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十里铺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十里铺镇位于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镇政府驻十里铺,辖1个居委会、17个村委会:人口40918人,面积162平方千米。农业以盛产优质大米、油料、水产品、禽蛋、风干鸡等农副产品而著称。

荆门十里铺,古时为秦楚古道荆门段的一个驿站铺,位于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境内,素有“金三角”之称。东距沙洋城区49公里,西距长江三峡182公里,南至荆州古城30公里,北至荆门城区49公里。

荆门十里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207国道、襄荆高速公路、荆沙铁路纵贯南北,107省道横穿东西;30分钟可到长江荆江码头,1小时可到三峡机场;荆沙铁路设十里铺货运站,目前正在升级改造,增设客运站后将联网运行。

十里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为楚、汉文化发祥地之一。十里铺为十字街,镇直40多个企事业单位分布在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的街面上。[1]

中文名: 十里铺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湖北省荆门市

面 积: 162 km²

下辖地区: 1个居委会、17个村委会

政府驻地: 十里铺

电话区号: 0724

邮政区码: 448000

人口数量: 4.09 万

车牌代码: 鄂H

简介

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十里铺镇十里铺镇位于荆门市南部,沙洋县西部,南与荆州毗邻、西与当阳、江陵接壤,207国道、汉宜省道、荆沙铁路及正在修建的襄荆高速公路交叉过境,交通、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荆门市联南拓西的窗口。镇政府驻十里铺,辖1个居委会、17个村委会:人口40918人,面积162平方千米。十里、龙坪、金玉、建阳、白玉、洋坪、六堰、荷堰、车坪、白庙、王场、新桥、石牛、光华、李河、彭场、黎明、九堰。

经济发展

全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8.46亿元,比去年增长6%。完成农业总产值1.46亿元,比去年增长6%,其中多经产值达到9882.4万元,比去年增长了10个百分点,占农业总产值的67.7%。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初具效益。

全镇2001年发展蛋鸡养殖户近200家,加工营销户100多家,从业人员达3000多人,创产值近4000万元;优质稻生产面积5.5万亩,产量达4.6万吨,双低油菜面积5万亩,产量达6200吨,花卉苗木生产近60家。外出务工达5874人,收入达2350多万元。

不断深化企业改革,推动乡镇企业二次创业。风干鸡产业化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形成了产业化格局。鑫源食品有限公司,年产2500吨的风干食品生产线已于去年投产运营,全省最大的良种蛋鸡繁育基地仙羽公司运行良好,实现孵化、销售雏鸡200万羽。磷肥厂通过深化改革和技术改造,现已重新启动。

个体私营经济长足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政府挂牌保护7个私营企业,全年完成产值1.8亿元,入库税金75万元。

招商引资效果明显,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共实现6个招商项目,引进镇外资金1800万元。

全年完成财税收入493.3万元,本级财政支出309.7万元,为年度预算406.3万元的95%,比上年决算支出290万元,上升19.7万元。支出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迈出新步伐。共投入1000余万元,较好地完成了207国道和汉宜线过境路面的硬化和集镇下水道配套工程建设。即将竣工的十里火车站货场扩建工程也进展顺利。实现了邮政、电信及移动电话、固定电话分营,程控电话装机总容量达3000门,用户达2676户。建起了电视差转站和移动通讯微波站,实现了村村通微波电视,通有线电话。

科教文卫工作蓬勃发展,全镇现有各类学校7所,教师队伍297人,在校学生483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文化站1个,广播电视差转站1个,影剧院1座。有卫生院1所,卫生站24所,医护人员78人,病床52张,卫生普及率100%。全镇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文化站

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是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支持乡镇文化事业的发展,改善基层文化站的工作条件,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省财政厅、省文化厅决定一次性补助我市掇刀区掇刀石街办文化站、东宝区仙居乡文化站、钟祥市柴湖镇文化站和双河镇文化站、京山县杨集镇文化站、沙洋县十里铺镇文化站等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设施维修、设备购置专项资金120万元,每个文化站各补助20万元。专项资金严禁挪作他用。文化站站舍面积不得少于500平方米。每站具体构成为书刊阅览室、文化科技培训室、办公室和多功能活动厅等“三室一厅”;基本设备含电子阅览设备、图书、报刊、文艺活动的基本乐器、视听设备、桌椅等。

信息建设

沙洋县十里铺镇是一个以水稻、花卉苗木种植,水产、畜禽养殖为主的农业大镇。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步入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快车道,在县科技局指导下实施了农业信息化示范工作。

目前,该镇已有5家涉农企业、16个农业专业户购买了微机,集镇中心建有中心信息室一个,全镇已有80个网络终端。为了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县科技局组织专业技术干部对该镇180名村组干部、10家重点涉农企业和230个农业专业户进行了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具备了在网上查询、发布和下载农业实用技术、农产品市场信息的能力。

十里铺镇已从网上采集信息2300余条,获取波尔山羊养殖、河蟹养殖、优质牧草种植、蛋鸡饲养等农业实用技术300余项;发布信息1480余条,新增市场营销伙伴200余个,销售各种各类花卉苗木10万余株、优质大米1.5万余吨、风干鸡系列产品1万余箱、鲜鱼5000余吨、鸡苗5万余只,产品远销河南、广东、陕西、福建、贵州等省市,真正做到了网上采集实用技术、网上拓宽营销渠道,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缺技术、缺信息的问题,使该镇农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地方特产

纪山龙米:产于十里铺镇纪山村。因引用龙潭湖水灌溉长成,故名。龙米颗粒晶莹完整,营养丰富。做成米饭,松软而韧,喷香可口。本品早在楚惠王三十一年(458年)时即有生产。

十里风干鸡:“风干鸡”又名“刘皇叔婆子鸡”。这种鸡易保存又不失新鲜,醇香、软嫩,老少皆宜,深受当地老百姓喜爱,系刘备之妻孙尚香腌制发明,已有3000多年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荆门市十里铺镇百余私营企业,继承传统的民间腌制工艺,又经名师指点,改进腌制方法和加工工艺,每年生产、销售百万只“风干鸡”,已形成一定市场。特别是荆门市鑫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尚香”牌风干鸡及系列风干食品,由于风味独特,产品质量好,1998年在第四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暨农副产品交易会”上被评为“中国市场名牌产品”,远销北京、辽宁、福建、河南、江西、四川等省市,供不应求。随着销售市场的不断扩大,靠现有的小规模家庭作坊式生产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拟建1万吨/年系列风干食品项目,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化景观

包山大墓

包山大墓在荆门市十里铺王杨村的一座南北走向名叫包山大冢的土岗上,在其岗脊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约100米的范围内,分布着五座楚墓,其中四座有封土。包山二号墓是其中最大的一座,保存较好,封土直径54米,高5.8米。从包山墓里先后发掘出了青铜礼器、兵器、车马器、马胄、生活用具、漆木器和竹简等500余件珍贵文物。其中,从包山二号墓出土的竹简有444枚,是历年来出土楚简字数最多,保存最好的一批,总字数逾万字,内容除常见的遣策和卜筮记录外,更主要的为官方文书,涉及到当时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司法程序等许多方面的内容。经过专家研究,这批楚简价值极大,有“楚文化百科全书”之称。从包山二号墓发掘出的楚漆画《聘礼行迎图》,是中国所有出土漆画中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并代表先秦绘画最高水平的珍品。包山大冢二号墓出土的包山大冢漆棺是迄今出土的先秦时期纹饰最华美、保存最好的彩绘漆棺,其棺为长方形,长1.84米,宽高均为0.46米。包山大墓是我国迄今发掘的大型楚墓中发掘资料最完整、文物清理保护最完好的一座。

何桥古城遗址

何桥古城遗址位于荆门市沙洋县十里铺镇东北方向,西南距十里铺镇约10公里,现隶属于荆门市沙洋县十里铺镇何桥村五组,当地村民称之为“古城”。经实地踏勘,地面现今仍可见封闭的土筑城垣,城垣保存完好。襄(襄樊)荆(荆州)高速公路规划线路从城垣的西北部通过,其中西部城垣大多属于施工区域。为了配合工程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古城遗址进行了小规模的试掘,发掘工作自2000年5月19日起至6月19日止,历时1个月,在施工区域内共布2×10的探沟4条,在城内布5×5的探方1个

视频

【策舞时间】荆门市沙洋县十里铺镇(广场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