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刘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沅(1767-1855),清代四川学者,是历史上少有的被人奉为教主的学问大家,其著作《槐轩全书》,以儒学元典精神为根本,融道入儒,会通禅佛,体大精深,鸿篇巨制;又创立槐轩学派,名震一时。

他在医学上也颇有成就,是名医郑钦安的老师,被后世尊为“火神之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有《火神之祖——槐轩医学全书》。

人物专题

基本信息

姓名    刘沅  
字号    字止唐、讷如,号青阳子      
别名    通天教主、火神之祖[1]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双流
出生时间  1767年   
去世时间   1855年 
所处时代   清代  
主要作品   《槐轩全书》   
主要成就   融汇儒释道三家,创立槐轩学派。   

人物生平

刘沅(1767—1855年),字止唐,一字讷如,亦号青阳子,双流县云栖里(今成都市双流区彭镇柑梓社区)人,清代四川著名国学大师,时人称之“川西夫子”。刘沅创立槐轩学派,名震一时,他以儒学精神为根本,融道入儒,会通禅佛,成为集古今大成的一代通儒。他精通诗书,曾多次前往成都武侯祠、望江楼、簇桥等地,留下了许多诗词墨迹。刘沅在医学上也颇有成就,是中医火神派的开派祖师。

刘沅自幼聪敏过人,7岁能文,被称为神童。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刘沅考中拔贡。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秋,时年25岁的刘沅考中举人。然而,刘沅此后三试不第,又因家中屡遭变故,30岁后遂绝意仕途,在家奉养母亲,潜心经史研究,著书立说,并设立私塾,教育后进。

嘉庆十八年(1813年),刘沅移居成都南门纯化街(今已不存,原位于上南大街与中南大街交会处东侧),因宅院中有一株老槐树,故名“槐轩”。刘沅在槐轩治学讲学40余年,号为一代“塾师之雄”。他通常让学生自学,定期解答疑难,并指导学生每日晨昏静坐,养心存神,强身健体。学费不计多寡,视学生家财而定,家庭贫困者亦可免费读书。据《清史稿·刘沅传》记载,他的学生多达数千人,遍及省内外,百余人考中进士、举人,三百余人考中贡士,清末民初的蜀中国学大师刘咸炘、颜楷、钟瑞廷、刘芬等均出其门。

刘沅一生,未曾做官。道光六年(1826年),礼部下文,选授刘沅为湖北省天门县(今湖北省天门市)知县,刘沅以丁艰守制为由推辞不往。朝廷念其孝诚,改为国子监典簿,但他不久又告假还家。

刘沅晚年致力于公益,集资兴办慈善事业,多次带头修复成都武侯祠、青羊宫、二仙庵、黄忠墓等。在培修成都武侯祠时,刘沅重新调整三国人物雕塑,裁定雕塑的相貌、供奉位置,并在祠内刻建大量碑碣。

咸丰五年(1855年),刘沅在成都故宅逝世,享年88岁。光绪末年,经四川总督锡良启奏朝廷,清国史馆为刘沅立传。翰林院编修伍肇龄也曾为其宅院题字“清儒林刘止唐先生第”。民国时期,簇桥地区的刘沅门生为其集资建造儒林祠,常往供奉朝拜。

刘沅一生教书育人、著书立说,创立槐轩学派“以儒者兼弘佛道之学,著作等身,名震当世”。其学说博大精深,浓缩传统文化精华,具有跨越古今的文化建树和人生智慧,不仅对四川国学界影响深远,更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人物评价

刘沅一生长达70年之久的教育和学术活动影响深远。这主要表现在:

  1. 刘沅身后形成了一个以刘沅槐轩之学为宗的槐轩学派,其代表人物有刘咸炘刘咸荣刘咸焌颜楷钟瑞廷刘芬等。
  2. 刘沅身后形成了一个民间宗教派别即刘门教。
  3. 作为一个教育家,刘沅的槐轩书塾规模很大,经常求学的学生有三百人以上,师从刘沅学习的学生有数千人,故此当清季即有“川西夫子”之称,为一代塾师之雄。今人张舜徽南怀瑾萧天石萧萐父吴天墀李学勤等都对刘沅的学术有过关注。早先,马西沙韩秉方先生对刘门教作了开创性研究。最近,台湾中央研究院、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已开始了对刘沅生平和学术的系统研究,这些研究可望使得这位长期以来被人忽视的学者重现于世人的视野。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