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刘同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同舫 编辑 刘同舫,男,1966年1月,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3] 、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4] 、”浙江大学“文科领军人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评“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 [5] ,”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 [1] 现任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兼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中文名 刘同舫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湖北天门 出生日期 1966年1月 [1] 职 业 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 [1] 毕业院校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1] 信 仰 马克思主义 主要成就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浙江大学“文科领军人才” 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 学 历 法学博士

简单介绍

File:刘同舫
20300542877368141497471966332_s.jpg 图片来源




目录 1 人物简介 2 人物履历 3 主要成就 4 主要论文 5 论文转载 6 出版著作 7 课题研究 8 获奖记录 9 所获荣誉 人物简介编辑 刘同舫,1966生,湖北天门市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6] 。浙江大学“文科领军人才”,现任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7] 、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带头人、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法学学科学位委员会委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 [1]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8] ;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9] ;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10] ;入选中央七部委联合选拔的“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 [11] ;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12] ;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标兵人物”荣誉称号 [13] ;获评“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 [5] ;入选广东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 [14] ;入选广东省委宣传部思想战线“十百千工程”优秀人才;兼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5]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特约审稿专家、中国高教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 [7] 、浙江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15] 、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研究基地负责人和首席专家 [16] 等社会职务。被多所院校聘请为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人物履历编辑 1983.09-1987.06,华中师范大学就读全日制本科 1993.09-1996.06,华中师范大学就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1996.07-2008.10,华南师范大学思教系、政法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 2008.11-2012.09,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 2012.10-2015.06,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2006.09-2015.06,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 2007.09-2010.12,华中科技大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2011.12-2015.06,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 2014.01-2015.06,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2013.12-现在,浙江大学文科领军人才 2015.07-2016.04,浙江大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2016.05-现在,浙江大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1] 主要成就编辑 近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教育研究》等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73篇;撰写专著8部 [1] 、译著2部、主编教材5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4项、部省级课题11项 [17] ,优秀等级结题6项、免于鉴定2项;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18] 、广东省人民政府奖等国家级、部省级奖励9项。 主要论文编辑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创性贡献》,《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7期。独撰。 [19] 2.《启蒙理性及现代性:马克思的批判性重构》,《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独撰。 [20] 3.《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叙事结构及实现方式》,《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8期。独撰。 4.《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与中国意义》,《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独撰。 5.《人类解放的进程与社会形态的嬗变》,《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独撰。 6.《Enlightenment Reason and Modernity: The Critical Reconstruction of Marx》,《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16年第3期。独撰。 [21] 7.《The Course of Human Emancip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Social Forms》,《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08年第3期。独撰。 8.《技术可选择还是现代性可选择》,《哲学研究》2016年第7期。独撰。 [21] 9.《从显性到隐性的主奴辩证法——<精神现象学>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系注解》,《哲学研究》2014年第1期。独撰。 10.《激进民主的理性重建与技术转化的微政治学——芬伯格的技术政治学评析》,《哲学研究》2008年第8期。独撰。 11.《政治解放、社会解放和劳动解放——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再探析》,《哲学研究》2007年第3期。独撰。 12.《康德道德观及其对现实道德教育困境的开解》,《教育研究》2014年第4期。独撰。 13.《罗尔斯教育公正理论情结及方法论原则批判》,《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独撰。 14.《人类解放视域中的教育价值合理性探析》,《教育研究》2010年第8期。独撰。 15.《列宁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12期。独撰。 16.《在应对当代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中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威力》,《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3期。独撰。 17.《马克思早期共产主义的构思逻辑——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一节的解读》,《哲学动态》2013年第12期。第二作者。 18.《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与结构主义之辩》,《哲学动态》2011年第9期。第二作者。 19.《哲学作为一种救赎方式——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政治哲学思想解读》,《哲学动态》2009年第3期。第二作者。 20.《在挑战当代社会思潮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09年第5期。独撰。 21.《怨恨的滋生与技术合理性秩序的建构》,《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年第2期。独撰。 22.《社会学视野中的网络犯罪与综合治理》,《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第2期。独撰。 23.《网络文化:技术与文化的联姻》,《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第7期。独撰。 24.《科学与文化样态的关联:福柯对科学权力性的消解》,《自然辩证法通讯》2016年第4期。第二作者。 25.《工具与文化之间的数学品格——模式观的数学本体论下对数学意义的探讨》,《自然辩证法通讯》2013年第1期。第二作者。 26.《现代技术文化之拯救与超越——以海德格尔的技术文化观为基点》,《自然辩证法通讯》2010年第3期。第二作者。 27.《版面费:学术自由的悖论》,《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年第4期。独撰。 28.《构筑科学与人文的和谐》,《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年第1期。独撰。 29.《怨恨对技术合理性的反叛》,《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年第3期。独撰。 30.《现代教育技术化发展倾向的反思》,《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年第1期。独撰。 31.《论技术与思想的内在关联性》,《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年第3期。独撰。 32.《技术的边界与人的底线——技术化生存的人学反思》,《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年第3期。独撰。 33.《从继承到建构:马克思以解放为轴心的哲学革命》,《江海学刊》2016年第3期。独撰。 34.《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其边界意识》,《天津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第二作者。 35.《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在史学与哲学之间》,《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第二作者。 36.《马克思文化解放的维度及其政治旨趣》,《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独撰。 37.《中国语境的现代性及其现实意义》,《天津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独撰。 38.《网络文化的精神实质》,《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独撰。 39.《人性问题与马克思的人性解放意蕴》,《学术研究》2013年第2期。独撰。 40.《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理想性与现实性》,《学术研究》2009年第3期。独撰。 41.《意义、真理与二值原则——后现代视野中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学术研究》2006年第3期。独撰。 42.《文化革命:列斐伏尔日常生活的解放方案》,《社会科学研究》2015年第1期。第二作者。 43.《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哲学拯救与宗教批判》,《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第5期。第一作者。 44.《市民社会研究范式的历史转换》,《浙江学刊》2015年第6期。独撰。 45.《哲学的命运与无产阶级的救赎》,《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第一作者。 46.《精神魅力与学术尊严中的哲学人生——刘同舫教授学术访谈录》,《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第一作者。 47.《马克思论证“人类解放何以可能”的维度》,《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独撰。 48.《西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论特色及其局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第二作者。 49.《人的解放与福柯的反抗权力策略》,《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第一作者。 50.《马克思市民社会范畴的逻辑演进》,《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独撰。 5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党的执政理念演进》,《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独撰。 52.《人的本质解放:马尔库塞的艺术与审美之解放美学》,《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第一作者。 53.《拉克劳、墨菲的激进多元民主与人类解放》,《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独撰。 54.《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解放的进程——基于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新思考》,《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第一作者。 55.《符号:意义理论的形而上学探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独撰。 56.《马克思学说中的哲学与马克思学说的解释框架》,《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第1期。独撰。 57.《物化与总体性:卢卡奇延伸马克思解放思想的关键语》,《福建论坛》2014年第10期。第二作者。 58.《马克思人类解放视域中的社会形态理论》,《福建论坛》2012年第7期。独撰。 59.《英国新左派思想家对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拓展》,《福建论坛》2011年第5期。第二作者。 60.《马克思人类解放阶段论》,《福建论坛》2008年第5期。独撰。 61.《重置交往理性:哈贝马斯人类解放思想的逻辑主线》,《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8期。第一作者。 62.《技术发展的非人性效应及其克服》,《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独撰。 63.《在何种意义上区分马克思文本与恩格斯文本——基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思》,《人文杂志》2012年第1期。第一作者。 64.《马克思哲学观的自我转变及其阶段性》,《江汉论坛》2014年第9期。第二作者。 65.《自由全面发展:人类解放的最高境界与必然归宿》,《江汉论坛》2012年第7期。独撰。 66.《马克思实践人学及其当代境遇》,《江汉论坛》2010年第4期。第二作者。 67.《马克思实践人学及其政治旨趣》,《江汉论坛》2009年第4期。第二作者。 68.《论交往与人的全面发展》,《江汉论坛》2008年第2期。第二作者。 69.《黑格尔哲学对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形成意义》,《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第10期。独撰。 70.《历史深处的未来想象——马克思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理论立场的转变》,《甘肃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第一作者。 7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之路》,《求索》2008年第1期。独撰。 72.《马克思哲学本体论:阐释与创新》,《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独撰。 7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权意蕴》,《思想教育研究》2015年第1期。第二作者。 74.《“中国模式”与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现实性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5期。独撰。 75.《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之升华》,《毛泽东思想研究》2013年第1期。独撰。 76.《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年第6期。独撰。 77.《德里达对马克思精神的捍卫与解构实质》,《理论探索》2012年第3期。独撰。 78.《中国模式与思想解放》,《理论探讨》2010年第3期。独撰。 79.《技术的理性与非理性——关于技术合理性的思考》,《云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独撰。 80.《技术的本质与技术发展的界域》,《学海》2006年第4期。独撰。 81.《人类解放何以必要——马克思以人类生存境遇为着眼点的论证》,《社会科学家》2015年第10期。独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