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京使馆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京使馆区是外国驻华大使馆集中的区域,主要分为三大块,分别是第一使馆区、第二使馆区和第三使馆区。三大使馆区都在北京市朝阳区境内,其中第一使馆区位于朝阳区建国门附近,建外街道、朝外街道一带;第二使馆区位于朝阳区三里屯附近;第三使馆区位于亮马桥附近。

俄罗斯联邦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和卢森堡公国驻华大使馆在东城区辖区内。俄罗斯驻华大使馆位于东直门附近,卢森堡大使馆建落在老北京的胡同里与北京二中的孩子们为邻。[1]

第一使馆区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开发,70年代初建设完成,西至东二环,东至秀水街,南至建国门外大街,北至日坛北路。

第二使馆区

第二使馆区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开发,80年代建设完成,西至东直门外大街,东至东三环北路,南至工人体育场北路,北至亮马河南路。

第三使馆区

第三使馆区于1987年获得建设用地许可,西至燕莎桥,东至亮马桥东街,南至亮马桥路,北至莱太花卉市场。

清朝时纵然奉行闭关守国政策,但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国门还是被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英、法、德、俄、美、日、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等帝国主义国家争相在东江米巷一带开设使馆,形成了比较集中且初具规模的外国使馆区。为追求地名的审美效果,东江米巷也就根据谐音改为东交民巷。但东交民巷被正式划为使馆区,文字记载还是见诸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清政府签订的屈辱的《辛丑条约》,明文规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于是这一区域的清政府各衙署及土著居民全部拆迁,各国使馆还建立了驻扎本国军队的兵营,并构筑了耀武扬威的炮垒与界墙。这是中国大地上最早出现的“华人与狗不得擅入”的禁区。

据说义和团运动时各国就以保护使馆为名,抽调大量兵力入京,在东交民巷各路口张贴“往来居民,切勿过境,如有不遵,枪毙尔命”的布告,并无辜枪杀过路百姓。这导致了义和团攻打使馆达56天的战斗。东交民巷也就在《清史》里留下醒目的一笔。

建国之后

直至1949年北京解放,东交民巷才真正地收归国有。新中国成立后,世界各国陆续与之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新的使馆区在建国门附近的雅宝路建成,后来称为第一使馆区。随着建交国家增多,我国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九十年代分别在三里屯、亮马桥两地再建使馆区。最初,三里屯的使馆区以第三世界国家居多数,美国等发达国家使馆都驻设在建国门雅宝路一带。但随着使馆工作人员增多,原先在第一使馆区的国家渐渐在第三使馆区另辟新址,例如美国就在亮马桥附近开设新馆,在原址仅保留大使官邸。

未来规划

北京朝阳区东坝北区三岔河村,将建设成为未来的北京第四使馆区,总占地面积约83.62公顷。该区将以坝河为界分为南北两大主要功能区。第四使馆区东至首都机场第二高速、南至坝河北滨河路,西至北小河东路,北至规划路,正处于开发建设阶段。

配套设施

为方便外国驻华外交官,我国在使馆区周边增设了很多外交公寓,包括第一使馆区旁的DRC齐家园外交公寓、建国门外交公寓;第二使馆区的三里屯外交公寓、塔园外交公寓;以及第三使馆区的亮马桥外交公寓等等。。

视频

北京使馆区 相关视频

【太阳探店】在北京使馆区用298吃1000块的火锅套餐,超值
探访北京使馆区武警执勤哨位 他们练就了特殊技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