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漳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漳镇位于嵊州市东部,上东江上游,距市区21千米。东与奉化市相连,南接金庭镇,西与黄泽镇毗邻,北连下王镇并与余姚市接壤。全镇面积87.42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12384人(2017年)。

2019年7月,撤销北漳镇,其区域现属金庭镇。[1]

历史沿革

据北宋五桂堂《剡东北庄黄氏宗谱》载:"……至六世祖讳演过剡东之北庄,见山川之秀丽,令子讳彦营建别业往来其间,厥后徙居焉,遂为北庄之黄氏祖。"另有宋代《黄柽墓志》言:"公讳柽,字圣舆,系出金陵。五季天佑中,有为明州刺史者终遂栖于鄞之隐鹤坠,邻剡因营别墅,往来其间,子孙后家焉,故号北庄黄氏。……",可见,北庄之名早在宋代时已有,黄氏姜山始祖黄晟隐居于宁波鄞县姜山,七世孙黄彦营建别墅于剡县,北邻祖先隐居地鄞县,故命名所居之地为北庄(庄有别墅、住宅之义)。后沧桑变迁,发展成村,但仍傍于水,即将"庄"改漳。唐、宋时设忠节乡,清乾隆年间设市,民国时期设镇。1950年时,分忠节、甘济、小柏、东林乡,1956年四乡联合为四联乡,1958年以原忠节、甘济乡区域成立北漳管理区,小柏、东林乡区域成立小柏管理区,隶属上东人民公社,1961年撤销上东人民公社,成立北漳、小柏人民公社,1964年分出东坑、西坑、牛团仓、箬坑、山坭坞、俞家坞、布巾坑、潘家山等大队与余姚县划入的董家彦、陈大坑、余家坑大队组建东坑人民公社。1983年,分别建立北漳乡、小柏乡、东坑乡。1985年北漳乡改为建置镇。1992年5月,东坑乡、小柏乡并入北漳镇。

行政区划

2006年,全镇面积89.13平方千米,人口1.85万人。辖1个居委会、45个行政村:北漳居委会、北漳村、张家村、东坑口村、蔡家村、新安村、日坑村、泄下村、前山村、上湾村、高风村、岭塘村、上彦坂村、潘家山村、布巾坑村、西坑村、新岭村、鱼岩头村、塘坞村、东兰村、东坑村、箬坑村、山泥坞村、俞家坞村、王可湾村、董家庄村、岩沿头村、土块村、董家彦村、牛团仓村、水口村、余家坑村、陈大坑村、大约村、小约村、小柏村、东林村、黄金坞村、张婆坞村、榧树湾村、任坞村、清潭坑村、岗竹山村、董坞岗村、山块村、青山头村。镇政府驻地溪东路42号。

2007年,北漳镇由原来45个行政村调整为13个行政村。

北漳村:由原北漳、水口、日坑、泄下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868户、2481人口,总区域面积5.46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北漳村。

金兰村:由原新安、青山头、蔡家、牛团仓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39户,1238人口,总区域面积10.34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蔡家村。

高风村:由原高风、岭塘、上彦坂、前山、上湾5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08户,1337人口,总区域面积5.29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高风村。

彦坑村:由原陈大坑、余家坑、董家彦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24户,870人口,总区域面积11.1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陈大坑村。

鱼湖山村:由原山块、塘坞、岗竹山、鱼岩头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53户,1242人口,总区域面积6.12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鱼岩头村。

东林村:由原东林、岩沿头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907户,2492人口,总区域面积8.08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东林村。

约和村:由原大约、小约、俞家坞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69户,1307人口,总区域面积4.43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小约村。

董坞岗村:由原董坞岗、董家庄、王可湾、清潭坑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57户,1235人口,总区域面积7.1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董坞岗村。

东坑村:由原东坑、箬坑、山泥坞、西坑、布巾坑、潘家山6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45户,895人口,总区域面积9.49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东坑村。

小柏村:由原小柏、东兰、新岭、黄金坞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46户,967人口,总区域面积2.4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小柏村。

翡翠湖村:由原张婆坞、榧树湾、任坞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53户,1556人口,总区域面积10.49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榧树湾村。

东张村:由原东坑口、张家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261户,694人口,总区域面积5.2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张家村。

土块村其规模和村名保持不变。[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