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刘建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建民
出生 1955年
湖北应城
国籍 中国
职业 安徽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学院教授
知名于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学院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指挥部学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北京人文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民族书画院艺术总监.
知名作品国色天香
伟应物诗一首
唐诗一首

刘建民[1] 教授,著名美术家、书法家、艺术评论家、政协委员、一级美术师,享受政府津贴。 1955年出生于书香门弟,65年习字,1980年毕业与武汉大学,从事书法教育工作,现任中国书协会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理事、安徽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学院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指挥部学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北京人文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民族书画院艺术总监. 代表作品 《国色天香》《伟应物诗一首》《仕女图》《唐诗一首

个人简历

教授,著名美术家、书法家、艺术评论家、政协委员、一级美术师,享受政府津贴。 1955年出生于书香门弟,65年习字,1980年毕业与武汉大学,从事书法教育工作,现任中国书协会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理事、安徽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学院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指挥部学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北京人文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民族书画院艺术总监.

获奖和出版物

曾获得全国首届东峰碑林大赛一等奖、全国首届楹联艺术展金奖、多次参加国际书法、美术展获奖、参加海内外华人中国画精品展获金奖。并多次在全国刊物发表论文,其作品被黄帝陵、东峰、黄河、三峡、曲阜、泰安、五台山、武夷山等碑林刻石。其作品被毛泽东周恩来、吴昌硕等纪念馆及青海、宁夏、台北、澳大利亚英国、比利时、日本、泰国、法国、埃及等纪念馆收藏。 曾编著出版书籍:《书画赏析》、《书法百问解答》、《心经讲的是什么》、《百幅书法墨迹杂谈》、《唐诗白话文改写技巧》、《线条是中国艺术的基础》;撰写论文与研究生课题:《中老年学习书法 不宜从唐楷入手》、《书法十戒是书法家的金科玉律吗》《浅谈学时人者死 学古人者生》、《书法收藏与鉴赏》、《初探书法工具对其作品的影响》、《书法雅俗共赏的艺术》、《试论书法技法提按的重要性》、《对目前艺术市场的定位与思考》、《禅宗思想对书法的影响》、《谈书法快速入门的几点教学技巧》、《书法美学与书法创作》、《论书法与绘画、音乐、舞蹈等姊妹艺术的关系》、《再论唐楷亦是唐代美术字》、《中国佛学流派对文人艺术思想影响的思考》、《哲学与书法美学》、《论艺术家修养对其作品的影响》、《魏碑用笔对唐楷结体影响》、《墨分五色对其书法的影响》、《论(用笔为上、结字其次)的重要性》等著作,在书法教学领域获得好评如潮。 [1]

大师荣誉

  • 1992年6月作品《国色天香》《伟应物诗一首》作为国礼赠送国外元首;
  • 1995年10月作品《仕女图》《唐诗一首》被澳大利亚文化艺术馆珍藏。
  • 1995年作品《月、霞》被评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 1997年11月作品《秋韵》被英国中国画艺术研究中心收藏。
  • 1998年8月作品《牡丹图》被新加坡华人艺术馆收藏
  • 2000年10月作品《富贵吉祥》被国务院办公厅紫光阁收藏;
  • 2007年3月作品《宋词集联》《唐诗草书》被中央军委办公厅八一大楼收藏;
  • 2007年3月作品《宋词集联》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 2007年12月作品《录古诗撰联》被天安门管委会收藏。
  • 2009年6月作品《中国功夫》作为国礼赠送莫斯科试验学校。
  • 2009年9月作品《百种书法墨迹杂谈》被中共中央党校图书馆收藏。
  • 2013年6月作品《珍藏》被钓鱼台国宾馆收藏。

刘建民大师的作品文化部颁发的润格证书上面,书画类5万一平尺,书法类3万一平尺。 [2

                                                                          刘建民大师:用心灵感受书画

编著

出版了数百万字的书籍和著作:《书画赏析》、《书法百问解答》、《心经讲的是什么》、《百幅书法墨迹杂谈》、《唐诗白话文改写技巧》、《线条是中国艺术的基础》等。

步入书画家刘建民的雅室“老书屋”,就像立身于书法艺术的大千世界,扑人眉宇,激荡胸怀。其作品有的如大海波涛,汹涌澎湃;有的若静谧平湖,微风涟漪。有的犹如山风呼啸中的古松,刚毅挺拔,令人肃然;有的又像晨曦里的白杨,格韵高雅,使人神往。置身于这透满墨香的世界里,禁不住为他的飘逸洒脱、气势豪健的书画艺术所陶醉、所叹服。

常言道,字如其人。当今世人崇尚的书法大家,他们或墨海挥洒,豪气冲天;或砚池弄笔,行云流水;他们或风流倜傥,或儒雅风范;或拂须飘逸,似仙人面,而书画家刘建民,却与此不同,他口无惊人之语,行无超常之态,绝对一凡人容貌。54岁的他,黑瘦的脸庞,鼻子上架着一副眼镜,眉宇间透出一股灵气和激情。

谈起书法,刘建民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华夏族关于美的意识,有一个核心,这核心便是书法。书法在此核心中,将它的精神辐射开去,中国的建筑、庭园、舞蹈、绘画,它们的情趣、韵律,都受之于书法。中国古代的教育,没有音乐课,没有美术课,而担当美育任务的,便是书法,人人都得学书法,于是,书法美的情趣,在不言之中,培养了中国人的美感。

“书法”一词含义,已不是单纯的“习字”,自汉唐时已升华到很高的境界之中。应从它的性质、美学特征、历史源泉、独特的表现形式等诸多方面去理解,书法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艺术,它体现万事万物“对立统一”的基本规律,又能反映主体人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它又是高扬主体精神的艺术。

在创作的过程中,刘建民深知“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的真谛,也深谙功在书外、广采博取的哲理。他除坚持不断临池泼墨,力学文史巨著,涉猎名篇鸿作之外,他多次走出书屋,自费到北京、西安、曲阜、黄山等书法碑林胜地临石刻、摹碑林,领其中奥妙;又多次寻佛塔、访道观、拜禅寺,悟个中三昧,从而使书艺达到了新的意境。其隶书紧密坚实、绵里藏针、刚柔并济;其楷书循规蹈矩、纯净无华;其行草圆润绮靡,筋骨血肉兼备,风神气势照人;汉简追求险中求奇、奇中求拙、拙中求趣、趣中求稳、稳中求实的境界。

当笔者问起怎样欣赏刘建民用“感受”来点缀书法美和审美价值时,他说:书法既不叫你去“看图”,也不叫你去“认字”,而是叫你去“感受”,“感受”书法家在当代艺术中所要表现的“意义”。习字是以传递信息为主,告诉对方你要干什么或你要求对方干什么等;书法则是以柔美抒情为主,以传达书写内容为辅,它又是艺术性的,对线条、结构、章法、意境等诸多美学范畴都有更高的要求,它以艺术感染效果为主,最终获得一种直接的快乐或不快乐的感情,这就是美和审美的价值!

刘建民不仅书法精到,而且画作也很精彩。山水、花鸟、人物皆擅,以山水、人物见长。观其画作,于文气中见功力,精微中见浑厚。进入我的眼帘并为之一动的刘建民画作,均与传统绘画一样,要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才能将造型规律,技法语言,思维模式融为个体程式的特点,以飨观者。刘建民之路亦不例外,那些来自古人的小斧劈、长短披麻、解索、雨点等众多皴法,自然成为其案头之兴,终成腕下掌控之物。而刘建民并不满足,要达到“至人无法,非天法也,无法而法,乃为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中国山水画寓情于景颇有相通之处,只是他的作品从天空到地面,具有更宽广的境界。他认为:风景如画,美应该是画的主旋律,人的情思寄托其中,要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这才是值得追求的。人必须有一颗热爱生活、渴望生活的心,才能作好画。

欣赏刘建民先生的画作,能产生一种“画中有诗,画中飘乐”的感觉。以形写神,是刘建民作品的另一个特点。书画同源,我们习惯叫“写”画。刘建民的许多画就是写出来的。他“用心灵去感受用激情去构成”!他在笔法上,线含筋骨,墨气滋溢,干湿呼应,枯润互补,疾涩相济。在他的笔下,山石坚挺,峰峦俊秀,寒林枯枝,无不生机盎然,似乎隐藏着几多情话和迷人的故事,使观者根据各自的感受而从事各自的欣赏,各自的想象便会盛开出层层叠叠绚烂的花朵。刘建民极具个性化的艺术旨趣与审美追求,那种坦荡深沉、大气磅礴的艺术品位与艺术特色,在当代中国画坛尤为突出。

辛勤的汗水,带来的是丰厚的回报。刘建民的作品被澳大利亚艺术馆比利时布鲁塞尔艺术馆吴昌硕纪念馆、英国中国画研究中心、埃及国家博物馆、菲律宾马尼拉博物馆、法国华人艺术馆、台湾高雄艺术社、美国唐人艺术馆等珍藏。1988年、1989年、1994年他携作品三次参加国际书画博览会。他于1990年、1991年两度在祖国宝岛台湾、日本举办个人书画展。1990-1997年先后发表《书画赏析》、《浅谈学时人者死学古人者生》、《初探书法工具对其作品的影响》、《试论书法技法提按的重要性》、《禅宗思想对书法的影响》、《书法美学与创作》等论文。并多次在全国刊物发表论文。其作品曾被数十家报刊、杂志、电台专题介绍。获得全国首届东峰碑林大赛一等奖、全国首届楹联艺术展荣获金奖,多次参加国际书法、美术展获奖、参加海内外华人中国画精品展荣获多项金奖。

书画家刘建民教授“用心灵去感受用激情去构成”的书画创作理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