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功能财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功能财政是中国专有名词。

世界三大汉语词典分别是中国大陆的《 汉语大词典[1]》(共13册,5.6万词条,37万单词)、中国台湾的《 中文大辞典 》(共10册,5万词条,40万单词)以及日本的《 大汉和辞典 》(共13册,4.9万词条,40万单词)。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词解释

功能财政是指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为实现这一目标,预算可以盈余,也可以为赤字,而不能以预算平衡为目的

预算赤字是政府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预算盈余是政府收入超过支出的余额。

功能财政思想

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从反经济周期的需求角度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实现充分就业。如果起初存在财政盈余,政府有责任减少盈余,甚至不惜出现赤字,坚定地实行扩张性政策;反之亦然。总之,功能财政思想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了实现财政收支平衡而妨碍政府财政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行。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财政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差异:财政政策对应是政府的收支,货币政策对应是银行的操作。两者发出主体是不一样的,注意形成对应。

国家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社会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抑制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增加政府税收,导致抑制社会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