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创神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创神星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称: 创神星

发现者: 乍德·特鲁希略、米高·布朗

发现时间: 2002年6月4日

创神星,正式名称为50000 Quaoar,中文音译为夸欧尔,是由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两位天文学家布朗和特鲁希略于2002年10月7日发现的柯伊伯带天体。"夸欧尔"(Quaoar)一词,源自美国原住民通格瓦部族(Tongva)神话的创世之神,所以中文的正式译名为创神星。 国际天文联会之前给予这颗天体临时编号为2002 LM60,也叫小行星50000。[1]

基本介绍

人们对夸欧尔的了解甚少,根据判断,夸欧尔的直径约为989 - 1346?公里,相等于地球的十分之一。据初步计算,这颗天体距离地球约42个天文单位,运行一周需时286年。

夸欧尔的发现,使冥王星作为太阳系第九颗行星的地位变得岌岌可危。在2005年,在柯伊伯带也已经发现比冥王星更大的天体。

人们相信"夸欧尔"与不少柯伊伯带天体相似,均是由岩石和冰的混合物构成的,但其反照率之低(~0.1)意味着天体外层的冰块已消失。在未来,当新视野号太空船于2015年探索冥王星及其他柯伊伯带天体时,人们可从传回的资料中认识更多。

2004年,科学家找到"夸欧尔"表面有冰晶体存在的迹象,意味着它的温度在1,000万年间从55K(-220 °C)升至110K (-160 °C)。一些理论指其温度上升的原因,是因为它曾连续被无数的小流星体冲撞,把天体的表面加热。但最引人注目的理论,仍是"夸欧尔"的内核可能出现冰火山活动,是内核的放射性物质衰变引起的。

发现

创神星被发现时的位置在蛇夫座,视星等18.5等,并于2002年10月7日在美国天文学会的会议上宣布此一发现。最早的重发现可以回溯至1954年5月25日帕洛马山天文台的干版。因为可以经由哈柏太空望远镜的观测直接推算出它的大小,他可能被归类为矮行星。

直径

2004年,天文学家估计创神星直径为1260 ± 190公里,随后直径持续向下修正。天文学家在2002年发现创神星的时候,创神星是太阳系自从冥王星于1930年被发现以来最大的天体。后来阋神星、塞德娜、妊神星与鸟神星等更大的天体接连被发现。创神星大约与(如果不是略小)冥王星卫星卡戎相当,大约是亡神星的2.5倍。创神星直径大约是地球直径的十二分之一,月亮直径的三分之一,冥王星直径的一半。

创神星是第一颗直接从哈勃太空望远镜(HST)所拍摄的图片来测量大小的外海王星天体,天文学家采用一种新的复杂方法。鉴于创神星的距离位于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分辨率(40毫角秒)极限之内。布朗和特鲁希略通过仔细地比较背景图片,并使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光学精密模型(点扩散函数),就能够获得创神星最有可能的直径数据。这种方法被米高·布朗用来测量阋神星的大小。

哈勃太空望远镜于2004年完成创神星未修正的估计数据,2007年天文学家通过斯皮策太空望远镜(SST)测量红外线创神星数据,意味着创神星反照率(0.19)比原先估计值更高,因此创神星直径比原先估计值较小(844.4 +206.7 −189.6公里)。哈勃太空望远镜在2004年观察创神星期间,很少人知道柯伊伯带天体的表面性质,但是天文学家知道创神星的表面在多方面都类似天王星与海王星的冰卫星。天文学家采用天王星卫星周边昏暗数据后,根据2004年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结果得知创神星直径先前大约高估40%,比较正确的直径估计大约是900公里。截至2010年,天文学家使用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数据加权平均值并纠正哈勃太空望远镜估计数据后,创神星直径估计约为890±70公里。

创神星于2011年4月遮掩一颗16等的恒星,天文学家借此估计创神星直径最大是1170公里,并得知创神星外型细长。在赫歇尔空间天文台新的测量数据与哈勃太空望远镜修正后的数据显示创神星直径为1070±38公里,创卫一则为81±11公里。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