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劉禹錫

增加 5,73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刘禹锡'''({{bd|772年||842年|catIdx=L劉}}),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 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 唐朝著名詩人,中唐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有詩豪之稱。
==簡介==
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 政治上主張革新, 自稱 漢中山靖 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 后裔,早年曾學醫. 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週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生平】==
 
劉禹錫一生的經歷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從代宗大曆七年(772年)到德宗貞元六年(790年):他19歲前的少年時期;
從德宗貞元七年(791年)到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從他20歲到34歲走上仕途,參加政治革新時期;
從憲宗元和元年(806年)到敬宗寶曆二年(826年):從他35歲到55歲的貶謫時期;
從文宗大和元年(827年)到武宗會昌二年(842年):從他56歲到71歲去世的晚年時期。
=== 家世及早年 ===
關於劉禹錫的祖籍,多有爭議,有說是洛陽 卞孝萱提出 ,有說是彭城(今徐州)人,有說是定州人以及中山無極人。據查有關史料, 劉禹錫 匈奴後裔, 出生 其七世祖[[劉亮]]仕 嘉興的新說 北魏,隨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據鄧聲斌考證其 始改漢姓。 [[ 劉緒 遭遇 ]]因避 安史之亂, 舉族 東遷 定居彭城。 又根據《元和姓纂》:「【廬陵】漢長沙定王后 嘉興 劉禹錫出 安成侯倉( 於此地,因此 蒼) 禹錫“家本滎上 子孫徙焉 籍佔洛陽” 梁安成內史劉元偃,代居吉州,雲 關於說 後也。曾孫紹榮 “彭城人” 吉州刺史。孫行昌 經查此說 左司員外 出自白居易、權德輿等人之口 孫淑 那不過是隨順當時“姓卯金者咸彭城” 《史通·邑裡》 ,殿中御史 的習俗罷了 淑生 因此“劉 禹錫 ,屯田員外郎 彭城人”說法是不確切的   說劉禹錫是定州人、中山人 以及 出土的《唐邢州司法 中山無極人,還得從他七世祖 光墓誌》:「君諱光 亮說起。周漢時期 字行口 定州、無極是冀州的屬地 沛國彭城人 無極同時 是定州的屬地 劉亮 祖乾宗,平坊二 任冀 州刺史、 宜春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祖紹榮,雲穎吉三州刺史,藁城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父霸,太 散騎 主簿 侍等職 後北魏 侍御史。解褐拜桂府參軍、泉州司法、潞州司倉、邢州司法,襲藁城縣開國男。春秋六十二,以開元十年十二月十八日終於 洛陽 縣思恭里之私第。以開元十一年正月十日旋窆於河南縣龍門鄉平原 劉亮全家 隨之遷至洛陽 嗣子庭。」可知劉 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集部別集類:“書 禹錫 郡望沛國 本傳,稱為 彭城 祖籍江西吉州(廬陵) 蓋舉郡望 但他卻自稱 實則 中山 無極 人, 是編亦名 中山 靖王劉勝之後 集,蓋以是也。”此外清《畿輔通志》及《中國歷史人物辭典》和《中國歷史名人辭典》等也都有刊載 舊唐書 經過反複查證和諮詢有關專家, 劉禹錫 傳云:「 籍確認為無極,是有據可依的 父漵,仕歷州縣令佐,世以儒 劉禹錫幼年即開始 習寫詩,19歲之前基本上沒有離開過江南
七世祖劉亮在北魏任冀州刺史,隨北魏孝文帝遷入洛陽,父親劉緒,為避安史之亂,寓居嘉興。劉禹錫生於嘉興(當時屬蘇州)。劉禹錫幼年即開始學習寫詩,19歲之前基本上沒有離開過江南。
=== 出仕与改革 ===
{{main|永贞革新}}
德宗貞元九年(793年), 廿二歲 劉禹錫與 [[ 柳宗元 ]] 同榜登進士,又舉博學宏詞科,授太子校書, 三十二歲授 監察御史[2] 唐朝政府內憂外患不斷, 劉禹錫 銳意仕途,懷有遠大的 為了實現其 政治 抱負 理想 ,與柳宗元等參 加主張革新的 與[[ 王叔文 政治 ]]「永貞革新 集團[3]。 」,於唐 貞元二十一年(805 ),進行了一場政治革新。這一 ,唐德宗病死,順宗即位,王叔文集團在皇帝支持下, 為解決當時日趨嚴重的社會問題,發 進行政治革新運 (史稱 永貞革新 。劉禹錫 深受 王叔文 器重 、[[王侄]]、柳宗元同為核心人物,被稱為「二王劉柳」 ,表現出卓越的才幹。
=== 八個人一律降職, 两度贬谪 一同被貶為司馬,史稱「八司馬事件」===
{{main|二王八司馬}}
唐順宗即位不久,中風病重,不能發聲 可惜革新只進行半年 就遭到 宦官 頭子[[ 俱文珍 、劉光琦等人聯合西川節度使韋皋、荊南節度使裴鈞等逼宮 ]]勾結一批附和他的老臣 迫使唐 宣布 順宗 禪讓予 因為病重不能執政,擁立 太子 [[ 李純 ,史稱永貞內禪。李純 ]] 即位, 是為唐 憲宗 ,由於藩鎮和宦官集團的壓力,王叔文的永貞 革新宣告失敗 王叔文被賜死 ,參與改革的官員也受到株連。憲宗下詔書 ,劉禹錫 起初 被貶為連州 (今廣東連縣) 刺史, 行至荊南,又 朗州 司馬 (今湖南常德) 司馬 與劉禹錫 原來王叔文重用的八個人一律降職, 一同被貶 為司馬 的共有八人, 所以 史稱「八司馬 事件 」。 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  === 為朗州司馬 期間 寫了著名 >想從佛教深邃 「漢壽城春望」 。 哲理中找到精神慰籍=== 期間 ,在揚州碰到[[白居易]],白居易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劉禹錫 接觸到民間風 作《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答謝白居易,再道貶朗州司馬。落魄不自聊,吐詞多諷托幽遠。蠻 好巫 嘗依騷人之旨。倚其聲 作《竹枝詞》十餘篇, 並深感不得志,創作《問大鈞》、《謫九年》等詩賦數篇 武陵溪洞間悉歌之
劉禹錫沒有公務纏身,有更多的時間讀書為文和游歷山山水水。達期間,他感悟到「視身如傳舍,閱世似東流。」(《宿誠禪師山房題贈》)總想尋覓一條貶謫苦悶的解脫之道。如是他接觸了佛教,想從佛教深邃的哲理中找到精神慰籍。
他在朗州十年寫了近兩百篇詩文,其中不少是宣暢佛法,贊嘆高僧以及富涵禪味及禪境的篇章。其後,他為禪宗[[六祖大鑒禪師]]、湘潭唐興寺[[儼公]]、牛頭山[[第一祖法融大師]]、楊岐山故[[乘廣禪師]]等撰寫的碑文,以及撰寫的《佛衣銘》、《夔州始興寺移鐵像記》、《毗廬遮那佛華藏世界圖贊》、《成都府新修福成寺記》,均顯現了他受佛法的薰陶,心靈得到凈化,思想得到昇華,心身進入禪的新境界。[https://zensoul.org/%E4%BD%9B%E5%AD%B8%E7%B6%93%E5%85%B8/%E4%BD%9B%E6%95%99%E6%9C%88%E5%88%8A/item/2711-%E5%8A%89%E7%A6%B9%E9%8C%AB%E5%BB%A3%E7%B5%90%E4%BD%9B%E7%B7%A3.html 襌心學苑>劉禹錫廣結佛緣]</ref>
 
===不久又被貶為播州刺史===
元和九年(815年),劉禹錫與柳宗元等人一起被召回長安,欲任南省郎。但是劉禹錫在遊覽玄都觀時,作《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又名《玄都觀桃花》),諷刺時政,招致不滿,不久又被貶為播州刺史。
後經御史中丞 [[ 裴度 ]] 以其母年邁為由說情,改授連州刺史。因為思想的極度苦悶,劉禹錫開始將佛法作為自己的精神寄託,與僧人多有往來,但並沒有陷入消極的精神狀態中。元和十四年,劉禹錫母親去世,遂回洛陽守喪。唐穆宗長慶元年(821年)授夔州刺史[7] 。長慶四年,調任和州刺史。唐敬宗寶曆二年(826年)冬卸任,並於次年春返洛陽,再次遊覽玄都觀,作《再游玄都觀》詩,表達對權貴的蔑視與自己決志。 
== 晚年 ==
 劉禹錫於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入朝,任東都尚書省主客郎中,因裴度推薦,兼集賢殿學士。大和三年,改官禮部郎中,仍兼集賢殿學士。大和五年(831年),裴度罷知政事,劉禹錫也被外放,任蘇州刺史。大和八年,任汝州刺史。大和九年改同州刺史。開成元年(836年)秋,劉禹錫因患足疾,改任太子賓客,分司東都 . 禹錫素善詩,晚節尤精。不幸坐廢,偃蹇寡所合 乃以文章自適。 與白居易 、裴度寫 酬复頗多,居易嘗敘其詩曰: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又言其 唱和 在處應有神物護持,其為名流推重如此 後曾 會昌時, 加檢校禮部尚書 、秘書監等虛銜 多病,會昌 七十 年(842年)秋逝世 享年71歲 贈戶部尚書 。臨終前寫文章《子劉子自傳》 。詩集十八卷,今編為十二卷。湖南常德歷史學者、收藏家週新國先生《武陵藏珍》記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湖南常德市委市政府為了紀念朗州司馬劉禹錫,現專在柳葉湖邊建有“司馬樓”。<ref>[https://www.gushiwen.org/Author_009141c5cf.aspx 古詩文網>劉禹錫簡介]</ref> ===紀念館===作者:劉禹錫紀念館坐落在連州中學燕喜山的劉禹錫紀念館,飛檐斗拱,採用硃紅色的支柱,無不透露出中國古典式宮廷建築風格,顯得古色古香。古樸雄偉的紀念館經精心布展後顯得魅力四射:燈光、壁畫、詩詞、銅像等場景的搭配,烘托出一種豐富多彩的歷史厚重感
=== 劉禹錫墓 ===
* 一代詩豪 劉禹錫 墓位于[[ 死後,被葬在了 河南]]省[[ 滎陽(今 鄭州]] 滎陽)。滎陽市政府在劉禹錫墓的基礎上,耗巨資建設了佔地280多畝的大型文化主題公園----劉禹錫公園,並免費向市民開放。 劉禹錫墓位於滎陽 [[荥阳]] 二十里 铺乡鋪鄉(今豫 龙镇龍鎮)狼 窝刘 窩劉 村南高地上, 古称檀山。 墓北距郑州至上街公路约70米,坐北面南,有圆形土冢,冢高约有7.5米,周长约有20米。据[[民国]]《荥阳县志》载:“刘禹锡墓在檀山。” ===故居===自唐代以來,明代、清代都對陋室進行過擴建和重建。1986年,陋室由安徽省、和縣撥款修葺。同年,陋室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佔地50多畝。2008年,安徽和縣斥資千萬元改造劉禹錫陋室銘故居。 劉禹錫寫過一文《陋室銘》就是寫其故居. <ref>[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authors/197 讀古書詞網>劉禹錫簡介]</ref>
== 文学成就 ==
 
===詩全集===
劉禹錫在元和十三年曾自編其著述為“四十通”,又刪取四分之一為“集略”。這是最早的劉禹錫集和選本,今都不傳。《新唐書·藝文志》載《劉禹錫集》40卷。宋初亡佚10卷。[[宋敏求]]蒐集遺佚,輯為《外集》10卷,但仍有遺漏。現存劉禹錫集古本主要有三種:①清代避暑山莊舊藏宋紹興八年(1138)董□刻本,題為《劉賓客文集》,屬小字本,今有[[徐鴻寶]]影印本。又淳熙十三年(1186)[[陸游]]據董本重刻,稱“浙本”。明清以來通行的刻本,基本上屬於這個系統。②日本平安福井氏崇蘭館所藏宋刻本,題為《劉夢得文集》,屬蜀大字本,今有董康影印本、商務印書館縮印本。③北京圖書館所藏宋刻殘本《劉夢得文集》一至四卷,建安坊刻本。明、清兩代的[[毛晉]]、[[惠棟]]、[[何焯]]、[[馮浩]]、[[黃丕烈]]等人曾對劉禹錫集作過初步的校勘工作,但多數是抄本,流傳不廣。現通行劉禹錫集版本:《四部叢刊》本《劉夢得文集》,《四部備要》本《劉賓客文集》,《叢書集成》本《劉賓客文集》。此外,尚有校點本《劉禹錫集》。劉禹錫的生平事蹟,見於新、舊《唐書》本傳,[[唐韋絢]]編《劉賓客嘉話錄》(一稱《劉公嘉話錄》),記錄了劉禹錫晚年有關創作、學問等方面的談話,頗具資料價值。今人[[卞孝萱]]著有《劉禹錫年譜》,對劉禹錫的生平和各種史料多有考訂。流傳不廣。現通行劉禹錫集版本:《四部叢刊》本《劉夢得文集》,《四部備要》本《劉賓客文集》,《叢書集成》本《劉賓客文集》。此外,尚有校點本《劉禹錫集》。劉禹錫的生平事蹟,見於新、舊《唐書》本傳,唐韋絢編《劉賓客嘉話錄》(一稱《劉公嘉話錄》),記錄了劉禹錫晚年有關創作、學問等方面的談話,頗具資料價值。今人卞孝萱著有《劉禹錫年譜》,對劉禹錫的生平和各種史料多有考訂。流傳不廣。現通行劉禹錫集版本:《四部叢刊》本《劉夢得文集》,《四部備要》本《劉賓客文集》,《叢書集成》本《劉賓客文集》。此外,尚有校點本《劉禹錫集》。劉禹錫的生平事蹟,見於新、舊《唐書》本傳,唐韋絢編《劉賓客嘉話錄》(一稱《劉公嘉話錄》),記錄了劉禹錫晚年有關創作、學問等方面的談話,頗具資料價值。今人卞孝萱著有《劉禹錫年譜》,對劉禹錫的生平和各種史料多有考訂。<ref>[https://www.shigeku.org/xlib/lingshidao/gushi/liuyuxi.htm 劉禹錫詩全集]</ref>
 
=== 诗歌 ===
 
刘禹锡擅于写诗,诗风朴实流畅,其诗作受到当时的众多诗人及民众的喜爱,其与[[白居易]]的交情甚笃。今存诗八百余首,内容丰富,一部分是反映人民生活、抨击社会现实的作品,一部分是咏史、怀古、抒情的作品,一部分是融入民歌风情、民间景况的作品,还有一些描绘山川风光的作品。由于他重视友情,与友人酬唱的作品也非常多。
詩以隱喻方式寫自己孤高的情懷,但用的是輕快的民歌體。還有一些完全仿照民歌的 多首 品,如《竹枝詞》、 柳枝 竹枝词 堤上行 杨柳枝词 蹋歌詞 融入 等,都很樸素自然、清新可愛,散發著 民歌 特色,广为传唱 那樣濃郁的生活氣息
{{quote| '''《竹枝词》'''<br />
杨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声<br />
}}
咏古诗 劉禹錫的詠史詩十分為人稱道。這些詩以簡潔的文字 怀古诗 精選的意象,表現他閱盡滄桑變化之後的沉思,其 多有佳作 蘊涵了很深的感慨 ,如《 西塞山懷古》、《烏 衣巷》 西塞山怀古 石頭城 金陵怀古 蜀先主廟 》等 都是名篇
{{quote| '''《乌衣巷》'''<br />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br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詩人站在西塞山遠眺的感慨,在他心中,是一種永恆與短暫的強烈對比:千帆競發、鐵鎖沉江,無論是戰降治亂、分裂統一,這一切比起默默無言的大自然來,都不過是過眼煙雲,瞬間即逝。
{{quote| '''《西塞山怀古》'''<br />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br />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
通過王謝這些士族的舊跡變為尋常百姓家的歷史變遷,呈現了人們心靈深處常有的對一切繁華與高貴都會被時間洗刷淨盡的嘆息。
== 韻文 ==
72,7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