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刘海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海滨
信息系统工程专家
出生   1964年
 
国籍 中国
母校 西北工业大学,北海道大学
职业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总工程师
知名作品 《人工智能及其演化》

刘海滨,男,1964年生,工学博士、研究员,信息系统工程专家[1],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总工程师,中国航天社会系统工程实验室(CALSSE)理事,"863计划"评审专家,北京市信息化咨询专家,江苏省科技咨询专家,西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5个国际学术期刊和学会的编委或论文审查专家。

美国ASME协会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创新奖[2]。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三等奖[3]。"2006年度中国制造业杰出CIO"奖[4]。"科学中国人(2009)年度人物"奖

个人简介

刘海滨(1964~),工学博士、研究员,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总工程师,中国航天社会系统工程实验室(CALSSE)理事,"863计划"评审专家,北京市信息化咨询专家,江苏省科技咨询专家,西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5个国际学术期刊和学会的编委或论文审查专家。从事先进制造技术、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和系统工程相关研究近30年。目前主要从事集团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及总体设计、先进制造技术、大系统仿真及航天系统工程等管理与技术工作。曾担负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专项软环境论证和"探月工程重大专项三期工程"专项工程总体与技术支撑环境论证工作。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建立了基于磁场信息导入的新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人工神经电磁场理论,以此构建起一种新型计算结构和计算机理,取得了重要理论成果。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863计划"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防科技基础科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际知名企业科技创新课题等项目20余项。

作为半导体芯片制造领域的管理者和技术专家,他在国外学习工作了10余年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怀着报效祖国的满腔热情,投身于祖国的航天事业,作为国家制造业信息化专家及航天科技信息化建设总体设计负责人 ,先后参加了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及"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规划编制、国防科工委军工制造业数字化工程总体规划及项目论证工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及集团公司管理信息化建设总体设计工作,以及其它战略研究和信息化重大工程的规划论证工作,为推动航天科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作为分系统的负责人,参加国家科技部制造业重大项目"基于数字样机的新一代运载火箭综合集成和协同应用研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索引5篇,EI索引12篇),出版人工神经网络英文专著一部,人工智能中文专著一部,曾获美国ASME协会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创新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2、3等奖各1项,航空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3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1等奖1项,首届国防科技工业CIO高层论坛论文最优秀论文奖,2006年中国制造业杰出CIO奖等奖项。

个人简历

1988年,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制造 工程硕士研究生毕业;

1990年,公派赴日该国北海道大学留学 ,1995年获日本北海道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1995~2004年分别在日本东京电子株式会社 及日本摩托罗拉公司从事微电子半导体企业的IT战略和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和应用实践。

2004~2009年,任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信息化总体设计部主任 ,肩负把外企的先进管理经验带入航天信息化,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制定管理信息化总体方案的重要使命;

2009~2013年,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系统论证中心主任 ,从事大系统仿真及航天系统工程等管理与技术工作;

2013年至今,任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总工程师 ,兼任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澳大利亚大学兼职教授。

研究方向

1、先进制造技术

2、人工智能

3、信息技术

4、系统工程

1995~1997年参加了日本东京电子株式会社 的第2代智能化半导体检测设备(Probe-8)研发工作,主要负责基于BP理论和GA算法的快速模式识别研究工作;

1999~2001年 ,参加了摩托罗拉公司的"Mercury Project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for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担任Senior Architect of KM Engineering,负责IC芯片设计与制造相关知识管理架构的设计和知识表示及获取研究工作;

2004~2006年,参加了国家863计划 "航天重大型号供应链平台开发及应用"重大项目,作为项目副总设计师及总协调,参加了项目立项论证方案、项目申请方案、总体技术方案及实施方案的撰写,并参与负责系统开发、实施、培训和应用的总体技术与管理工作,该项目已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

2007年,他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分析入手,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法",归纳出制约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三大矛盾 (即统一建设与分散建设的矛盾、业务部门负责与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的矛盾、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与信息安全保密之间的矛盾),并进行深入的利弊对比分析,研究出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提出了正确处理三大矛盾、加快推进集团公司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2008年,他带领的总体组提出了全面构建以"932" (九大系统纵向打通、三大平台横向集成、两大体系全面保障的总体方案)为特征的集团公司管理信息化体系框架,要以信息化手段全面支撑集团公司"精细管理、集中控制"的业务管控需求;

2009年,他提出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未来的信息化目标 :深化工程信息化、管理信息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2010年04月24日,他因在国外十几年从事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前沿技术研究,在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等领域取得多项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成果,及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怀着报效祖国的满腔热情,投身于祖国的航天事业,被评选为"科学中国人2009年度人物" (信息技术与电子)。

承担课题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的课题:

(1)国家"863"计划:2004AA331020,网络环境下数字化设计制造管理应用实施策略研究 ;

(2)国家"863"计划:2007AA04Z134,支持复杂产品创新设计过程的知识嵌入技术研究 ;

(3)国防科工局技术基础科研:航天物资管理系统与AVIDM系统的接口标准研究 ;

(4)国防科工局技术基础科研:航天办公系统电子公文交换格式标准 ;

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的课题:

(1)国家"863"计划重大科技项目 :2004AA413010,航天重大型号供应链平台开发及应用;

(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2006BAF01A04,基于数字样机的新一代运载火箭综合集成和协同应用研究 ;

(3)国家"863"计划:2007AA04Z189,面向航天重点型号的企业群体协同工作平台研发与示范应用 ;

(4)国家"863"计划:基于国产三维CAD系统的卫星总体构型设计优化技术研究 ;

(5)国家"863"计划:CIMS产品工具集平台集成标准与测试技术研究 ;

(6)国防科工局技术基础科研:面向集团企业的数字化集成管理平台 ;

(7)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专项"系统总体与软环境建设"的论证及实施 ;

(8)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探月工程重大专项三期工程"专项"工程总体与技术支撑环境"论证 ;

(9)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专项"高分专项总体协调及政策标准制定"研究项目 ;

获奖成果

1)1988, 与航空172厂合作开发的"7760计算机辅助飞机设计、制造和管理系统"获得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2)1991, 与航空124厂合作开发的"通用机械类微机CAD/CAM系统"获得航空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

3)1992, 与哈尔滨电机厂合作开发的"NPU-一个交互图像数控编程系统"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4)1992, 与哈尔滨电机厂合作开发的"大型水轮机叶片系列几何造型及多轴数控加工图像编程软件系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

5)1994,11 在美国St.Louis召开的国际人工神经网络学术会议上获得"理论创新"奖 ;

6)2002,12 在美国Austin获得摩托罗拉半导体事业部Innovationfor SMIF Automation奖 ;

7)2003,12 在天津获得摩托罗拉半导体事业部杰出贡献奖 ;

8)2007,3 "2006中国制造业杰出CIO"奖 ;

9)2007,6 "2007年度中国百名管理科学杰出研究者"奖 ;

10)2010,4 "科学中国人(2009)年度人物"奖 。

专著

1)Liu,H.B.(1998,5)"Theoreticalstudyofartificialneuralnetworkswithmagneticfieldinformation",ISBN4-8419-0189-2,UMIPress.

2)刘海滨. 《人工智能及其演化》.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3.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