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利嘉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利嘉(Ligavon)源自卑南族語,有「在肥沃的土地上長出茂盛的姑婆芋」之意。利嘉林道原是卑南族大巴六九社的獵場與農墾地,後用做伐木古道,林道10.5公里處設有視野遼闊的觀景平台,可眺望雲霧繚繞的都蘭山,享受海天一色的悠閒風光。

彩蝶籬

利嘉林道的地形複雜,環境潮濕多霧,因此孕育出多樣的林相與完整的生態體系,孕育十餘種臺灣原生種蛙類,鳥類數量更超過五十種、螢火蟲也有二十餘種。晚春進入螢火蟲大發生期,動人的螢河燈海,讓林道更添魅力。這裡也是瀕臨絕種的大型猛禽—熊鷹以及稀有的臺灣橙腹樹蛙的家園。林道入口處栽植馬兜鈴植物,吸引群蝶飛舞,並產卵結蛹,形成「彩蝶籬」奇特景觀。

利嘉林道適合深入尋幽探訪,不妨走入林間賞螢步道與貫穿史前文化遺址的生態步道,沿途可見具有卑南族文化特色的人文空間,例如,進入山區前,祭拜山靈的石頭守護神、大巴六九部落神話彩繪、卑南族獵人的休息工寮,還有老番社史前文化遺址與小米園區等。沿路駐立的解說看板,淺顯易懂,在感受大自然之餘,更增添一份對在地文化的認識,明白山林與原住民之間的關係。

利嘉林道經過有系統的開發,呈現嶄新的風貌,玩樂的種類琳瑯滿目,是爬樹、賞花、做脆梅、找青蛙、急流溯溪、DIY手工體驗等多樣化旅遊的好去處。 [1]

大巴六九社

泰安部落昔日稱大巴六九社卑南族八社之一。八社分為兩個系統,「石生」與「竹生」傳說。老番社遺址:老番社遺址是罕見的高山遺址海拔四、五百公尺,是卑南文化最高的遺址,包含三個文化層,依序是繩紋陶、卑南文化、晚期鐵器,距今時間從四千年前至二千年前左右。 生態群相 生態旅遊藍腹鷴、深山竹雞、林鵰山羌、台灣長鬃山羊、螢火蟲、橙腹樹蛙、賞螢、賞蛙、賞、觀察昆蟲獨角仙鍬形蟲)、賞蕨。

利嘉林道蜿蜒於大巴六九山區,全長約40公里,貫穿「利嘉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鄰接「雙鬼湖自然保護區」,林道所經之處地形複雜,環境潮濕多霧,以亞熱帶闊葉森林為主的林道景色,部分區段仍保有大面積的原始林相,孕育相當完整的自然生態體系。[2]

牛樟古木

利嘉林道有千年牛樟古木遭開膛剖腹,林務局台東林管處和當地民眾不再刻意隱藏它的地點,讓它挺身而出以自身傷痕控訴山老鼠,也成為守護山林的活教材,包括法官、檢察關、學校老師,都是它的學生。

這棵牛樟古木是目前台東低海拔發現最大棵的牛樟,位於利嘉林道山區,胸圍將近20公尺,樹高30多公尺,必須10名壯漢展臂才能環抱,樹皮蒼老、樹幹中空,宛如山林長者呵護著旁邊的小樹。

8年前利嘉巡守隊意外發現這棵古木,但讓人心疼的是樹頭遭山老鼠開膛剖腹,在樹頭上方鋸開一個高約1公尺、寬約0.5公尺的洞,像一個可以進出的門,同時山老鼠(盜伐者)還放話,要讓這棵巨樹倒下。

巡守隊守護神木

利嘉社區發展協會前理事長吳賢一和利嘉村長林肯毅,當年目睹這棵古木被開膛剖腹時,心痛不已,於是組成巡守隊守護,動員鄉親力量不管白天、黑夜,不定時的上山巡邏,保護這棵低海拔僅存的神木。

同時林務局台東林管處巡山員更將這棵「千歲爺」當作森林保護的重點,沿路設置多個隱藏攝影機,同時和巡守隊交互巡邏,達到「山林保護零死角」。 台東地方法院和台東地檢署更將這棵神木當作對山老鼠宣戰的指標,不僅法院院長和地檢署檢察長親自上山目睹神木慘狀。 8年前台東地檢署主任檢察官吳怡明還邀請檢察官、法官分3梯次進入山區。 大部分檢察官和法官都來自北部,沒有看過古木、老樹,親自到現場看到遮天古木,被開膛剖腹,感到震撼,對日後查緝山老鼠全力配合,並處以重刑,有效嚇阻破壞山林。

活教材

台東許多機關、學校也把它當成活教材,親自上山感受參天古木下的卑微及山老鼠對山林的危害;利嘉巡守隊更是不定期上山巡邏,人員進出頻繁,山老鼠也不再猖獗。 山老鼠曾放話「要讓棵神木1年內消失」,結果在林務局、森林警察、台東縣警方合作下,台東山老鼠集團陸續被瓦解,而千年牛樟至今依然矗立在茂密的森林中,用自己的傷痕控訴山老鼠,當成活教材提醒大家愛護台灣森林這瑰寶。 [3]

螢火蟲

台東利嘉林道發展協會及居民,五年多來,默默保護在地螢火蟲生態,成功恢復螢火蟲棲地,也發展出深度的環境教育旅遊。

利嘉林道是台東縣內擁有許多珍貴生態物種的林道之一,有一定的旅遊市場,但在當地人極力保護推動下,仍如世外桃源般自然純淨,其中螢火蟲步道最引人入勝。 在有心人號召下,居民、志工紛紛來整理,花費三年時間恢復棲息地,打造一百八十五公尺的賞螢區高架木棧道,因棲地更具空間性及生存性,螢火蟲回來了,青蛙等也來了,形成生物多樣性生態。 目前明列有廿多種螢火蟲生存,卻有研究者發現更多新品種,只是需要精確鑑定。 利嘉林道發展協會志工許瑞明說,為免人為破壞,協會很認真教育遊客,到此旅遊所接受的「環境教育」比看見螢火蟲還要重要。

許瑞明說,螢火蟲保護不易,利嘉推廣保護螢火蟲的工作比純粹賞螢更重要,例如內灣的賞螢火蟲旅遊,生態來了,人潮、錢潮來了,但破壞也來了,利嘉人正極力避免這個結局。[4]

交通資訊

往利嘉林道建議以自行開車為宜,可於台9線知本附近接台九乙線,或台9線綠色隧道前右轉,過太平橋後右轉堤防道便道,均可抵利嘉林道。林道起點至觀景台10.5公里及步道起點,觀景台旁可停車數輛。

視頻

MSX125 2020TH6 利嘉林道之行 (機車趴趴照)

驚喜!台東利嘉林道 珍貴台灣黑熊現蹤-民視新聞

繽紛台灣再發現-第010集 走利嘉林道 探橙腹樹蛙

利嘉林道登山探險

利嘉林道 大巴六九 Compressport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1]台東觀光旅遊網
  2. [2]健行筆記
  3. [3]更生日報
  4. [4] 痞客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