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升迁途中如何避免被人利用?曾国藩:牢牢记住8个字,可青史留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升迁途中如何避免被人利用?曾国藩:牢牢记住8个字,可青史留名

升迁途中如何避免被人利用?曾国藩:牢牢记住8个字,可青史留名
圖片來自 孔夫子旧书网

[1]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 ,清末汉族地主武装湘军的首领


曾国藩为官绝学:升迁有道第二十一招(最后一招)——保住乌纱帽

如果留意官场上的一些龌龊事,大家就会发现,当某一个官员倒台后,往往会拔出萝卜带出泥,殃及一大遍,秘书、情人、下属、同学、朋友等等,凡是和其有密切往来和利益输送的人,都会受到应有的惩罚,弄得臭名昭著。

很多人就栽在感恩这件事情上。晚清名臣、湘军统帅曾国藩早年在京城为官的时候,在其升迁的最初阶段,得到了自己的恩师、军机大臣穆彰阿的提拔和推荐,从而进入道光皇帝眼中。但随着曾国藩的官职越来越大,穆彰阿想利用曾国藩帮助自己独揽朝政后,两人最终分道扬镳。

曾国藩是一个不懂感恩的人吗?他为何会和提拔自己的恩人穆彰阿反目呢?这就是曾国藩“升迁有道”中的最高境界:不会因为任何人的倒台而牵涉到自己,包括自己的恩人。


本章是《曾国藩为官绝学:升迁有道》专栏中的最后一章,也是曾国藩为官绝学中的精髓部分,如果是身在官场或职场中的人,不得不了解一下,看看曾国藩是如何既没和穆彰阿脱离师生关系,也没因为穆彰阿的倒台而受牵连?

要善于利用时机,和恩人分道扬镳

了解清朝历史的人都知道,穆彰阿是道光皇帝面前的大红人,权倾天下。而曾国藩作为穆彰阿的座下弟子,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朝廷中要想得到持续升迁,就必须有穆彰阿的帮助和支持。为此,曾国藩不惜以讨好穆彰阿的方式,换来了自己的升迁。

可随着曾国藩被道光皇帝信任和重用后,曾国藩发现,穆彰阿的野心非常大,他是想利用自己提拔的门生故旧,结党营私,达到独揽朝政的目的。

大臣独揽朝政,最受皇帝猜忌。曾国藩虽然出生农家,在京城也没有任何背景,可随着自己地位不断提升,看到穆彰阿一些违背皇帝的旨意而独断专横的作风后,还是十分忌讳。为此,有意识地与穆彰阿保持距离。

曾国藩在担任都察院六科掌印给事中的时候,主要负责监察各部政务,并且有单独的弹劾权和参奏权,权力非常大。


这期间,曾国藩就查处了好几名穆彰阿的亲信。其中一个是大理寺卿贾仁。贾仁也是当时一位比较出名的理学家,为了巴结穆彰阿,特意花费重金,从青楼女子中,给穆彰阿挑选了两个绝色美女作小妾,从而得到提拔,一路高升,成为正三品大理寺卿,位列九卿之列,显赫一时。

可贾仁也有一个坏毛病,就是喜欢去八大胡同的烟花酒巷买醉,常常夜不归家。有一次,曾国藩接到举报后,将贾仁从青楼里抓了个正着。

可是,当曾国藩将参奏贾仁的折子递上去后,对贾仁的惩罚却非常轻微,仅仅是罚了一下俸禄。

曾国藩知道,这一定是穆彰阿从中做的手脚,因为此时的道光皇帝由于精力不济,其奏折常常为穆彰阿代为决定。朝中大臣独断专行,这是每个皇帝最为忌讳的事情。曾国藩隐隐约约感觉到,穆彰阿的前途可能在道光皇帝驾崩后,就走到尽头了。

有了这样的想法后,曾国藩决定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以防不测。为此,他以参倒贾仁为突破口,决定让满朝文武都看一看,他虽然是穆彰阿的门徒,但绝对不是其走狗。他唯一忠心的是朝廷,是当今皇上。

为此,曾国藩再次写奏折,全力参贾仁。曾国藩在奏折上认为,贾仁身为理学大师,嘴上讲的全是仁义道德,而私下却是道德败坏之徒,不给予严处,不足以让天下文人信服,更谈不上整顿纲纪。

后在曾国藩的坚持下,道光皇帝只好将贾仁革职。从此以后,曾国藩和穆彰阿彻底决裂。


难道曾国藩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吗?懂得“升迁有道”的曾国藩并不是这样的人,而是为了获得更大升迁。他的这个方法,穆彰阿直到自己被革职后才明白,而且感叹:曾国藩真是大清最会做官的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