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勐梭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勐梭镇隶属于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地处普洱市西部,东、东南、南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拉巴乡接壤,西、西南分别与力所拉祜族乡、翁嘎科镇毗邻,北部与中课镇相连,行政区域面积251.87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勐梭镇户籍人口为21827人。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属孟连宣抚司辖勐梭土司;1987年,改勐梭乡;1999年12月,勐梭乡改为勐梭镇。截至2020年6月,勐梭镇辖1个社区、6个行政村。

2019年,勐梭镇有工业企业18个,其中规模以上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3个。[1]

历史沿革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属孟连宣抚司辖勐梭土司。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清政府澜沧镇边抚夷府发给李通明山照,管理勐梭一带地方。

民国十八年(1929年),设拉巴区,辖勐梭,属澜沧县。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改为拉巴乡,治所驻拉巴,属澜沧县拉巴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设拉巴乡,治所驻拉巴,勐梭为第6保。

1951年1月,原西盟区分设西盟、拉巴两个区,勐梭属拉巴区,属澜沧县。

1956年6月17日,成立西盟佤族自治县筹备委员会时他朗、王莫2乡由澜沧拉巴划归西盟。

1957年,勐梭、里拉、班母3乡又由澜沧拉巴划归西盟而设勐梭区。

1969年,勐梭区改为忠东公社。

1980年底,复名勐梭公社。

1984年,改为勐梭区。

1987年,改勐梭乡。

1999年12月,勐梭乡改为勐梭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勐梭镇辖1个社区、6个行政村:勐梭、勐梭、里拉、班母、他朗、王莫、秧洛;下设76个村民小组,有49个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勐梭镇辖1个社区、6个行政村:勐梭社区、勐梭村、里拉村、秧洛村、班母村、王莫村、他郎村。[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勐梭镇地处普洱市西部,东、东南、南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拉巴乡接壤,西、西南分别与力所拉祜族乡、翁嘎科镇毗邻,北部与中课镇相连, 行政区域面积251.8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勐梭镇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四周高山纵横,河谷交错,地形起伏较大,山高坡陡谷深。地形主要以山地为主,98%以上土地属于山区,是典型的山区乡镇。主要山脉有秧洛山、王堡山,境内最高点是澜沧县与西盟县交界大黑山,海拔2458.9米,最低点是胡梭河与新厂河汇合处,海拔670米。

气候

勐梭镇属全年无霜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湿润而温和,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9.6℃。1月极端最低气温10℃;7月极端最高气温33℃。年平均日照时数2158.8小时。太阳辐射强,分布不均,平均辐射量为131.8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雨量2558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为3200毫米,夏秋季节雨量高度集中,占全年的90.1%,冬春季节雨量偏少,占全年的9.9%,降雨集中在每年4月至8月,7月最多。

水文

勐梭镇境内共有5条河流。其中勐梭河发源于班母梁子,由东南流向西北,流经勐梭、南归、里坎、东波,汇集流入库杏河。全长约13.5千米,流域面积约154平方千米,河床平均宽度为15米,平均年径流量1.87亿立方米。主要支流有东梭河、东朗河、东归河、秧落河。

自然灾害

勐梭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风灾、虫灾、地震、山体滑坡等。旱灾每年发生一次,主要发生在1-5月。风灾主要发生在4-5月。洪灾、虫灾和山体滑坡主要发生在7-8月。最严重的地震灾害发生在1988年-2011年间,受强烈地震影响10次,造成巨大损失。

土地资源

2011年,勐梭镇有耕地面积4.71万亩。有林地面积123673.5亩,其中国有林14802亩,集体林105831亩,集体生态公益林71J7.5亩,集体商品林98713.5亩,活立木蓄积量45.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0.16%。

人口

2011年末,勐梭镇总人口2.1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0.64万人,城镇化率29.3%。总人口中,男性1.25万人,占57%,女性0.93万人,占43%;14岁以下0.495万人,占22.7%;15-64岁1.47万人,占67.43%;65岁以上0.215万人,占9.87%。总人口中,以佤族为主,达0.68万人,占31.19%;汉族0.62万人,占28.44%;拉祜族0.55万人,占25.23%;傣族0.26万人,占11.92%;其他少数民族0.07万人,占3.22%。2011年,人口出生率12.03‰,人口死亡率5.55‰,人口自然增长率6.4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86人。

2017年末,勐梭镇常住人口为23612人。

截至2019年末,勐梭镇户籍人口为21827人。[3]

经济

综述

2011年,勐梭镇完成财政总收入645万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0万元,比上年增长16.8%。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39.67万元,增值税0.9万元,企业所得税1.4万元,个人所得税14.87万元。

2019年,勐梭镇有工业企业18个,其中规模以上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3个。

农业

2011年,勐梭镇水稻产量2166.5吨,玉米产量2192.06吨,甘蔗产量41925吨。

勐梭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年末存栏6286头,牛年末存栏2574头,羊年末存栏524只,家禽年末存栏56814羽。

商业

2011年末,勐梭镇有商业网点678个,职工1581人。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勐梭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78人,专任教师4人;小学5所,在校生1289人,专任教师11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勐梭镇有镇文化活动中心2个,村文化活动场所6个,文化广场26个,藏书11320册;农村业余文化事业团队8个,演职人员176人,其中镇老年协会里坎业余文艺队,演出45场次,观众达30000多人次;文化行业从业人员5人。地方特色民间艺人共计31人。2011年末,村村通电视台开通27频道,电视进入农村家庭5462台,实行"村村通"工作,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8%和95%。

2011年末,勐梭镇有篮球场29个。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勐梭镇有镇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6个;病床27张。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2186人,参合率97%。

社会保障

2011年末,勐梭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支出165.1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207人,支出564.79万元;农村医疗救助601人次,支出32.8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68名,支出11.7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383人,城镇养老保险参保率46%,农村养老保参保6398人,参保率84%,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30人。自然灾害受灾人口1254人,农作物受灾面积6893亩。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勐梭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点1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5350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283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1253件,征订报纸11万份、期刊6万册。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4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0.53万门,固定电话用户0.2万户,比上年增加26%户,电话用户普及率85%;移动电话用户0.2万户,宽带接入用户0.17万户。[4]

基础设施

给排水

2011年末,勐梭镇有自来水厂1座,年供水量29万吨,铺设管径100毫米以上管道24千米,铺设排水排污大管道4500米。

交通运输

2011年,勐梭镇境内320省道过境,距昆明701千米,距普洱市219千米,澜西线过境,长53千米,长22.8千米,孟西线长58千米。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傣族酋领布汤班雅带领100余锅灶户从勐卯迁居到孟连景冒,后由布洗规带领众人户开辟新地方而迁往这里,取名勐索,意为找到了美丽富饶的地方,后改称勐梭。勐梭为傣语,勐:地方;梭:美丽;勐梭:即美丽的地方。"勐梭"也象征着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