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半日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半日潮是一个科技名词。

汉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号:ㄏㄢˋ ㄗˋ),又称中文[1]、中国字、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在历史上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甚至其语文都存在借用汉语言文字的现象[2]

名词解释

半日潮,是指在一天中(指太阴日历时24小时50分)有二次高潮,二次低潮,且高潮位与高潮位、低潮位与低潮位潮高相等,涨、落潮历时相等的潮汐称半日潮。

对于地球上任何一个定点来说,从它第一次处于对月点的位置转到第二次又处于对月点的位置,所需的时间,比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24小时)长一些,先后两次对月位置的时间间隔约为24小时50分。这个时间间隔叫一个太阴日。在一个太阴日内发生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的称为半日潮。其特点是两个高潮和两个低潮的高度都相差不大,而涨、落潮时也很接近。潮汐类型的划分,取决于分潮振幅之比。当全日分潮的振幅H1与半日分潮的振幅H2之比等于0.5时,则近于半日潮类型。

当不知道格林尼治月上(下)中天时间的时候,对于半日潮港,可用下面的办法近似求月中天时间:

上半月: 月上中天时间=(农历日期-1)x 0.8+1200

月下中天时间= 月上中天时间+/- 1225

下半月: 月上中天时间=(农历日期-16)x 0.8+1200

月下中天时间= 月上中天时间+/- 1225

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近似公式,基本上我们可以大概认为大潮是在中天后的3天发生的,所以当你到海滩玩的时候,就可以用这个公式来大概估计涨落潮的时间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