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凤凰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凤凰村是山东省青岛市金口镇以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因此得名凤凰山,山下村落亦因此而得名凤凰村。凤凰村是中国传统村落、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规划示范村、省级旅游特色村、青岛市乡村旅游特色村。

据《房氏族谱》载:明永乐时(1403~1424),房氏由云南乌沙卫"乐歌屯"来此立村,因地处古阡之北,称北阡。1946年,北阡以北阡河为界分为两个村,北阡河北沿用原名北阡,河以南村庄因靠近凤凰山名为凤凰村。[1]

政区人口

即墨市金口镇辖村,北纬36.3554°,东经120.4436°。全村总面积1439.4亩,2015年耕地面积1100亩,有居民210户,610人,有房、于、李等12个姓氏,其中房姓村民占村民总数90%以上。

早期文明

2007年,山东大学考古实习队与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合作,对凤凰村以北的北阡贝丘遗址进行全面考古钻探和发掘。发现了距今约7000年的北辛文化时期的陶片、灰坑、炊具支脚,把青岛所知古人类活动的历史由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时期时期"大汶口文化"提前到距今7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早期的"北辛文化",改写了青岛的古代历史。

人文历史

据凤凰村《房氏族谱》记载,短短200年间,从房氏家族中走出了七品以上大员28位,太学生56名,1名岁贡,1名武举,8名痒生,1名武痒生。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社会,一个沿海偏远的小村落,居然走出了如此之多的人才,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房氏子孙房格持家教子有道,以"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作为房氏家训,读书明理,睦邻友好,爱国爱家,清正廉洁,为房氏家族遗留传教子孙的家风。就是在这种良好的房氏家风中,房氏家族传承儒家传统文化,崇文重教,崇尚德行,廉洁奉公,孝悌传家,房氏家族逐渐发展成科甲连第,人才辈出的文化世家,培养出了以二品大员、抗捻英雄房枫庭为代表的一代代优秀子孙。

古宅古建

明万历年间金口港开埠,凤凰村因邻近金口港,先辈们以到南方贸易经商为生,去时将当地的农产品带到南方卖,返程时将南方特有的紫杉木青砖、灰瓦带回村庄建造房屋,逐渐形成村庄。时至今日,这里依然保存着56处明清代建筑,一个个古老的大木门、一条条幽深的青石小巷、一跺跺雕刻着精美图案的照壁墙、连同在月色中流淌着的一个个动人的传说、故事,仿佛一幅经典怀旧的老照片,吸引着无数游人纷至沓来。

村庄发展

近年来,金口镇紧紧按照即墨市委、市政府关于凤凰雄崖生态休闲区部署,抢抓美丽乡村建设机遇,按照保护开发、最小干预、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凤凰村进行违章建筑拆除,河道清理,"五线"入地,污水管网铺设等工程,构建宜居村环境。同时,聘请建筑设计公司对凤凰村进行高标准规划,配套打造凤凰山景观及水系景观,规划建设酒坊、油坊、民宿及田园采摘项目,力争将凤凰村打造为胶东地区独具特色的宜居宜游村落。[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