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刘祖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祖生
出生 1931年8月24日
湖南省安化县小淹镇
国籍 中国
职业 科学 茶学家
知名作品 《茶叶》
《茶树栽培学》
《茶树育种学》

刘祖生

刘祖生茶学家茶学教育茶树育种栽培专家。长期从事高等茶学教育与茶叶科学研究,培养了大批茶学人才。育成浙农12、浙农113、浙农21、浙农25等一批茶树新品种;在茶树矮化密植速成栽培和苦丁茶资源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为创建中国第一个茶学博士点和学会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文名 :刘祖生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31年8月24日
职   业:科学 茶学家
毕业院校: 华中农学院
主要成就: 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代表作品: 《茶叶》、《茶树栽培学》、《茶树育种学》

目录

1 生平简介
▪ 求学经历
▪ 科研工作
2 主要论著
3 所获荣誉
▪ 教学成绩
▪ 论文论著
▪ 荣誉称号
4 技术成就
5 主要贡献
▪ 多层次办学
▪ 聘请兼职教授
▪ 尊老爱青
▪ 开展合作研究

生平简介

刘祖生,字昭扬,1931年8月24日出生于湖南安化县小淹镇。安化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茶区,小淹是黑茶生产的中心地带。耳濡目染,使刘祖生从小受到茶区生活的薰陶。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高中尚未毕业,即以饱满的热情进入长沙茶厂工作。

求学经历
1950年秋,武汉大学农学院创办茶叶专修科(后并入华中农学院),刘祖生以同等学历报考并被录取。在校期间,他先后师从我国植物遗传育种学家刘后利和茶学家庄晚芳冯绍裘张堂恒等,系统地学习掌握了茶学专业基础知识,并被评为学校模范青年团员。1953年2月毕业后,刘祖生被留校任教。

1954年10月,华中农学院茶专科并入浙江农学院(1960年更名浙江农业大学),刘祖生与庄晚芳教授等一道调来杭州。他作为我国茶学教育家蒋芸生和庄晚芳的助手之一,开始了长达40多年的茶学教学生涯。茶学是一门涉及农、工、商、文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刘祖生深感自己基础理论准备之不足,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教学、科研需要,他采取边工作、边学习的办法,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营养。几年中,他跟班听课,进修了十几门课程。

1962~1963年,他又在本校遗传育种教研室脱产进修1年,与研究生一道听课、做实验,重点学习了遗传学、细胞学、生物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1964年初夏,在蒋芸生引荐下,刘祖生专程赴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单位短期进修,先后拜访了植物分类学家钱崇澍胡先骕和花卉分类学家陈俊愉等,并参观了标本室和香山植物园。几位前辈的谆谆教诲,使他茅塞顿开,学到了许多过去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文化大革命”中,刘祖生和广大知识分子一样,被迫中止了各项业务工作。但一有机会,他就排除干扰,见缝插针,抓紧科研动。

科研工作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科学的春天来到了,刘祖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茶学教育与科学研究中去,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果。1978~1998年,他荣获各种奖励31项,其中包括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1项,省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校优秀教学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和技术推广奖1项,省教委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校科技成果奖1项;省优秀论文奖9项(其中一等奖1项);其他奖10项。

主要论著

1 刘祖生等.浙江平阳云南大叶种茶树调查报告.茶叶,1957(3):11~14
2 刘祖生.茶树冻害及其防治.茶叶,1954(4):14~17
3 刘祖生、袁增朴.瑞安茶树品种调查初步报告.浙江农学院学报,1959 (1~2):159~165
4 刘祖生.国外茶树育种研究综述.茶叶科学,1964(1):87~91
5 刘祖生主编.茶树育种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4
6 刘祖生等.茶树短穗扦插-1.一叶插与二叶插比较.茶叶季刊,1975(4):9~13
7 刘祖生,童启庆.试论茶树矮化密植栽培.茶叶,1979(3):5~11
8 刘祖生.本省茶树良种推广问题.茶叶,1979(4):16~18
9 刘祖生,赵学仁等.浙农21与浙农25选育研究报告.见,浙江农业科学论文集.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348~362
10 刘祖生,赵学仁等.茶树新品种“浙农12”的选育.茶叶,1981(1):1~6
11 刘祖生,童启庆等.茶树矮化密植速成高产栽培研究阶段总结.茶叶,1983(1):3~13
12 刘祖生,梁月荣.茶树受精作用的研究.茶叶科学,1987(2):19~22
13 刘祖生,周巨根.浙江省茶叶产销的回顾与展望.茶叶,1987(1):19~22
14 刘祖生,童启庆.论我国茶学人才培养问题.茶叶,1988(1):1~3
15 刘祖生等.优质抗寒绿茶良种——浙农113选育研究报告.茶叶,1989 (1):12~15
16 刘祖生,胡建程.浙江省高等茶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茶叶,1990(1):14~16
17 刘祖生主编.茶叶.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18 刘祖生,梁月荣等.苦丁茶化学成分的研究——游离氨基酸分析.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1(1):71~74,等等。

所获荣誉

教学成绩
从1953年春至今,刘祖生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奋斗了47个春秋。他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到博士生导师,先后为本、专科生和研究生主讲茶树育种学、茶树栽培学、茶作学、茶学概论、茶树遗传育种、茶用香花栽培学、茶树栽培育种专题和茶学专题等8门课程,累计参加培养本(专)科生1200余名、硕士研究生6名、博士研究生3名和留学生5名。数十年来,他一贯从严执教, 对己严,对学生也严。他对每一堂课,都认真撰写备课笔记,不断将新成果、新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同时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启发式教学。如有一次讲授“茶树原产地”一节时,事先将不同学术观点的参考文献目录介绍给同学,要求每人认真准备发言提纲,在课堂上选择不同观点的同学发言,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最后,他针对学生发言中的模糊观点,有重点地进行总结。同学们普遍反映:刘老师上课印象深、效果好。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他还鼓励学生课堂质疑。刘祖生对教材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论文论著
他主编了《茶用香花栽培学》课程的第一本全国统编教材;担任全国统编教材《茶树栽培学》(第二版)副主编。当时,因该书主编庄晚芳年老生病,另一副主编病逝,他实际承担了主编任务。此外,他还是全国统编教材《茶树育种学》(一二版)的主要编写人员。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师中,一人承担3本全国统编教材主要编写任务的教师是不多见的。由于他和有关教师的共同努力,教材质量优良,其中《茶用香花栽培学》获省优秀教材二等奖,《茶树育种学》获全国优秀教材奖。

荣誉称号
为了表彰刘祖生在教学上作出的重要贡献,1989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荣获国家教委、人事部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颁发的奖章。在全国茶学界,他第一个获此殊荣。同年,他的名字被载人英国剑桥出版的《世界名人录》。

技术成就

刘祖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十分重视并坚持开展科学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他和有关教师一道先后到浙、皖、闽、苏、湘、鄂、川、滇、黔、粤、桂、琼、豫、鲁等省(区)进行茶树品种调查,采集了数千份品种标本和150多份种质资源,建立了有1.3公顷(20余亩)的种质资源圃,为开展育种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20世纪60年代末,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仍带领课题组同志,排除干扰,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开展了茶树新品种选育。经过30余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至今已育成浙农系列茶树新品种8个,其中红、绿茶兼制良种“浙农12”和抗寒绿茶良种“浙农113”被审定为国家级良种;高香良种“浙农21”、红茶良种“浙农25”和早生良种“浙农121”被认定为省级良种。此外,正在试验的杂交新品系有23个。为了使新品种尽快推广应用,他经常深入农村,指导良种繁育。1998年,在他的支持与指导下,浙江省新昌县繁育浙农系列良种达100余万株。刘祖生经常指出,育种研究不仅要创造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取得实际上的成果;同时更要探索育种规律,获得理论上的成果。他身体力行,并指导研究生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诸如茶树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主要经济性状的早期鉴定、遗传规律的探讨、再生系统的建立以及抗虫基因的遗传转化等,均取得一系列成果,从而丰富了茶树育种理论。由于他在科学研究上的优异成绩,中国科协于2001年授于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的称号。

主要贡献

1984~1992年,刘祖生在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连任3届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主任。他带领全系师生,开拓进取,深化教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多层次办学
一是适应社会需求,开展多层次办学。他几次进京,争取商业部的支持,创办“茶叶经济贸易干部专修科”;他抓住机遇,与湖北农学院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并付诸实施;他多方努力,茶学函授专科恢复招生。

聘请兼职教授
二是在全校率先向校外聘请兼职教授,对兼职教授既明确任务,又落实政策。逢年过节,他还和其他系领导登门慰问,使兼职教授深受感动,使他们把承担的教学任务当成份内之事,认真努力完成。该系培养并毕业的全国第一名茶学博士生,就是由兼职教授阮宇成先生悉心指导的。

尊老爱青
三是尊老爱青,加强梯队建设。刘祖生在省内组织了两次大型茶叶学术活动,分别庆贺该系庄晚芳、张堂恒从教50周年,并编辑出版《庄晚芳茶学论文选集》和《张堂恒选集》,使两位老教授甚感欣慰;同时选派中青年教师分赴英、美、日、澳等国和国内著名大学深造。这对调动教师积极性与提高师资水平起了良好作用。

开展合作研究
四是主动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3个研究所签订系所合作协议,开展合作研究、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学科建设。五是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例如,茶学系在校运动会排名,常常比较偏后。他先抓思想动员,提出“系小志气大,人少主意多”,发动大家献计献策;同时,还发起建立系文体基金,奖励获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这些举措,果然奏效,在以后举行的校足球赛中,茶学系两次获冠军,一次获亚军。通过上述一系列改革,茶学系的工作大有起色,在校内外的知名度显著提高。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通过该系为全国第一个茶学博士点;1989年又被评为全国惟一的茶学国家级重点学科。1991年11月,刘祖生受农业部委托,主持修订了“茶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并首次制订了“茶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从而为建立我国完整的高等茶学教育体系作出了贡献。

相关视频

刘祖生教授捐赠《科学家学术成绩概览》后发言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