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凤尾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凤尾镇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下辖镇,地处镇康县中部,东与忙丙乡接壤,南与南伞镇毗邻,西与勐堆乡相连,北与勐捧镇交界。凤尾镇行政区域面积192.76平方千米。

1981年,仁和公社和凤尾公社撤并成立凤尾镇。截至2019年末,凤尾镇户籍人口17652人。截至2020年6月,凤尾镇下辖1个社区和6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凤尾社区。

截至2019年末,凤尾镇有工业企业18个,其中规模以上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个。[1]

地理

凤尾镇辖区地处低纬度山区,南临近北回归线,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霜期短、寒署明显。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936.8小时,年平均气温18.9℃。年均无霜期335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形成内陆亚热气候和高山气候交错,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

水利

境内为亚高窄谷地貌,主要河流赛米河下游的凤尾河流域、南捧河流域等,辖区内形成水系的小河有:大柏树的鸭母小河长约8公里,大坝的石桥小河长约7公里,空宝坝小河长约4公里,小水井的热水河长约3公里,发源于永德县岩岸山流经小水井、芦子园境内的芦子园小河长约15公里,仁和的忙窝小河长约6公里,凤尾的化桃水小河长约4公里,均流入凤尾大河。

矿物资源

凤尾镇水能、矿产和热区资源极为丰富,主要蕴藏锌、铁铜、石膏等矿产资源,仅芦子园矿区蕴藏铅20万个金属吨,锌135万个金属吨,具有中型规模,锌、铁矿的开发已形成一定规模,其他矿种有待于进一步的勘探开发。

土地

全镇土地面积196.58平方公里,其中97%的属山区半山区地貌,3%属缓冲坝区。有耕地面积23484亩,林地面积114904.5亩,水面面积1350.4亩,荒山荒地面积6318.43亩,其他面积148829.96亩。农民人均耕地1.75亩。适合种植粮食、甘蔗、蔬菜、水果、核桃等农作物。

人文地理

全镇土地面积196.58平方公里,其中97%的属山区半山区地貌,3%属缓冲坝区。辖区地处低纬度山区,南临近北回归线,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霜期短、寒署明显,具有立体气候特征,水能、矿产、热区资源极为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巍巍薄刀山,悠悠凤尾河世代繁衍生息着汉、彝、佤傣、布朗等11种勤劳、善良、智慧的民族。随着历史的积淀,多民族文化互相交融,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打歌是凤尾镇各民族共同爱好的文娱活动,每逢节日、婚嫁、喜庆事物人民都聚在一起,弹起弦子、做着对子、吃着自家酿的包谷酒,弦子的旋律里流传的是古老的韵味、对子的话语中无不歌颂着昂扬着向上的时代精神。

泼水节是傣族、佤族共同的重大节日,每年的泼水节人们都会到佛寺的广场上,敲起象角鼓、打起锣镘,大家一起"跳摆"欢度节日,在悠扬象角鼓的声音伴随下,在寨中、在河边人们互相泼洒着祝福的水、幸福的水、吉祥的水。

在传统节日春节里,各自然村都要组织"打陀镙"、"打包"、"荡秋千"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来欢庆节日,少男少女们也就此机会互相了解、增进感情、传情达意。[2]

社会

乡村建设

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突出重点、合力攻坚,启动了大柏树、小水井两个建制村的新农村建设。完成了两个建制村及白沙沟、崩龙田自然村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村容村貌整治规划工作。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19个,选举理事131名。完成沼气池建设34口、安居房建设2户、白沙沟硬板路建设200米,启动崩龙田自然村串户硬板路2公里,新修批把水、旧寨山公路2公里,完成崩龙田饮水1件。大柏树村完成甘蔗种植1314亩、茶叶160亩、泡核桃1456亩,小水井村完成甘蔗种植725亩、茶叶200亩、白花木瓜200亩、桑树180亩、泡核桃1009亩。两个建制村共完成项目投资357.62万元,其中群众自筹183.40万元,上级扶持174.22万元。产业建设取得成效,基础设施有所改善,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扶贫开发

2006年,全镇各族人民在镇康县委、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十一五"发展思路,抢抓机遇求发展,攻坚克难图创新,真抓实干创业绩,狠抓产业建设、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社会事业发展等重点工作。一是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启动了大柏树、小水井两个建制村的新农村建设,完成了两个建制村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村容村貌整治规划工作,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19个,选举理事131名;二是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小湾移民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002万元;3个整村推进自然村累计完成投资50万元;芦子园矿区扶贫开发完成投资67.8万元;实施大坝村上、中、下丙弄112户509人的小田坝国债异地移民搬迁项目前期基础工作。三是产业建设取得突出成绩。四是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社会和谐进步。圆满完成了镇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任务,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235万元,同比增长10%;农村经济总收入2606.5万元,同比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1322元,同比增长9%,完成计划数1300元的101.7%;乡镇企业收入1249万元,与2005年基本持平;财政支出258.85万元,同比增长17%;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551万元,同比增长225%,各项贷款余额1441万元,同比增长13.6%;粮食总产量5080吨,同比增长0.28%,人均占有粮食379公斤。

社会保障

2006年末,全镇有镇直管在职职工 57 人,职工工资总额99.6万元,人均年工资额 17473.68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22元,同比增长9%,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4%。完成茅草房改造155户,解决 745人住房困难,矿区农户搬迁至城区81户;实施饮水工程3件,解决了64户 280人48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实施农村电网改造900户,农村通电率和用电安全进一步改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工作扎实有效,新开发就业岗位110个,完成各种保险扩面133人,发放救济粮37400公斤,救济衣被43件,低保金989942元,定补金1240元、优抚金51240元,弱势群体的各项优惠政策得到较好的落实。[3]

政治

机构

镇党委政府机关内设党政综合办、纪检审计办公室、组织人事宣传办公室、农村发展办公室、社会事业办公室、武装部6个机构,行政机关人员编制28名,其中工勤人员编制3名,现实有人员26人,其中工勤人员3名。

镇直属参公管理事业单位设财政所、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3个单位。

镇直属事业单位设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林业站、水利水土保持站、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党校、村镇建设规划管理所、计划生育服务所8个单位。

基层组织

凤尾镇党委下设15个党总支(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6个、社区党支部2个、机关党支部1个、中心党总支1个、财贸党支部1个、卫生院党支部1个、非公企业党支部5个(民贸公司党支部、外贸公司党支部、隆昌公司党支部、兴达公司党支部、鸿骏公司党支部)。共有66个党小组。至2006年12月止,党员总数达523人。其中农村党总支支部党员235人、社区党支部党员129人、机关党支部党员44人、中心党总支党员56人、财贸党支部党员6人、卫生院党支部党员6人、非公企业党支部党员11人(民贸公司党支部党员4人、外贸公司党支部党员3人、隆昌公司党支部党员4人)。新发展党员28人,少数民族党员165人,妇女党员120人,大专以上学历60人,高中中专学历122人,初中及以下学历341人。

共青团凤尾镇委员会下设团总支部1个,支部8个,有团员372人,其中:女团员135人,少数民族团员134人。

经济

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606.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350.5万元,占总收入的51%;畜牧业收入488.33万元,占总收入的18%(其中,年内出栏肉猪8459头,肉牛180头,肉羊391头,商品鸡44774只);渔业收入22.44万元,占总收入的0.8%;林业收入269.88万元,占总收入的10%;第二、三产业收入399.72万元,占总收入的15%;劳务经济收入112.3万元,占总收入的4%。农民人均纯收1322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2006年种植水稻5000亩,产量1724吨;种植玉米12159亩,产量2278吨;种植薯类2100亩,产量224吨,种植豆类2160亩,产量205.1吨,种植经济作物10889.1亩,产量3152.9吨。粮食总产量5080吨。

招商引资

凤尾镇水能、矿产和热区资源极为丰富,主要蕴藏锌、铁、铜、石膏等矿产资源。

镇内已有鸿骏、海山、兴达、振兴4个矿业落户凤尾开采矿藏,汇华公司落户凤尾进行水电开发;鸿骏公司在芦子园完成投资1.1亿元,建成选矿厂一座,第一条生产线正常运行年总产值1.8亿元,第二条生产线正在施工,可纳税2000万元。振兴公司完成投资4800万元,铁选矿产投资运行,年生产铁矿15万吨,年产值1亿元,可纳税1000万元。兴达公司风险探矿投资近1000万元。个体私营经济为主的乡镇企业实体 644 个,从业人员 1041人,固定资产值693 万元,总收入 1271 万元,利税总额249万元,完成税收63万元,利润 186万元。[4]

经济指标

2010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6385万元,比2009年末的5215万元增加1170万元,增长22.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0.3188万元,比2009年末的0.2768万元增加420元,增长15.2%;粮食总产量达5409吨,比2009年末的5322吨增加87吨,人均占有粮食396公斤。

基础设施建设得以加强。抓住抗旱保人饮机遇,实施安全饮水工程9件,解决了420户1340人,2768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实施凤尾河城区段2公里清淤工程,确保安全度汛,投资21万元;对凤尾村傣族寨、仁和村搬旧寨4.5公里水利沟渠进行修缮,确保灌区生产用水,投资11万元;凤尾至仁和13.5公里通达工程建设通过市级验收,并已投入使用,投资146万元;芦子园1-4组、蚂蝗沟1-2组、白叶子树平掌等的农网改造工程圆满完成;凤明线、凤班公路凤尾段通畅工程建设难中求进;大柏树等平沟新增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资金项目投资50万元、凤尾小落水坝塘修缮项目投资8万元、凤尾郭家寨大沟修复项目投资40万元、大柏树村农业综合开展项目投资310万元等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完成凤尾城区供水管网修缮和小水井村热水河片区开发等项目申报工作。

新家园行动计划建设成效显著。以"和谐平安,宜居家园"为主题,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全力开展以"旧城、旧村、旧房、旧校舍"改造为主要内容的新家园行动计划工作。一是旧城改造。完成了旧城改造汉子山庄至移民寨5公里道路改造及800米主大街油路建设和下水道安装,完成投资350万元。二是旧村旧房改造。完成了7个重点村350户全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录入,建立了501户2254人农户档案卡;完成新家园行动计划旧房拆除重建350户(其中建设一层111户,二层239户,拨入新家园建设资金427.5万元,落实贷款55户275万元),按照房屋改造率达70%以上自然村,优先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要求,实现"七化"目标;全面完成63个自然村现状的外业测设。三是旧校舍改造。改造校舍0.456万平方米。

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围绕市委提出的"三个一百"的战略任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在积极协调服务好县委、政府引入的鸿骏、海山、振兴、兴达、汇华5家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上,镇党委、政府分析自身资源优势,2010年引进7家企业加大投入和入镇办厂,完成投资1060万元,完成1000万元任务的106%,改善了基础设施,带动了就业,拉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人口医疗

2006年底共有4982户,总人口17842人,其中农业户数2884户,农业人口13271人。总人口中,男9285人,女8557人,少数民族人口6882人,乡村人口中劳动力680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6441人,从事第二产业113人,从事第三产业252人。推行奖优免补政策,计划生育率达90.34%,节育率达80.68%,完成"三术"任务382例,办理独生子女证41户,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

有中心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4个。凤尾中心卫生院有正式职工2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0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1人,护士3人,医师3人,医士5人,未转正定级6人)、出纳1人、收费1人、清洁员1人、驾驶员1人,临时工13人,共37人,有男村医6人,女村医6人。科室设置为:临床医技科(综合门诊部--诊断室、注射室、药房、库房及收费室;综合住院部--外科、妇产科、内科、儿科、急诊科;功能辅助科--B超室、心电图室、化验检验室、X光室)防保科(防疫室、妇幼保健室)、院办(办公室、财务室、后勤室),配有黑白B超一台,500毫安X光机一台,心电图一台,血十八项一台,麻醉机一台等医疗设备。基本能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有镇级计划生育服务所1个,医生4名,在满足本镇人民群众计生服务需要的同时,辐射其他3个乡镇的部分群众。

基础设施

截止2006年底,凤尾城区面积1.6平方公里,城区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通信、医疗、金融等机构健全。全镇乡村有25个自然村1356户通自来水,尚有个26个自然村1528户未通自来水,其中998户饮水困难。有2838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1936户;安装固定电话52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户数3350户;共拥有汽车35辆,农用运输车49辆,拖拉机244辆,摩托车114辆。

全镇有大小灌溉沟渠344条,绝大部分为土沟和简易沟渠,水利化程度低,靠天吃饭现象突出。

凤尾镇到县政府道路为柏油路;6个行政村驻地至镇政府通公路,其中,4个村通塘石路,2个村通土路,有37个自然村 村民小组通公路,尚有14个自然村20村民小组未通公路,运输仍靠牛背马驮。进村道路多为弹石路和土路,少部分为水泥路;镇内主干道多为未硬化的路面;城区内有客运车站1个,建有集贸市场1个;全镇51个自然村村内均无生活排水沟渠设施。

到2006年底,全镇建有沼气池农户364户;装有太阳能农户42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57户。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69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915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841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有67户农户居住于其他结构房屋。

文化教育

全镇现有学校20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7所,初级小学3所,1师一校9所,办学条件达到一级办学条件2所、二级办学条件3所。设备上达教学仪器一类2校、二类4校、三类2校、6所学校有实验室,全镇配备有图书四万多册,有图书室7个,配备"远程教育"设备4套、电教设备12台,其中:电视机6台DVD6台,教育光盘播放点6个,并配备教学光盘1000多盘。中心学校小学总占地面积5864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8283平方米,其中砖混结构7258平方米,砖木结构10945平方米,土木结构80平方米。初级中学占地面积10456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3055平方米,其中砖混结构9378平方米,砖木结构3677平方米。水电校校通,90%的学校公路开通。

全镇有初中在校生462人,小学在校生1908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88%,巩固率99.02%,辍学率0.98%。初中毛入学率为91.39%,巩固率97.06%,辍学率2.94%。共有教职工154人,其中凤尾中学专任教师33人,校医1人,后勤5人;小学专任教师114人,后勤1人。中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4.1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