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华南五针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华南五针松(学名:Pinus kwangtungensis Chun ex Tsiang)是松科,松属乔木,高可达30米,胸径1.5米;不规则的鳞片;小枝无毛,针叶5针一束,先端尖,边缘有疏生细锯齿,腹面有白色气孔线;叶鞘早落。球果常单生,熟时淡红褐色,微具树脂,种鳞楔状倒卵形,鳞盾菱形,种子椭圆形或倒卵形,4-5月开花,球果第二年10月成熟。

该种是中国特有树种,分布于中国湖南南部、贵州独山、广西、广东北部及海南五指山海拔700-1600米地带。喜生于气侯温湿、雨量多、土壤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及多岩石的山坡与山脊上,常与阔叶树及针叶树混生。

该种木材质较轻较软,结构较细密,具树脂,耐久用。可供建筑、枕木、电杆、矿柱及家具等用材,亦可提取树脂。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30米,胸径1.5米;幼树树皮光滑,老树树皮褐色。厚,裂成不规则的鳞状块片;小枝无毛,一年生枝淡褐色,老枝淡灰褐色或淡黄褐色;冬芽茶褐色,微有树脂。[1]

针叶5针一束,长3.5--7厘米,径1-1.5毫米,先端尖,边缘有疏生细锯齿,仅腹面每侧有4-5条白色气孔线;横切面三角形,皮下层由单层细胞组成,树脂道2-3个,背面2个边生,有时腹面1个中生或无;叶鞘早落。

球果柱状矩圆形或圆柱状卵形,通常单生,熟时淡红褐色,微具树脂,通常长4-9厘米,径3-6厘米,稀长达17厘米、径7厘米,梗长0.7-2厘米;种鳞楔状倒卵形,通常长2.5-3.5厘米,宽1.5-2.3厘米,鳞盾菱形,先端边缘较薄,微内曲或直伸;种子椭圆形或倒卵形,长8-12毫米,连同种翅与种鳞近等长。花期4-5月,球果第二年10月成熟。

主要价值

木材质较轻较软,结构较细密,具树脂,耐久用。可供建筑、枕木、电杆、矿柱及家具等用材,亦可提取树脂。

保护措施

中国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华南五针松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近种区别

该种与毛枝五针松很相近似,但华南五针松小枝无毛,种子连翅与种鳞近等长;而毛枝五针松小枝密被毛,种子连翅短于种鳞,针叶也较短,可以区别;且两者针叶的解剖构造区别显著。

该种叶内树脂道2-3个,背面2个边生,腹面1个中生或无,皮下层细胞一层,内皮层细胞的弦切壁明显加厚,表皮的护卫细胞上无明显的圆形纹孔;而毛枝五针松树脂管3,中生,皮下细胞除连续排列的第一层外,稀有个别细胞散生其下形成第二层,内皮层的细胞壁薄,表皮的护卫细胞上有明显的各种圆形纹孔。

植物分类学报5卷3期(1956年)中曾将华南五针松与海南五针松合并作为日本五针松的变种。虽然华南五针松与毛枝五针松、台湾五针松、日本五针松亲缘较近,但华南五针松与海南五针松的形态并不相同,海南五针松针叶细长(长10-18厘米,径不及1毫米),种子仅具极短之翅(通常长2-4毫米),与华南五针松明显不同。

生长环境

喜生于气侯温湿、雨量多、土壤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及多岩石的山坡与山脊上,常与阔叶树及针叶树混生。

喜温凉湿润气候,土壤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土生长良好。也能耐瘠薄,在悬岩、石隙中也能生长。往往在海拔1000-1500米的一些险坡山地组成纯林;常与长苞铁杉、南方铁杉、多脉青岗、金毛柯、疏齿木荷、乐东拟单性木兰等混交成林。并高出于其它阔叶树林冠之上,为上层中的第一层树种。

分布范围

中国特有树种,分布于湖南南部(宁远、宜章、莽山)、贵州独山、广西(金秀、融水、龙胜)、广东北部(乐昌、乳源山区)及海南五指山海拔700-1600米地带。模式标本采自广东乐昌。

繁殖方法

每年的1-3月上旬。用1年生苗造林,在起苗时如土壤干燥,要先一天浇水润根,用机具松土起苗,切忌用手强拔。

嫁接繁殖的方式培育华南五针松盆景。

栽培技术

整地

选地:选择海拔1000米以上的中山地带,由花岗岩、板页岩、砂砾岩等发育的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坡度为缓坡、斜坡、陡坡、急坡,坡向无特殊要求,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及无坡均可,坡位也无特殊要求,整个坡面均可栽植,当然以土层深厚肥沃地带为最好,腐殖质层厚度以薄至厚都可,土壤厚度应以薄至厚为好,土壤质地以沙土、沙壤土和轻壤土最合造,土壤酸碱度应在4.5-6之间。

华南五针松是典型的阳性树种,只适应于荒地、荒坡和具有低矮、稀疏灌木的山脊造林。对于荒地、皆伐作业等类似之地,先将地中的树枝、树叶和杂草进行清理和集中,然后选择无风的天气、放到迹地的中央、并在有人看护的前提下进行集中烧毁。在清理过程中,必须保留生长好的乔木树种(特别是阔叶树种)的幼苗和幼树。对于低矮、稀疏灌木的山脊之地,不需要作很大的清理工作,只需把需要栽树的地方清理干净。

整地时间:冬季或造林前1个月,以冬季最好。

整地方式:在选择的五针松造林地(荒地或皆伐作业类似之地)采用穴垦整地,规格为中穴或大穴,即50厘米×50厘米×50厘米或60厘米×60厘米×50厘米,如果土地比较板结,甚至含石砾较多,规格还可增加。实际上,以中山造林,也可对将要造林的植株周围1米范围内的杂灌砍除,然后按上述规格挖穴即可。但同样要将表土与心土分开堆放,待放好基肥后,将表土填入基肥之上。

栽前

苗木修剪:主要是用枝剪剪除过长的主根。

苗木包扎:浆根最好用黄心土(加少量育苗地的土)和钙、镁、磷,按10:1配合,再加适量的苗圃地的泥土及适量的移植用的ABT生根粉混合做成泥浆,这样有促进苗根生长,提高造林成活率作用。

苗木保护:苗木修剪和浆根后,要马上按50或100株一捆将苗木捆扎好,然后用地膜将每捆的根系捆扎好,并将捆扎好根系的苗木放到阴凉处,等待苗木运输,这样可以防止浆根的苗木根系的水分损失,从而影响造林成活率。

苗木装车后,要用塑料薄膜或类似能防止水分损失的物品将苗木覆盖,苗木运到后,要小心将苗木下车,并存放在阴凉处。

华南五针松苗木要及时起苗、及时分级、及时修剪、及时浆根、及时包装、及时运输,尽可能减少苗木在空间暴露,遭受风吹日晒的时间。

管理

裸根苗采用“三覆二踩一提苗”的通用造林方法;如果是容器苗,在容器袋撕开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中的基质不散,在栽植时免去“一提苗”的过程,“二踩”一定注意不要将已撕开的容器中的基质踩散,只是在容器基质的周围轻踩,使容器基质与穴中的土壤充分密接。

修枝:华南五针松造林后不要打枝。

施肥:从造林第2年开始至郁闭前,于每年华南五针松芽萌发前在树冠周围开沟每株施复合肥0.25kg。

松土除草:幼林抚育宜在生长高峰和旱季将到之前进行。造林的第一年抚育次数宜多,一般以不少于三次较好。以后每年抚育次数应根据幼林生长发育情况决定。一般每年都要进行二、三次,及至幼林开始郁闭,林地杂草少了,可以每隔1-2年除杂松土一次。对于全垦造林之地如能在林内间种农作物,以耕代抚是促进林木生长较有效的办法。

病虫防治

华南五针松为乡土珍贵树种,没有发现主要病虫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