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北岛

移除 2 位元組, 4 年前
== 早期创作 ==
北岛曾回忆,1969年高中毕业到北京城建公司做一名工人后,1970年春天,当北岛和几个朋友在「颐和园」划船时,有位朋友在船头朗诵食指的诗,给北岛以强烈的震撼,随后就开始了写诗。
北岛(5张) 北岛曾回忆,1969年高中毕业到北京城建公司做一名工人后,1970年春天,当北岛和几个朋友在颐和园划船时,有位朋友在船 头朗诵食指的诗,给北岛以强烈的震撼,随后就开始了写诗。 [9]  有人回忆说,北岛是在1970年到海边度过一段时间后开始写诗的,诗中充满着关于海岸、船只、岛屿、灯塔的意象。 [9]
1973年前后,北岛与北京四中的同学16常常在一起进行文学沙龙形式的聚会;还同文学青年史铁生等人保持密切的文学接触。
在写新诗的同时,北岛还写了不少中、短篇小说,如《波动》、《在废墟上》、《稿纸上的月亮》、《幸福大街十三号》、  《归来的陌生人》等。在当时一切向前看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大的写作背景下,无论是新诗写作还是小说写作,北岛都是“向后  看”的、与主流意识形态“反向”的。
== 创办杂志 ==
1978年北岛与芒克等人创办《今天》杂志。1978年初秋一个晚上,北岛和 [[ 芒克 ]] [[ 黄锐 ]] 在黄锐家的小院里喝了点儿白酒,北岛提议要办个文学杂志,于是《今天》诞生了。
北岛的笔名也是因为《今天》的创办而来的。当时北岛和芒克创办《今天》杂志,觉得自己应该有个笔名。有一次无意间两人在晚上骑车,芒克想起北岛是个南方人,但是一直生活在北方,那时候北岛出了一本诗集叫《陌生的海滩》,里面也提到很多岛。他是那种外表看起来挺冷、挺独立,芒克觉得叫“北岛”非常合适。
1985年,北岛调到昌平县任北京飞达(集团)公司干部。 在那儿呆了大半年后,成为自由职业者。
1987年春,北岛去了 [[ 英国 ]] ,在大学当访问学者。
== 国外经历 ==
1989年,北岛因故移居国外,一度旅居[[瑞典]]等七个国家并进行创作,寻找机会朗读自己的诗歌。
1990年,北岛移居[[美国]],曾任教于[[加州 ]][[ 戴维斯大学]],同年在北岛的主持下《今天》文学杂志在[[挪威]]复刊,至今仍在世界各地发行,其网络版和论坛也享誉世界各地汉语文学圈。
1994年,北岛返回中国,在北京入境时被扣留,遣送回美国,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后来,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杜伦大学中文系担任讲师。
香港中文大学北岛著作展(5张)
2007年,北岛收到 [[ 香港中文大学 ]] 的聘书。8月,北岛正式搬到香港,与其家人团聚,结束其近20年的欧美各国漂泊式生活。
2008年,北岛的散文集《青灯》在大陆出版。
2008年12月,北岛与芒克、 [[ 舒婷 ]] 等作为特邀 [[ 诗人 ]] ,出席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利希慎音乐厅举办的“今天的昨天与明天——诗  歌音乐晚会”。
2009年,北岛的散文集《蓝房子》与《午夜之门》在大陆出版。
2011年8月8日,北岛获准入境参加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并接受了新华社的专访。
2013年10月30日,“时间的玫瑰——北岛诗歌之夜”在香港中文大学的邵逸夫堂举行,600多人入场,创下主办方同系列活动  的最高纪录。
2013年11月25日,北岛出席汕头大学国际诗歌节。
2014年7月5日,北岛时隔13年重回北京,出席新书发布会。
2014年8月22日,北岛出席 [[ 上海 ]] 书展。
2014年9月,北岛入围 [[ 诺贝尔文学奖 ]]
2014年9月22日,北岛到北京南五环寿宝庄的民工子弟学校——蒲公英中学教孩子们读诗。
2014年10月6日,北岛出席 [[ 杭州 ]] “第三届大运河国际诗歌节”。
2014年10月17日,北岛阔别45年重回北京四中,并表明希望能回北京四中开课。
2017年2月27日,北岛出席“艺术庆云诗歌交流会”。
2018年5月24日,北岛的绘画个展在 [[ 巴黎 ]] 地平线画廊开幕,同时推出展览同名画册《此刻·北岛》。
== 创作特点 ==
作品主题
北岛 北岛(5张) 北岛是文革后期兴起的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他最著名的诗歌如《回答》、《一切》、《宣告》、《结局或开始》等,曾经震  撼了无数国人,表达了在文革中成长的一代人信仰失落后的批判与否定、怀疑与茫然。北岛的诗歌冷峻、思辨,有很强的批判  性和思想能量,总是在悖论与断裂中探寻乃至拷问着人类、时代乃至自我的真理与价值。北岛曾说过:“诗人应该通过作品建  立自己的世界,这是一个真诚独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义和人性的世界。” [28]
==參考資料==
[[Category:詩人]]
[[Category:作家]]
[[Category:日本人]]
97,9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