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分洪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分洪闸是一个科技名词。

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1]正楷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体字。现代汉字即从甲骨文、金文[2]、籀文、篆书,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而来。汉字为汉民族先民发明创制并作改进,是维系汉族各方言区不可或缺的纽带。现存最早可识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 再到秦朝的小篆 和隶书, 至汉魏隶书盛行,到了汉末隶书楷化为正楷,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今通行。

名词解释

分洪闸建于河道的一侧,用来分泄河道洪水的水闸。当上游来水超过下游河道安全泄量时,为确保河道下游地区免受洪灾,将超过下游河道安全泄量的洪水经分洪闸泄入湖泊、洼地等预定的分洪区暂时存蓄,待洪水过后,再排入原河道,或泄入分洪道直接分流入海。分洪闸宜建于河流弯道凹岸的顶点稍偏下游处,使能充分利用弯道环流减少或防止闸前泥沙淤积,以保证分洪能力。分洪闸一般采用开敞式。闸底槛高程,多与河道滩地地面接近。闸孔总宽度,应能保证通过最大分洪流量。分洪初期,闸上下游水位差及过闸单宽流量都较大,过闸水流的冲刷能力很强。因此,对分洪闸下游的消能防冲问题,应予十分重视,并须采取有效措施,常需借助水力模型试验研究确定。为使水流平顺地进入分洪道,防止下游河床及两岸遭受冲刷,分洪闸下游连接段一般都较长。鉴于洪水来临时,洪峰历时短暂,分洪闸门应能迅速开启,及时分洪,削减洪峰,保证下游河道安全。因此,分洪闸虽不经常使用,但须经常注意维护管理,并制定严格的闸门操作规程,确保正常运用。

构件尺寸

闸孔尺寸根据最大分洪流量及相应的上下游水位确定。蓄洪区首部的分洪闸在分洪初期,闸后往往无水,闸上下游水位差以及过闸单宽流量都较大,消能防冲条件十分恶劣。除按上下游水流衔接条件确定消能防冲工程布置外,还需特别重视水流的平面连接,防止进流方向偏斜。如翼墙的扩散角过大,下游将产生巨大回流,主流不但不能扩散,反而更加集中,左冲右撞,曲折前进,冲刷破坏力极强。因此,对分洪闸的消能防冲设计要十分重视。通常需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研究确定,并严格制定闸门的启闭程序和操作规程,确保分洪闸的安全运行。同时,洪水期、江河中常带有很多漂浮物随流而下,分洪闸在选型和确定空口尺寸时,应考虑行洪的特点。在进行分洪闸闸室分缝及强度设计时,需考虑闸底板常高于河道的枯水位,各部分构件受温度变化较大的不利因素,分洪闸的组成及其设计要点与一般水闸相同。

工程实例

中国的主要江河上多设有分洪工程,如黄河下游的东平湖分洪工程,长江中游有荆江分洪工程,汉水下游的杜家台分洪工程。这些分洪工程均设有分洪闸。中国于1952年在长江中游沙市附近建成的长1045米、进洪流量达12100m/s的荆江分洪工程进洪闸,经1954年分洪实践,运用情况良好。

参考文献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字,搜狐,2022-03-30
  2. 华夏古汉字《金文》,搜狐,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