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凤仙花褐斑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凤仙花褐斑病


凤仙花褐斑病
原圖鏈接

凤仙花花色多种,其花头、翅、尾、足俱翘然如凤状也是有着不错的观赏价值。民间常用其花及叶染指甲。其茎及种子也可入药。茎有祛风湿、活血、止痛之效有着很好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凤仙花褐斑病又称风仙花叶斑病,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发生。[1]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凤仙花褐斑病

又 称: 凤仙花叶斑病

发病区域: 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发生

特 征: 为真菌尾孢属的一种

凤仙花褐斑病症状
原圖鏈接

症状

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面病斑初为浅黄褐色小点,后扩展成圆形或椭圆形,以后中央变成淡褐色,边缘褐色,具有不明显的轮纹。严重患病的叶片上,病斑连片,导致叶片变得枯黄,直至植株死亡。[2]  

传染途径

病菌在凤仙花病残体及土壤植物碎片上越冬。翌年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借风雨飞散传播。凤仙花褐斑病发病条件高温多雨的季节,易于发病。[3]

褐斑病的病原

褐斑病的病原为尾孢菌Cercospora insulana Sacc,分生孢子梗淡褐色,束生。分生孢子无色,鞭形,具3-7个隔膜。大小30-983.4-4微米。本菌生长发育最适温度27-30℃,37℃以上或5℃以下停止发育,致死温度为45℃,10分钟,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26-31℃,最适相对湿度98%-100%,以水滴状最好。

褐斑病的病原Cerospora ipomoeoeae Wint.属真菌半知菌亚门,丝孢目,尾孢属,番薯尾孢。分生孢子梗多根束生,暗褐色,25-200微米。分生孢子针形,无色,基部平切,20-200毫米。[4]

凤仙花褐斑病防治方法

1、 凤仙花喜肥沃的砂质壤土,不耐涝。因此,种植以砂质壤土为宜,以利排水;盆栽凤仙花,雨后应及时倒盆。秋末应将病叶、病株集中销毁,减少来年传染源。

2、 发病初期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防治。

凤仙花褐斑病的防治就简单介绍到这。凤仙花是喜阳光,怕湿的花卉,一定要注意将其放在通风良好,有光照的地方种养。凤仙花生存力强,对土壤无特别要求,但适合生长于疏松肥沃的微酸性土壤中。


相关视频

农村常见的野花,不仅是女生的最爱还可治常见病,现市场价30元斤!

凤仙花怎么种呢?凤仙花的种植方法!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