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疆博物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疆博物院,又名“天津黄河白河博物馆”(法语:Musée Hoangho-Paiho de Tientsin),是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前身[1],1914年由法国天主教耶稣会神甫、博物学家桑志华在天津法租界的崇德堂创建,1922年桑志华在法国耶稣会的支持下在天津修建了专职馆舍,是中国北方地区最早建立的博物馆,也是中国建立时间最早的博物馆之一,在中国古生物学界、古地质学界、考古界和博物馆界占据重要地位。

名称

由于北疆博物院是由法国传教士桑志华所创建,因而博物馆自1922年专用馆舍落成时便确定了法语名称Musée Hoangho-Paiho,并在馆舍上镶嵌了MUSEE HOANGHO PAIHO的铭牌。根据天津自然博物馆的资料显示,这一时期博物馆已经确定了中文名名称“北疆博物院”,而“黄河白河博物馆”是其法语名称的中文直译。但也存在另一种说法,中文初名为“黄河白河博物馆”,后因藏品来源的拓展超出了黄河海河流域,覆盖了整个中国北方并藏有桑志华带来的法国北部植物标本7,300件,故更名为“北疆博物院”。

1946年,桑志华曾以英文出版了一本介绍博物馆的小册子《北疆博物院导览》,将北疆博物院的英文翻译为“The Hoangho-Paiho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历史

1914年起,在天津耶稣会的赞助下,桑志华搜集了大量地质、岩矿、古生物和动植物等方面的标本和化石并储存在天津耶稣会在法租界内的崇德堂内。1922年,在教会和天津法租界的支持下,桑志华在耶稣会于中国创办的天津工商学院毗邻的土地修建了北疆博物院的专用馆舍。该院聘请了德日进等多位外籍专家工作,填补了以黄河、海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国北方古生物领域考察的空白,出版的刊物、著作诸多被列入世界动物学植物学、古生物学文献数据库,至今仍然是中国北方地区考察生物各学科早期科学纪录的重要依据。在1930年代,北疆博物院和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等欧洲博物馆长期保持学术交流,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声望,直至1937年日军占领天津后,次年桑志华返回法国,1940年代北疆博物院的科学考察和研究工作陷入停滞,处于留守状态。

目前,北疆博物院博旧址位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天津外国语大学校园内,曾长期作为天津自然博物馆古生物部的办公地和馆藏库房,不对公众开放。2016年1月22日,北疆博物院经过修缮,重新面向公众开放[2],被誉为中国早期博物馆的“活化石”。

北疆博物院旧址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 。2019年10月7日,北疆博物院旧址升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视频

北疆博物院 相关视频

黄河博物馆播放的《黄河调水调沙》3D动画片
北疆博物院: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