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分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分析

分析,就是将研究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并分别加以考察认识活动。分析的意义在于通过认识事物或现象的区别联系细致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主线,并以此解决问题[1]

词语概念

基本信息

【拼音】fēn xī

【英译】[Analyse]

【法译】[analyse]

【反义词】综合。

分析1.jpg

【基本解释】将事物、现象、概念分门别类,离析出本质及其内在联系。

引证解释

1、分开;区分。

《汉书·孔安国传》:"世所传《百两篇》者,出 东莱 张霸 ,分析合二十九篇以为数十。又采《左氏传》、《书叙》为作首尾,凡百二篇。"

《后汉书·徐防传》:"臣闻《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于子夏。其后诸家分析,各有异说。"

清陈鳣《对策》卷二:"又有古文出于 孔 壁,别有《闺门》一章,自馀分析十八章,总为二十二章。"

2、离别;分离。[2]

晋刘琨《答卢谌诗并书》:"天下之宝,当与天下共之。但分析之日,不能不怅恨耳。"

分析2.jpg

《宋书·谢灵运传》:"于时内慢神器,外侮戎狄。君子横流,庶萌分析。"

《南史·宋纪上》:"自 玄 篡逆,于今历载,弥年亢旱,人不聊生,士庶疲于转输,文武困于板筑,室家分析,父子乖离。"

3、分解辨析。

今指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各个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跟"综合"相对。

《后汉书·马援传》:"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埶,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

唐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 平叔 所上变法条件,臣终始详度,恐不可施行。各随本条分析利害如后。"

巴金《谈<灭亡>》:"《灭亡》出版以后,我

读到了读者们的各种不同的意见。我也常常在分析自己的作品。"

分析3.jpg

4、申辩;辩白。

《资治通鉴·后梁太祖开平四年》:"御史司宪崔沂劾奏:' 彦卿 杀人阙下,请论如法。'帝命 彦卿 分析。"

《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 张千 、 李万 被这妇人一哭一诉,就要分析几句,没处插嘴。"

5、分家。

《旧唐书·刘君良传》:" 大业 末,天下饥馑, 君良 妻劝其分析,乃窃取庭树上鸟鶵,交置诸巢中,令群鸟斗竞,举家怪之,其妻曰:'方今天下大乱,争斗之秋,禽鸟尚不能相容,况于人乎!' 君良 从之。"

《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八年》:"上农可使三役,中农二役,下农一役。其尝有万顷者,则使其子孙分析之时,必以三农之数为限。"

《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依我说不如早早分析,将财产三分拨开,各人自去营运。"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三:"闹了好多年辰要分爨的家终竟分析了,但又并不是彻底的分析,我们有三四百石租的田地没有分。"

6、分割,离析。

分析4.jpg

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于是诸侯王之子弟,各有分土,而势强地大者,卒以分析弱小。"

明冯梦龙《智囊补·上智·主父偃》:" 汉 患诸侯强, 主父偃 谋,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而 汉 为定其封号, 汉 有厚恩,而诸侯渐自分析弱小云。"

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三章:"凡行政之区,有上达下达之异,皆视其国土之大小以为分析之广狭。"[1]

辨析

把一件事情、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

分析的意义在于细致的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主线,并以此解决问题。分析方法作为一种科学方法由笛卡尔引入,源于希腊词"分散"。分析方法认为任何一个研究对象都是由不同的部份组成的,是一种机制。

哲学名词

概念

分析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活动,这种分析活动当然是在感性认识所获得的大量经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思维的分析活动并不是指感觉的分析活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都是一种分析器,每一种感觉器官都只能接受某一种特定的信号(刺激)。自然界的各种事物的特性如颜色、气味、声响等都是密切联系在一起而呈现在人们面前。人的感官将它们分析之后形成不同的感觉。科学思维的分析活动与感官分析器这种感性的分析活动是不同的,它是一种理性的认识活动。

分析5.jpg

阐释

为什么思维中要对客观对象进行分析呢?我们知道,自然界中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单纯的和不可分的,而是具有复杂的构成。它们总是由不同的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组成的。果核可以剖开,化合物可以分解,所谓"元素"、"原子"和"基本粒子"也都不是单纯的,都有其一定的结构。客观事物构成的复杂性决定着思维分析的必要性。没有分折,人们对事物只能有个浑沌的认识。

为了认识被研究对象的复杂构成,人们从不同的实践角度出发,提出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作出不同学科的理论分析。就以人们对水稻的认识来说吧,既有解剖学的分析,又有生理学的分析,还可以给予育种学、营养学、地理学等等方面的分析。各种分析的具体方式差别很大,然而,它们都离不开考察研究对象的组织成分,各种性能以及细部结构,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也就是说,任何分析都是由考察研究对象的"成分--性能--细部结构"诸环节构成的,但各以某-环节为主,其他环节为辅。

正如客观事物的分解要有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思维的分析也要有一定的认识发展条件。人类的分析能力是随着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分析的深度也是随着科学理论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任何分析都是在原有理论综合指导下进行的,而分析的目的又是为了向下一步新的理论综合过渡。

但是,不能把分析的作用看作是附属于综合,分析是一种相对独立的逻辑方法,它既是为新的综合作准备,同时它在科学发现中又有其独特的作用。

分析6.jpg

化学名词

概念

分析化学:化学的一个分科,研究如何用化学或物理方法确定物质的化学成分或这些化学成分的含量,以及与此有关的理论知识。

内涵

分析就是将研究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并分别地加以考察的认识活动。比如说,我们研究植物细胞,将它分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几个不同部分来认识,并分别地考察各部分所特有的性质和功能,由此就可知,一个细胞外面包着一层透明的薄壁,这就是细胞壁,它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紧贴在细胞壁里面的一层很薄的膜,就是细胞膜,它控制着物质的出入,既不让有用的物质任意流出细胞,也不让有害的物质轻易地进入细胞,细胞膜里面包着的透明物质就是细胞质,细胞质里含有很多非常重要的物体,如植物绿色部分的细胞质里,含有制造有机养料的叶绿体,细胞质里还含有-个或几个象水泡似的液泡,细胞液含有糖分或带有酸味的物质;细胞质里还含有一个近似球形的细胞核,细胞核里含有在遗传上起着重大作用的物质。我们分别对植物细胞的各部分作如上的考察,这样的认识活动就是分析。

学科分析

各门学科有自己特殊的分析方式,但是,各门学科的分析又有共性,可以概括为以下这些基本的类型:

分析7.jpg

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是为了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分析,主要解决"有没有","是不是"的问题。我们要认识某个客观对象,首先就要认识某个对象所具有的性质,并把它与其他的对象区别开来。所以,定性分析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分析。

比如,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为了寻找燃素而研究各种气体,他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密封的玻璃容器内,放一只小老鼠、-支点燃的蜡烛和一盆花。很快蜡烛熄灭了,小老鼠也死了。普利斯特列将整个玻璃容器移到靠近窗户的桌上接受光照,继续对花进行观察。第二天早晨,他惊奇地发现,花不仅没有枯萎,而且又长了一个花蕾。难道植物能净化空气吗?普利斯特列兴奋地点燃了一支蜡烛,迅速地放进玻璃容器里,蜡烛继续燃烧,就象容器里充满了纯净的空气一样。过了一会儿,蜡烛又熄灭了,空气又"被污染"了。普利斯特列由此进行理论分析,他认为,空气中有一部分使蜡烛燃烧和小老鼠存活的"活命空气",还有-部分就是被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布莱克称为"固定空气"的东西。植物吸收"固定空气"而放出"活命空气"。这种还没有研究过的"活命空气"维持着动物的呼吸,帮助物体燃烧。普利斯特列认识到,空气不是单质,而是一个复杂的混合物。

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是为了确定客观对象各种成分的数量的分析,主要解决"有多少"的问题。客观对象的成分不仅具有质的区别,而且具有量的区别,有些客观对象因其成分在量上的不同而互相区别开来。例如化学上的同位素就是这样。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化学家认识到同位素的其他化学性质相同,只是原子量不同,如钍的同位素有钍232、钍238,铅的同位素有铅210、铅211、铅212、铅214。人们认识到,元素并非是单一的,而是一种复合体,只有通过定量分析,才能认识各种不同的同位素。原子结构的卢瑟福模型提出后,人们又进一步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出发分析天然放射性同位素问题。1913年,索迪指出,当一个原子放射出一个α粒子时,由于α粒子是氦的原子核,所以,它所变成的元素在周期表上要降低两个位置(原子序数减少2),当它放射出一个β粒子时,由于β粒子是电子,所以,它所变成的元素在周期表上则提高一个位置(原子序数增加1)。这样,对天然放射性同位素的定量分析,又帮助了人们后来去创造人工放射性同位素。通过定量分析所确立的"同位素","天然放射性同位素"、"人工放射同位素"等新概念和新理论,大大地补充和丰富了人们的物理学知识。

分析8.jpg

因果分析

因果分析是为了确定引起某一现象变化原因的分析,主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因果分析就是在研究对象的先行情况中,把作为它的原因的现象与其他非原因的现象区别开来,或者是在研究对象的后行情况中,把作为它的结果的现象与其他的现象区别开来。

因果性是自然界现象之间普遍的和基本的联系。虽然,在宇观世界、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因果律的表现形式各异,但是,因果律的存在是确定无疑的。古典归纳逻辑的'求因果五法" 就是分析因果联系的最简单模式。

可逆分析

可逆分析是解答下述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作为结果的某一现象是否又反过来作为原因,从而产生原来是原因的那一现象呢?

自然界里有些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是不可逆的,例如太阳上出现黑子、耀斑的剧烈活动,会引起地球上短波通讯突然中断、气候异常、心肌炎和血管梗塞的发病率提高。可是,后者不可能又反转过来影响太阳黑子、耀斑的活动。然而,自然界有些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却是可逆的,而认识这种可逆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分析9.jpg

1820年,丹麦物理学奥斯特观察到沿导线流动的电流会使附近的磁针发生偏转。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在奥斯特之后继续这方面的研究、他发现通电的螺线管具有与磁棒相同的作用。这就是说,电可以转化为磁。据此,英国的法拉第发问:"由电可以产生磁,那能否反过来由磁产生电呢?经过九年的探索,他终于在1831年概括出电磁感应定律。由此可见当一个过程发现后,可逆分析法帮助我们去探讨逆过程是否成立。这样,科学发现就可能以对偶形式出现,大大开拓我们的视野。

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一种动态分析,它将客观对象看成是一个发展变化的系统。系统分析又是一种多层次的分析,它把对象看作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比如,认识大气对流层系统、人体生理系统、工程技术系统、环境控制系统、交通运输系统、军事系统等等,都要采用动态的、多层次的系统分析法。

从分析的对象角度来划分,分析法还可以分为,概念分析法、文献分析法、调查分析法等等。

概念分析法

简介

概念分析法也称术语分析法,它是指研究确定术语所表示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研究方法。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其内涵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的属性;其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一切事物。概念分析法主要是基于概念之间的全同关系、属种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等各种关系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来表示概念。

使用规则

分析0.jpg

应严格区分某一概念(术语)的客观内容和可能出现的主观曲解。概念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对立统一,是抽象 与具体的对立统一,是确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来自于客观世界,它不依赖于人们的认识而存在。我们要用全面、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概念(术语)。如"革命"一词,最初的解释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而现在人们认为它是人类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活动。又如"市场经济"原来被认为只是资本主义国家才有的。

应比较中外文有关概念或术语异同点。比如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管理学均起源于西方国家:20世纪初图书馆学概念引入我国,情报学起源于西方国家,20世纪50年代情报学在国内出现。由于对于Information,Intelligence,Library and Information等在翻译和认识上的差异,情报学、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等学科间的关系问题一直纠缠不清。《图书馆学、情报学与信息科学、信息管理学等学科的关系问题》[1]对信息、知识、情报及图书馆等概念进行了比较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信息科学是个大学科群,包括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管理学等;信息管理学是信息科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图书馆学与情报学基本重合。

文献研究法

简介

文献研究法是指通过阅读、分析文献得出对主、客观事物认识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通常不与研究对象进行直接的接触,而是通过文献来间接地对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进行研究。它包括文献计量学法、引文分析法等。

简单地说,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GB3792.1-83,文献著录总则)。它由文献信息、文献载体、符号系统和记录方式四部分组成。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文献分为不同的类型:从出版或加工的形式,可以将文献分为图书、期刊、专利文献、标准文献、会议文献、产品样本、档案文献、"灰色"文献等;从文献加工层次,可以将其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文献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为人们利用这种方法展开研究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优缺点

分析-.jpg

文献研究方法有这样的优点:一是研究对象不易受影响;二是相对的低花费;三是保险系数大,无反应效应;四是实用于纵贯式分析;五是可使用大样本。其不足之处是:其一不准确性;其二不完整性及不可得性;其三抽样误差显著;其四语词行为的局限性及布局的不标准;其五编码困难。Library and Information等在翻译和认识上的差异,情报学、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等学科间的关系问题一直纠缠不清。《图书馆学、情报学与信息科学、信息管理学等学科的关系问题》[1]对信息、知识、情报及图书馆等概念进行了比较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信息科学是个大学科群,包括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管理学等;信息管理学是信息科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图书馆学与情报学基本重合

使用规则

应适当选择所需的文献。现在是一个信息膨胀的时代,大量的文献都可以为我们提供相应的信息。我们要从大量的文献当中找到适合研究目标的文献,特别是要注意选取第一手的原始材料、相对权威的信息源、完整和系统的文献材料。对于历史文献要注重进行考据工作,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不能泥古守旧。如法国学者乔治勒费尔(1874-1956)为撰写《法国革命时期的诺尔郡农民》一书,查阅了1066份公证人记录和大量的其他文献,编制了200多页统计图表,深入论证了大革命时代诺尔郡的农村状况。

应恰当确定某类文献中所要观察的项目。文献中含有大量的信息,我们要确定所要观察的是哪些项目,这样才能避免其他信息的干扰。如我们要研究某类学术期刊的作者情况,只要从文献中找到相关著者的信息即可,没必要对其他的信息进行采集。这样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保证想获得的信息不被其他的信息污染。 应列出观察项目的分布表。为了在观察时做到心中有数,我们通常要在调研文献前确定一些标准,对观察所要获取的项目确定下来,以此来指导以后的观察活动。如以与《红楼梦》相关的文献为对象展开研究,可以根据文献推出的年代为总线,把各个时代的文献根据文献的种类、作者、发表时间、主要观点、发文和语种、作者所在地区、作者所在的工作机构、文献的题名等项目为观察内容。通过对信息的分类、汇总、统计,可以发现《红楼梦》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6238284 110615614167 2.jpg

应归纳、统计和分析有关的事实、术语、数据等。由于人们研究的角度不同,研究者的认识不同,对于一些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解释,从而形成许多种概念。如对于某个概念,在不同的年代,由于人们认识水平的不同,各个学科的学者都会从各自的研究出发提出各种不同的定义。文献研究就是要以众多的定义作为研究的基础,对它们进行归纳、分析,找出其共同点。

应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有关的观点、结论等。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许多目的性很强的数据。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我们要利用类比、归纳、统计等方法,从普遍的事实和数据中找到共性的内容,然后运用逻辑的方法对其进行一定的抽象,最终形成一定的理论观点或结论。《南京大学在西方图书馆学,中国本土化过程中的贡献》[2]这篇文章通过对大量文献的调研、分析和汇总,发现了南京大学在开设图书馆学相关课程、创办最早的图书馆学专业、创办最早的图书馆学期刊、筹建中国图书馆协会、培养图书馆学专门人才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它在西方图书馆学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调查分析法

简介

调查法是指研究者通过实地面谈、提问调查等方式收集、了解事物详细资料数据,并加以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通常用来探测、描述或解释社会行为、社会态度或社会现象,较多地被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人员大量使用。根据调查手段和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调查方法分为邮递调查、面谈调查、电话调查、网络调查等;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个案调查法、重点调查、抽样调查、专家咨询法(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等。

使用规则

(1)应精选有代表性的调查对象,以此举一反三、推而广之。由于事物或调查对象的复杂性和各种条件的限制,毫无遗留地对研究对象的一切方面、一切过程进行调查是很困难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在全面性的基础上要坚持典型性的原则,要精选代表性的调查对象。如要调查一个城市的中学生上网现状时,可以从地域、年龄、性别、家庭特点、学校的现状等方面来选择一定的被调查对象,进行一个抽样调查。最后通过对数据进行科学的处理来得出一个合理的结论。

30642280 102907482088 2.jpg

(2)应精练提问,不含糊,节省被调查者的时间。这主要是指对调查者的提问要求精练,这样既可以节省被调查者的时间,也有利于将产生含糊不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问卷设计时应尽量运用通俗的语言,内容要单一。如被调查的父母,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工人,如你的问题设计成"你的父母是工人吗",会使他无从回答,从而导致结果不准确。

(3)应客观、诚恳、灵活地开展调查,不要具有故意的倾向性。人们对问题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要受问题措词所表现出来的诱导性的影响,这会影响到被调查者独立思考,进而会带来调查结果的失真。所以问题要客观、灵活。例如:

"您不吸烟,是吗?"

"医生认为吸烟对身体有害,您认为呢?

"您对吸烟这种不良现象怎么看?"

在上面的例子中,第一种会让被调查者产生"是的,我不吸烟"的倾向;第二种同样会让被调查者回答"吸烟有害健康";第三种情况已经对提问做出了价值判断。这样的话,调查对象回答问题时往往不会把自身的真实看法表达出来。

(4)设计的调查项目应能用来收集所需的专门研究资料,不要列出与研究题目无关的问题。如果在调查项目中设计与研究目的无关的内容,既浪费被调查者的时间和精力,也会为以后的数据处理带来麻烦。

(5)在限制回答的调查表中,所列的选择答案必须是互相排斥、不重复和交叉的。如果调查对象遇到互相排斥或交叉的情况就无法做出选择。例如:

T01d1a2422596de9d06.jpg

请问你的年龄?

口20周岁以下 口20至40周岁 口40至60周岁 口60周岁以上

以上答案中,第二个答案和第三个答案、第三个答案和第四个答案明显存在重叠。应改为:

口20周岁以下 口20至40周岁 口41周岁至60周岁 口61周岁以上

(6)在问卷中,应从一般性的提问到具体的提问。在设计问卷时,要合理安排所提的问题,通常要有一个递进的过程,一般性问题放在前面,最重要的问题放在中间,后面放一些被调查者可以自由发挥的题目。这样比较符合被调查者的心理活动状况,进而提高调查的效果。

比较分析法

简介

比较分析法是指对同类事物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进而判断其优劣的研究方法。在信息分析研究的过程中,比较分析法是研究一切事物生动有力的普遍的逻辑方法,是进行分析、综合和推理等其他方法的基础。它实质上是对事物的某些特征或属性进行研究,并且总是从剖析、对比事物的个别特征和属性开始。比较分析法可以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种,前者是对同一事物不同时期的状况的特征进行比较,从而认识事物的过去、现在及其发展趋势;后者是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差距,判断优劣。

T010e651a398d276eca.jpg

作用

比较分析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运用比较法可以揭示出不易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其次,比较分析法可以用来追溯事物发展的历史渊源并确定事物发展的历史顺序。如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天体演化史、海陆变迁、人类社会的变迁、社会制度的更迭等的研究,必须用比较分析法来找出事物发展的历史脉络。再次,比较分析法的运用可以对事物进行定性的鉴别和定量的分析。任何事物的质和量的确定都是以一定的参照物为基础的,只能通过比较才能对事物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测定。

使用规则

应选择真实可靠的比较性资料。现在,不同的信息传播渠道、不同的传播源为我们获得资料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也可能带来"信息污染"。我们在获取资料时,要尽可能取得第一手的资料,对于间接得到的信息要进行识别。大量的数据和相关材料是进行比较的基础,只有真实可靠的材料才可能保证最终结果的正确。

应选择具有可比性的比较资料。对象的可比性通常包括时间可比性、空间可比性和范畴可比性。时间可比性是指所比较的数据、事实和情况应当是同时或同期的;空间可比性是指要注意到国家、地区、单位上的差别;范畴可比性是指比较事物的属性、层次和范围是相同的。如一个人与一头牛、一所重点大学与一般的中等职业学校、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等,都不具备可比性。中国西部与美国西部在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自然资源和人文情况等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因此两者有很好的可比性。

应确定统一的比较标准。不管是同类还是异类对象的对比都是有条件的,即要用同一种单位或标准去衡量。没有统一的标准,就无法比较,或者是无法确认比较的结果。如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从无机物、有机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的角度来比较就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信息检索导论》[3]在研究DC与USMARC时,从著录格式、著录对象、著录主体、显示方式、产生途径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从中找出了两者的不同之处。 应进行事物现象的比较,更要进行内容的比较。科学研究中的比较,关键是如何从表面上差异极大的事物之间,找出其本质上的相同之处;在表面极为相似的事物之间找到其在本质上的不同,即异中求同,同中求异。黑格尔曾指出:假如一个能见出当下显而易见之异,譬如,能区别一枝笔和一只骆驼,则我们不会说这个人有什么了不起的聪明。同样,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堂,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我们要求的,是能看出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

应力求全面地进行比较。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要全面认识事物间的异同,需要通过多项指标的对比。如现在的一些科研部门或高校,只是通过发表文章的数量来评价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而不是考虑发文的质量和科研人员所在的科研领域的特点等其他因素。这样的结果操作性很强,但其最终约结论很难令人信服。

095106609189.jpg

叶继元.南京大学在西方图书馆学中国本土化过程中的贡献,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5):17-20

叶继元.信息检索导论.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59-61

合理性原则

概括分析的不同类型,相对来说还是不太难的,而探讨分析的合理性原则,却是个更加艰难的问题。究竟如何进行分析才是合理的、有效的呢?我们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原则:

1.分析必须达到最基本的成分(或者说最简单的因素)

为了认识一个事物的复杂成分,必须将事物分析到构成它的最基本成分,然后分别加以考察。因为只有分析到构成事物的最简单因素,认识这些因素在质上和量上的不同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事物的复杂性才会充分暴露出来。所谓最简单的因素,这是相对的,它是相对于研究的课题来确定的。探讨微观世界,要分析到基本粒子或更深的层次,但是,如果我们所要分析的是宏观低速的现象,那么,分析微观基本粒子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必要的。

2.分析必须是对研究对象的重新认识

分析是在原有综合的指导下进行的,人们总是依据一定的理论去分析对象。但是,分析并不是已有理论的演绎,而是对研究对象重作具体深入的研究。比如,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分析黑体辐射问题时,他是以经典物理学为指导的。普朗克为分析黑体辐射,经典物理学的所有理论和方法他都试过,但都失败了。这使他认识到,必须抛弃经典物理学关于能量是连续的传统观念。普朗克认为,物质辐射(或吸收)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单位(能量子)的整倍数,因此,能量还是连续的。普朗克开创了量子论的历史。由此可见,普朗克如不以经典物理学作为指导,不可能开始黑体辐射的研究,也不能发现经典物理学的局限性而提出量子论。但是,从经典物理学是不可能演绎出量子论的。

爱因斯坦接受了量子论,1905年,他提出了光量子理论。但是光量子论也不是由量子论直接演绎出来的。经验科学必须面对经验事实,爱因斯坦以普朗克的量子论为指导,分析光电效应的经验事实而提出光量子论。

麦克斯韦认为光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赫兹几乎在发现光电效应的同时又发现了电磁波,论证了它与光的一致性.电磁波的发现使光的波动说统治了物理学界。爱因斯坦分析了光电效应现象,认为光的波动说不能解释光电效应。因为按照波动说,光是-种波,它的能量是连续的,和光波的振幅--也就是光的强弱有关:而和光波的频率--也就是光的颇色无关。但是,在光电效应里,很强的红光却打不出电子来。爱因斯坦认为,如果光和原子、电子一样,也是一个个粒子,可以称为光量子的话,那么,光的能量是不连续的,只有光量子的能量达到一定的值,才能从金属表面打出一个电子来.普朗克的公式是:

E(能量)=h(普朗克常数) ×ν(光的频率)

显然,光量子的能量只同光的频率有关,所以,微弱的紫光就能打出电子来。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作为对光电效应现象的理论分析的结果,它并不是原有理论的演绎而是对光的重新认识。如果分析不是这样进行,那么,分析就不可能是科学发现的有效方法。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