的视觉亮度会略微下降一些,这颗恒星变暗的程度取决于行星相对于恒星的大小

使用设备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使用的就是凌日法,望远镜在长时间里对超过十万颗恒星进行监视,扫描并记录每一颗恒星在不同位置的亮度变化。NASA正是在分析这些光变曲线后,才得出“开普勒天体”的数据

发现系外行星

发现系外行星的方法有许多种,其中凌日法是使用较为频繁的方法,比如开普勒探测器上的观测原理。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使用了微引力透镜的方法寻找系外行星,他们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和夏威夷W.M.凯克天文台对恒星OGLE-2005-BLG-169进行了观测,发现其周围存在一颗天王星大小的系外行星,这是微引力透镜技术的又一个发现案例。这一发现打开了一个新的时空,即在恒星周围更大的轨道半径上发现行星。

我们发现的系外行星轨道半径都很小,公转周期仅为数天、甚至是数个小时,在木星和土星这样的轨道半径上,鲜有系外行星被观测到。发现此类行星可能需要更有效的方法,比如微引力透镜法。哈勃望远镜和凯克天文台的联合观测发现,这颗天王星大小的系外行星轨道半径较大,距离主恒星接近6亿公里,属于轨道周期较长的系外行星。科学家发现,如果不使用微引力透镜技术,我们很难发现轨道周期较长的系外行星,温度更低的系外行星也无法被观测到。

恒星OGLE-2005-BLG-169属于光学引力透镜实验框架下的观测目标,由早期微引力透镜技术发现,其工作原理为行星通过背景恒星时,会使恒星光线发生扭曲,由此我们可以从中发现系外行星的踪迹,并且计算出它的基本参数。哈勃望远镜和凯克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发现,恒星OGLE-2005-BLG-169质量接近太阳的70%,探测到的引力透镜信号是个难得的机会,因为对于一颗特定的恒星,要想让行星的透镜信号与地球处于同一直线上,可能需要数百万年的时间,因此这是个难得的机会。

正因为如此,微引力透镜技术发现的系外行星数量较少,不及凌日法的观测成果。事实上,微透镜是一个强大的工具,能够发现大多数望远镜无法观测到的系外行星,凯克天文台的科学家维吉尼-巴蒂斯塔认为,微引力透镜可以发现长周期系外行星,并且确定它们的属性。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颗系外行星可能是一颗失败的恒星[1]

参考文献

  1. 新凌日法或能找到“新地球”,搜狐2013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