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华以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华以刚(围棋棋手)
围棋棋手
出生 1949年4月2日
江苏省常州市
国籍 中国
职业 围棋棋手

华以刚1949年4月2日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职业八段。现任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兼裁判委员会主任、中国棋院院长、中国围棋队领队、《中国围棋年鉴》编委会副主任。

人物经历

11岁进体校,16岁进集训队。1982年被授予围棋八段,一直从事围棋行政工作,曾任中国棋院围棋部主任、副院长、中国围棋队领队、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兼裁判委员会主任、中国棋院院长、中国围棋队领队、《中国围棋年鉴》编委会副主任。 [1]

人物观点

加强围棋海外推广

2012年03月09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华以刚在今年两会上呼吁,加强围棋海外普及和推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华以刚表示,围棋是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缩影。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其新著《论中国》中,用围棋来比喻中国的战略构想;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访华时,则以一副围棋作为国礼赠送给胡锦涛主席。这充分说明,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围棋已经越来越多地为世界各国人民所了解和喜爱,日益成为中国“软实力”的象征和增进中华文化交流的纽带。

华以刚认为,如今,中国围棋竞技水平世界领先,但与中国围棋发祥地和竞技强国的地位相比,我们在围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特别是在海外的普及与推广方面仍有一定差距。他建议:改变现有的体育部门单独承担围棋文化推广的局面,尽快建立起由体育、教育、文化、外宣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统一协调机制;设立围棋海外推广专项基金;充分依托孔子学院在向海外传播中华文化方面的独特优势,将围棋纳入其教学课程;积极组织对中国围棋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 创办一批高水平的多语种围棋专业刊物,不断增进海外公众对围棋运动的了解,扩大中国在国际围棋界的影响。[2]

获奖记录

1979年全运会个人赛亚军;1978年、1980年、1981年、1982年、1984年第三、第六、第五、第三、第四名;

获第4届“新体育杯”赛第五名;

获第3届、第7届“国手战”第六名、第四名;

获首届中国“元老杯”围棋赛冠军;

进入第13届新体育杯循环圈;

获1996年“超越杯”元老围棋赛冠军 。

人物影响

中国棋院院长华以刚对2007年中国围棋的得失进行了盘点。华以刚认为,古力常昊的表现可圈可点,不过整体而言中国棋手对抗韩流的形势依然严峻。

古、常可圈可点

华以刚坦言,中国棋手2007年在国际赛事中的战绩和2006年没法比,但是古力和常昊的个人表现还是可圈可点。他们夺得的三星杯和春兰杯冠军也是很“值钱”的。中国棋手2006年战绩辉煌,罗洗河、古力和王檄分别夺得三星杯、LG杯和亚洲快棋赛冠军,而且还在春兰杯赛中包揽四强。在即将过去的2007年,中国棋手最值得骄傲的成绩就是常昊和古力的两个世界冠军。

有偶然也有必然

   华以刚认为,下半年中国棋手成绩不佳,特别是在三国擂台赛、三星杯等赛事中多次官子失败,其中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华以刚说,半目胜负的棋,存在比较大的偶然性。一般说来,赢1目半才是真的赢,赢半目可能是运气。另一方面,的确有不少中国棋手对局势的判断介于“偏于乐观”和“盲目乐观”之间。华以刚指出,韩国名将李昌镐的强大与曹薰铉多年在国内赛事中对他的磨砺分不开,李世石朴永训等人的崛起李昌镐也起了带动作用。中国围棋在2007年有些“尾”的感觉。年初中国棋手连夺两项世界冠军,但是自6月份开始先与亚洲快棋赛冠军失之交臂,随后富士通杯赛无缘四强,11月份在LG杯和三星杯赛中又都未能进入决赛。

李世石更成熟

韩国棋手李世石在最近一年风头无人能及。华以刚评价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李世石在为人和下棋方面都日趋成熟,他最强大的地方在于对棋的悟性和对棋型的敏感性上。至于李世石的强势能维持多久,还需要慢慢看。但是,不管别人怎么强大,对中国棋手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自强。华以刚强调,整体而言中国围棋面临的形势还是很严峻。中国棋手的厚度很好,像陈耀烨周睿羊朴文尧李喆古灵益这批棋手都到了很关键的时刻。华以刚比喻说,就像攀登珠峰一样,中国棋手到达“大本营”以上的有很多,但要真正爬上“珠峰”还有很大难度。

女子围棋将出“狠招”

中国女子棋手在2007年的表现很不理想。华以刚透露,即将正式接管国家女队训练工作的俞斌正在酝酿“狠招”来促进女子棋手水平的提高。据华以刚介绍,俞斌的想法是让高水平的男棋手和女棋手结成“一帮一”的对子,通过男棋手一对一的指点来争取在较短时间内提升女棋手的水平。为此,中国棋院也在准备相应的激励机制。一旦有女棋手通过“一帮一”得到提升并且在世界大赛中取得佳绩,帮助她的男棋手也会得到相应的物质奖励。

分享应昌期与应氏杯

应氏杯极大地提升了围棋项目的社会地位和行情。被聘为副裁判长的华以刚,与应昌期及其部属多有工作交集,许多第一手印象,在此分享。

2017年10月23日,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应明皓主持盛大专题座谈会,纪念其先父应昌期先生百年冥诞。座谈会高朋满座,中外嘉宾纷纷称颂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的创办,缅怀应昌期助力围棋事业的丰功伟绩。

台湾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最早提出创办应氏杯,大约是在1987年。由于基金会与日本棋院、韩国棋院没有直接的联系渠道,就委托中国围棋协会出面协调。协会欣然应诺。在与日方的联系过程中,日本棋院告知协会:富士通公司有意赞助一个世界围棋赛,并且强烈希望这一比赛成为国际围棋界之首。权衡实际情况,我会既同意日方提议,又敦促日方全力促成应氏杯。这样,1988年遂有富士通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和应氏杯先后问世。应氏杯动议在先,却被富士通杯拔得头筹。这就是1988年这个围棋国际元年的幕后史实。

首届应氏杯的冠军奖金高达40万美元。当时的汇率为1美元兑换8.23元人民币。40万美元约等于330万元人民币。而当年国家体育总局对于奥运会金牌的正式奖励为8万元。两者的差距可谓惊人。应氏杯极大地提升了围棋项目的社会地位和行情,是其巨大的历史性贡献。[3]

卸任

年届退休之龄的中国棋院院长华以刚2009年 06月19日正式卸任,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刘思明成为中国棋院新任院长。[4]

退而不休

已经从中国棋院院长职位上退休的华以刚八段,退休后的生活并不平静,他自己笑称是“退而不休”。62岁的华以刚,讲起棋来,深入浅出、绘声绘色,还不时地加入一些古典故事,棋迷们听得津津有味。走下台来,听说记者要采访他,华老笑道:“好啊,我可以继续跟你聊,不过,你要先拿瓶水给我润润嗓子。正所谓,日出千言不损自伤啊,你看我刚才说了多少话?”聊到兴起时,手上也加了动作。他还笑着阐述了个人观点:生命在于脑运动![5]

人物评价

华以刚生于1949年,1982年被授予围棋八段,一直从事围棋行政工作,曾任中国棋院围棋部主任、副院长、中国围棋队领队、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等职。华以刚是上海人。我们都依中国围棋队的称呼,叫他“华老”。华以刚给人的感觉,相当谦逊,待人彬彬有礼。他的日语不错,连说话的腔调,都有点像日本人。华以刚做事认真仔细,甚至有点一丝不苛。有一个理论,“华老”过去是常常挂在口上的。他说,他做事情,有两个原则,即“两性”原则,一是合理性,一是操作性,两者缺一不可。合理而不可操作,操作而不尽合理,都是不能做的。准确地说,华以刚更像一个“技术官僚”。华以刚还是一个好丈夫。他很顾家。男人的一些恶习,他也是不沾的。

中国棋院现在的领导组合,相当有意思。刘思明大致是粗线条、有感觉的那一类,华以刚则是技术工匠型的。这两人档搭,中国棋院的事业,估计会有起色。至少,可能不会逊于前任陈祖德、王汝南。刘思明已表示,要做详细调查研究,根据市场规律、体育运动规律和棋牌运动发展的规律争取开拓更大的市场。显然,他是一个有经营意识的人。华以刚的表态更有意思,他说他会“全力支持刘主任工作”。一个刘主任,足见其待人处事的分寸感。因为从辈份和棋力说,“华老”都是老者矣。有关领导部门,将一个职位分拆让两个人做,看来也是有用意的。

人物著作

《棋赛缘》

视频

追忆大师——华以刚&孟泰龄讲解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