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到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到村》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到村》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

此乞假而暂到村也。旧注谓是广德二年秋作,明年正月遂辞幕归村矣。

作品原文

《到村》[1]

碧涧虽多雨,秋沙先少泥。蛟龙引子过,荷芰逐花低。

老去参戎幕,归来散马蹄。稻粱须就列,榛草即相迷。

蓄积思江汉,疏顽惑町畦。暂酬知己分,还入故林栖。

作品注释

碧涧虽多雨①,秋沙先少泥。

蛟龙引子过②,荷芰逐花低。

①谢灵运诗:"铜陵映碧涧。"

②《西京杂记》:瓠子河决,有蛟龙从九子,自决中逆上入河,喷沫流波数十里。

老去参戎幕①,归来散马蹄②。

稻粱须就列③,榛草即相迷。

蓄积思江汉④,疏顽惑町畦⑤。

暂酬知己分⑥,还入故林栖⑦。

注解:

①沈佺期诗:"戎幕生光辉。"

曹植诗:"俯身散马蹄。"

③《东征赋》:"且从众而就列兮。"

④蓄积思江汉,即所谓"江汉思归客。"《司马迁传》:"其素所蓄积也。"

⑤王浚《自理表》:"而以顽疏,举措失宜。"嵇康侍:"匪降自天,实由疏顽。"谢灵运诗:"去子惑故蹊。"《庄子》:"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町畦,田畔之界也。

⑥分,谓分谊。《魏志》:臧洪书:"分为笃友。"又:"杖策携背,亏交友之分。"

⑦王融诗:"人情旧乡客,鸟栖思故林。"

作品鉴赏

碧涧虽多雨①,秋沙先少泥。

蛟龙引子过②,荷芰逐花低。

(此到村秋景。涧经雨洗,则泥去沙存矣。雨多水宽,故蛟龙引子而过。泥少根脱,故荷芰逐花而低。下二分承。《杜臆》谓荷芰低垂,如蛟龙经过所致。以上句形容下句,此另一说。)

老去参戎幕①,归来散马蹄②。

稻粱须就列③,榛草即相迷。

蓄积思江汉④,疏顽惑町畦⑤。

暂酬知己分⑥,还入故林栖⑦。

(此到村叙怀。老参戎幕,苦于拘束。归散马蹄,喜得游行也。下文皆商度归来之事。欲谋稻粱,须身就农列,惜田间榛草日已荒迷耳。思出江汉,则蜀难久留,但旧畦仍在,未免惑志耳。所以愿辞戎幕而归栖故园也。末联仍应上二句。此章,上四句,下八句。)

名人评论

鲁迅对杜甫的评价:“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曾经加入《新青年》,以《狂人日记》等名作参与发动“五四”文化革命之鲁迅,到三十年代,岿然成为众望所归之革命文学导师,晚年与友人讨论中国文学史,以为中古之陶潜李白杜甫皆第一流诗人,继而又说:“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稍高一点,这也是时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鲁迅晚年在政治上己与胡适分道扬镳,惟此评论杜甫之寥寥数语,仍然与胡适笙磐同音。他还曾经说过:“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古诗文鉴赏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2]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杜甫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3]“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人。[4]

视频

百家讲坛——诗圣杜甫(六)杜甫死亡之谜

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

参考资料

  1. 《到村》 诗词文句网
  2. 杜甫简介 古诗文网;
  3. 杜甫三吏三别原文 瑞文网;发布时间;2017-12-07
  4. 杜甫的十首抒怀诗,怅望千秋一洒泪,摇落深知宋玉悲 品诗赏词;发布时间;18-05-2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