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勞動行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勞動行為
圖片來自搜狐網

勞動行為由勞動者的需要及有目的的動機引起,並受勞動者自身狀況和客觀環境的制約,評價勞動行為通常有兩個參照系,即勞動者面對的具體勞動任務,與本人的勞動行為相關聯的他人的勞動行為。[1]

正文

人們創造物質產品或提供勞務的社會活動或行動。勞動行為由勞動者的需要及有目的的動機引起,並受勞動者自身狀況和客觀環境的制約。[2]

在勞動中,勞動者所處的環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①物的因素,包括自然條件、工具、設備的狀況,工作現場的衛生、照明、溫度、通風等。這些物的因素影響勞動者完成任務的信心和勞動時的心情。②人的因素,主要指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互動關係。在20世紀20~30年代,美國工程師G.E.梅奧等人進行的「霍桑試驗」,探討了人際關係對勞動行為的影響。良好的人際關係會使勞動者在心理上產生舒暢、愉快、親切、友好、融洽的反應,從而產生有利於提高勞動效率的勞動行為。勞動者的自身狀況包括勞動者的價值觀念和道德素養,勞動者的技能、知識水平、性格、精神狀態等。勞動者自身狀況的不同,對相同的勞動環境會產生不同的心理反應,引發不同的勞動行為。

評價勞動行為通常有兩個參照系,即勞動者面對的具體勞動任務,與本人的勞動行為相關聯的他人的勞動行為。勞動行為既要符合勞動任務的客觀要求,又要與相關聯的他人的勞動行為相配合。評價勞動行為的這兩個參照系,也可作為劃分勞動行為類型的標準。按此標準,可將勞動行為大體劃分為符合標準的勞動行為、不符合標準的勞動行為、介乎二者之間的勞動行為三種類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