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单角马夫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单角马夫鱼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的印度洋-太平洋海域,栖息在潟湖和珊瑚礁区,成对或成群活动,不会远离栖息的礁区。

形态特征

身体宽阔侧扁,白色有两条黑色的宽条纹,第一条位于额头覆盖大部分面部,从背鳍前端延伸到嘴部嘴唇白色,眼睛之间有排列的白色条纹前额有骨质凸起用于争斗,角部向外辐射白色或黄色的明亮区域;第二条位于身体中部,从第一、第二背鳍之间延伸到腹鳍;幼鱼身体后部也会有第三条黑色条纹,位于第二背鳍和尾鳍基部,随着成长慢慢消失。第一背鳍延长,白色。胸鳍黄色。身体后部为黄色,包括第二背鳍、尾鳍和臀鳍后部,靠近尾柄的黄色区域有棕色斑点。[1]

养殖环境

因为其体型较大,不适于一般的家庭饲养,因此出现在贸易中并不多,适宜水体大,同时有足够多的活石和足够大的开阔游泳空间,最好有大型藻类生长,不能混养过于凶猛的鱼类。初入缸时应该用活的盐水虾和糠虾饲喂,当其习惯人工喂食以后改为冷冻食品,然后慢慢尝试颗粒和薄片饲料,也可以购买活的蛤蜊等贝类供其取食,如果在食物中增加螺旋藻成分或者添加海藻、紫菜或蔬菜等植物性食品,能更好地保持其健康。如果想要饲养多条或者混养同属的鱼应同时下缸减少争斗,另外马夫鱼属Heniochus多会啃食珊瑚,最好不要与观赏珊瑚和其他无脊椎动物混养。

介绍

蝴蝶鱼科Chaetodontidae是最广为人知的珊瑚礁鱼类,包含12属120多种,其中蝴蝶鱼属Chaetodon最多,目前已发现并命名的有88个种。蝴蝶鱼科的鱼类外形和颜色相差较大但体色一般都很鲜艳,通常是黄色或白色的底色上带有强对比的深色花纹,同时利用穿过眼睛的条纹和身体后部的假眼点来迷惑捕食者。

体长9到30厘米不等,侧扁。口小吻尖,端位,略可伸缩。牙齿细长尖锐,密集排列成刷子状。全身覆盖小型弱栉鳞或圆鳞,鳞片延伸到背鳍和臀鳍,侧线完整但不明显,呈弧形。背鳍连续或稍有凹口,有硬棘6到16枚,软条15到30枚。臀鳍硬棘一般3枚,多至5枚,软条14-23枚。尾鳍圆形或截平,有15枚分支鳍条。

地理分布

单角马夫鱼,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的印度洋-太平洋海域,栖息在潟湖珊瑚礁区,成对或成群活动,不会远离栖息的礁区。

信息

建议水族箱尺寸:900升。

饲养难度:难。

珊瑚兼容性:小心。

盐度:1.020-1.026。

温度:23-28℃。

性情:温和。

食物:蠕虫,小型虾蟹等甲壳类,挠足类等无脊椎动物。

最大体长:23厘米。

分布范围:印度洋-太平洋。

生活水深:2-30米。

IUCN评级:LC 低危。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