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刺桫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网络 的图片

刺桫椤[1]

学名Cyathea spinulosa),又名:台湾桫椤桫,椤树树蕨' 蕨树 ,水桫椤 ,刺桫椤 ,'大贯众 ,龙骨风 ,七叶树 ,蛇木

是一种桫椤科桫欏屬蕨类植物,有“蕨类植物之王”

的赞誉。常綠木本,茎柱状,直立,高3~8米,下生黑褐色粗毛,葉長六、七十公分,

形狀似蕨類,葉叢生幹頂,葉背生子囊群。多生于林下或溪边溫暖潮濕地;[2]

型態

桫欏莖干高達6米或更高,直徑10-20厘米,上部有殘存的葉柄,向下密被交織的不定根。

葉螺旋狀排列於莖頂端;莖段端和拳捲葉以及葉柄的基部密被鱗片和糠秕狀鱗毛,

鱗片暗棕色,有光澤,狹披針形,先端呈褐棕色剛毛狀,兩側有窄而色淡的囓齒狀薄邊;

葉柄長30-50厘米,通常棕色或上面較淡,連同葉軸和羽軸有刺狀突起,背面兩側各有一條不連續的皮孔線,向上延至葉軸。

葉片大,長矩圓形,長1-2米,寬0.4-1.5米,三回羽狀深裂;羽片17-20對,互生,[3]。 二回羽狀深裂;小羽片18-20對,基部小羽片稍縮短,中部的長9-12厘米,寬1.2-1.6厘米,

披針形,先端漸尖而有長尾,基部寬楔形,無柄或有短柄,羽狀深裂;裂片18-20對,

斜展,基部裂片稍縮短,中部的長約7毫米,寬約4毫米,鐮狀披針形,短尖頭,

邊緣有鋸齒;葉脈在裂片上羽狀分裂,基部下側小脈出自中脈的基部;葉紙質,

乾後綠色;羽軸、小羽軸和中脈上面被糙硬毛,下面被灰白色小鱗片。

孢子囊群孢生於側脈分叉處,靠近中脈,有隔絲,囊托突起,囊群蓋球形,

膜質;囊群蓋球形,薄膜質,外側開裂,易破,成熟時反折覆蓋於主脈上面

生长环境

生于山地溪傍或疏林中,海拔260-1600米。

桫椤为半荫性树种,喜温暖潮湿气候,喜生长在冲积土中或山谷溪边林下。

气温在5-35℃的山区、坝区和庭院均可栽培。可地栽,也可盆栽或桶栽,但相对湿度要大。

该种喜生长在山沟的潮湿坡地和溪边的阳光充足的地方,常数十株或成百株构成优势群落,

亦有散生在林缘灌丛之中。桫椤在中国分布很广,从北纬18.5°-30.5°。

最北的记录为四川邻水县,该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受地形影响,气候较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偏高约2-4℃,

具有冬暖、春旱、夏热、秋雨、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干湿季节明显等特点。土壤多为酸性。

主要价值

它与恐龙化石并存,在重现恐龙生活时期的古生态环境,研究恐龙兴衰,地质变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观赏:桫椤树形美观,树冠犹如巨伞,虽历经沧桑却万劫余生,依然茎苍叶秀,高大挺拔,称得上是一件艺术品,园艺观赏价值极高。

医用:《骨伤中药草使用图册》中记载,

桫椤可用来治疗胸部外伤咯血、风湿痹痛、陈年腰疼、风火牙痛、肺热咳嗽等疾病。

參考文獻

  1. 桫欏介紹,臺灣生命大百科,
  2. 桫欏介紹,台灣教育部教育雲教育百科
  3. 水青樹介紹,互動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