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十齿花

植物智 的图片

中文名:十齿花

学 名:Dipentodon sinicus Dunn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无患子目

亚 目:卫矛亚目

科:卫矛科

亚 科:十齿花亚科

属:十齿花属

种:十齿花

命名者及年代:Dunn,1972

十齿花(shí chǐ huā),学名:Dipentodon sinicus Dunn,俗名:长梗十齿花,异名:Dipentodon longipedicellatus ,是卫矛科十齿花属落叶或半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1米。叶片纸质,基部楔形或阔楔形,边缘有细密浅锯齿,侧脉多在近叶缘处结网;聚伞花序近圆球状;总苞片卵形,早落;花白色,花萼花冠密接,萼片与花瓣形状相似;花盘肉质,浅杯状,裂片淡黄色,长方形,子房具短花柱,柱头小。蒴果窄椭圆卵状,花萼花冠均宿存呈十齿状,小果梗常向下弯曲;种子黑褐色。4-5月开花,9-10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贵州广西云南南部。生长于海拔900-3200米的山坡沟边、溪边和路旁。 十齿花对研究卫矛科系统发育有价值。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1]

目录

十齿花形态特征

十齿花是落叶或半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11米。叶纸质,披针形或窄椭圆形,长7-12厘米,宽2-4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边缘有细密浅锯齿,侧脉5-7对,多在近叶缘处结网;叶柄长7-10毫米。

聚伞花序近圆球状;花序梗长2.5-3.5厘米;小花梗长3-4毫米,中部有关节;总苞片4-6,卵形,早落;花白色,直径2-3毫米;花萼花冠密接,萼片与花瓣均为5(-7),形状相似;

花盘肉质,浅杯状,上部5(-7)裂,裂片淡黄色,长方形,直立;雄蕊5(-7),具长花丝,伸出花冠之外;子房具短花柱,柱头小。蒴果窄椭圆卵状,外被浓密灰棕色长柔毛,花萼花冠均宿存呈十齿状,先端宿存花柱较短壮,长3-5毫米,小果梗常向下弯曲;种子黑褐色,卵状,基部种子柄长约2毫米。 花期4-5月,果期9-10月。

十齿花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贵州、广西及云南南部。生长于海拔900-3200米的山坡沟边、溪边和路旁。模式标本采自云南蒙自。

十齿花繁殖方法

采种母树:十齿 花采种母树树高3-4米,胸径12-16厘米,树龄6-10年,冠幅2-3米。

种子采收:当果实向阳面呈浅褐红色,外观肿胀,种子呈浅褐色,采摘时部分果实的肉质果皮快速翻卷弹出种子,表示种子成熟,应该及时采集,采集过晚,种子全部弹出。果实采收后,放置阴凉处,等果实阴干开裂后去除果壳和杂质即得纯净种子。种子千粒质量18.5克。

种子贮藏:十齿花种子常温干燥后,放入布袋中,置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处保存。

种子处理:播种前先消毒种子,将装有十齿花种子的布袋放入0.1%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0分钟,捞出后放入室内晾干即可播种。

播种:3月中旬播种,按播种量1.3千克/667平方米,与300千克/667平方米钙镁磷肥拌种后进行撒播,然后覆土1厘米厚。

十齿花栽培技术

十齿花叶子 整地作床:清除苗圃杂物,深翻土壤30-40厘米,按床宽1.2米,沟宽40厘米,床高20厘米作床,然后碎土耙平苗床。

土壤消毒:在播种前用0.1%浓度的多菌灵溶液喷洒苗床备用。 

除草施肥:4月中旬苗木开始出土,5月中旬苗木出土完成后,及时除草。苗期用尿素撒施苗床3次,每次2千克/667平方米,第1次施肥时间5月中旬、第2次施肥时间7月中旬、第3次施肥时间9月中旬。

十齿花主要价值

十齿花为单种属植物,其分类地位应属卫矛科,对研究卫矛科系统发育有一定价值。

十齿花保护级别

保护级别:该种列入中国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Ⅱ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无危 (LC)。

保护措施:贵州雷公山正规划为自然保护区,已禁止伐木砍柴。云南屏边大围山已列为自然保护区,但仍在计划阶段,应从速建制,均应将十齿花等濒危物种列为保护对象。其它产区也应采取保护措施。

参考来源

  1. 十齿花,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