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单集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单集镇隶属于徐州市铜山区,位于铜山区东部,与邳州市、睢宁县交界,东部与邳州市石桥镇为邻,西部与徐庄镇接壤,南部与睢宁县双沟镇交界,北部与大许镇毗邻。2000年4月,单集乡与吴桥乡合并为单集镇。镇域面积132.1平方千米(2017年)。辖21个村民委员会,252个村民小组;104个自然村。总户数18228户;总人口5.95万人(2017年)。少数民族有36人,其中彝族12人;布依族7人;苗族5人;回族2人;白族2人;土家族2人;畲族3人;蒙古族1人;藏族1人;壮族1人。镇东南部为丘陵山区,共有大小山头25座。 耕地面积 112558 亩 , 人均耕地 1.68 亩 。境内河流有白马河、徐洪河、房亭河、一手禅河、柳叶河、二八河等河道。湖泊主要有:白马湖、张庄湖、羊家湖、将墓山水库等。境内矿产以辉绿岩和石灰岩储量大。该镇公路里程342公里。[1]

历史沿革

单集镇因单姓而得名。据传在明朝嘉庆年间,山西省洪洞县老鸹窝一个名叫单世通的人贩大红枣来此居住,后来发迹起集,通商贸易,形成集镇,镇区有单家花园井遗址。1933年——1948年,属铜山县九区,称单集镇。1948年——1957年,称单集乡。1958年——1982年,称单集人民公社。1983年——1999年,称单集乡。原吴桥乡历史悠久 ,在很早以前就有此乡 , 乡政府所在地黄集,当时规模较小 , 但因黄家较大故取名黄集。1948年黄集解放 , 1953年铜山建制恢复后 , 吴桥划为第十四区; 1954年3月 , 吴桥划为十二区; 1955年3月 , 铜山县再度调整 , 吴桥英公、庙山划为单集区〈即十二 区〉 ;1956年2月 , 农业化高潮时,吴桥庙山划为单集区。1957年9月 , 吴桥划为单集区,1958年成立吴桥人民公社 , 1969年成立吴桥革命委员会并行使政权职能; 1984年成立吴桥乡人民政府。2000年4月,吴桥乡与单集乡合并为单集镇,辖单集、林头、郁楼、阎庄、曹庄、新河、洪楼、詹湖、姜集、八湖、邢楼、庙山、岳楼、姚庄、沈桥、花山、英山、寿山、路东、卢庄、贺庄21个行政村。

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凸显:单集镇位于淮海经济区的中心,淮海经济区由苏、鲁、豫、皖四省97个县(市)51个区构成,总面积17.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19亿,占中国总面积的1.8%和全国入口的9.3%。淮海经济区南连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北接环渤海经济区,是全国经济东西结合及南北交流的枢纽地带。随着徐州市新城区的东迁,单集镇作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地位进一步稳固,并更具有号召力和各类经济要素的凝聚力。交通条件便利京福、霍连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并均设有出入口;252省道(双塔公路)纵贯镇区南北、徐单公路横穿镇区东西,交通十分便利,5分钟可达陇海线的大许火车站,15分钟可达观音机场,30分钟可达徐州市区.各种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境内一手禅河、柳叶河、房亭河、二八河等五大河流水系发达,流经单集镇21个行政村,矿产资源充沛,辉绿岩和石灰岩储量大,辉绿岩矿石储量达1亿吨以上,优质石灰岩储量达2亿吨以上,供电配套设施齐全,工业用电有保证。农业优势突出单集镇农副产品多,种类全。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 单集镇为使老区农民致富 , 以调整产业结构为突破口 , 以市场建设为桥梁 , 以兴办工业为支柱 , 奏响了致富的三部曲 , 使单集人民迈上了富裕之路。2013年完成财政总收入6970.8万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亿元,其中工业6.6亿元,农业6.1亿元,三产服务业4.1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3.79%、15.09 % 和20.59%。

农业发展

单集镇属典型的农业大镇,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山芋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蚕桑、大豆、花生等。2000年,全镇粮食播种面积112680亩(7512公顷),粮食总产10400吨。到2010年,全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85970亩(12398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26240亩(8416公顷);粮食总产量53351吨。棉花种植面积12190亩,总产量1341吨。油料总产量2560吨。

蔬菜2000年,该镇蔬菜(含瓜类)种植面积6000亩。2010年,种植面积52054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2280余亩。建有日光能大棚160栋、钢架棚150栋,拱形棚800栋。蔬菜总产186187吨。

无籽西瓜是该镇主要品种,建立了以将墓山区为主的万亩无公害无籽西瓜基地 ,面积1.35万亩,注册了“实在人”西瓜商标 ,产品远销上海、浙江等地。成立了詹湖村西瓜协会和姜集村无籽西瓜协会。

粉丝在徐州提到粉丝,想到的就是单集八湖粉丝,每接近冬季开始生产,纯红薯里面提取的淀粉。粉丝年销量100万斤,粉丝质量信得过镇。

蚕桑单集镇素有徐州桑都之称,养蚕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1991年有桑地6000多亩,到2007年,有蚕桑大户 2000 多户,蚕桑1万亩,年产鲜茧 2500 吨。到2010年,全镇蚕桑增到1.23万亩,年产鲜茧 吨。依托蚕桑建有铜山县黄集缫丝厂、铜山县贺庄缫丝厂,并成为出口创汇的重点产业,桑蚕生产走上了茧、丝、绸、加工一条龙规模化发展的新路子。

养殖2000年,全镇牧业产值19728万元,渔业产值340万元。2000年后,不断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重点发展生猪、肉鸭、肉牛、奶牛养殖,逐步向规模化发展,2008年,单集镇成立了肉牛、山羊养殖加工协会。到2010年,全镇建有良种猪基地12个,建有规模肉牛养殖场2座,其中百头以上的养殖户有 20 多户 ,有百头以上规模奶牛养殖场5家,奶牛存栏520多头,建有肉鸭大棚2500多栋 ,年家禽年出栏量达480万羽,其中肉鸭年出栏量300万羽,禽蛋产量2970吨。生猪出栏量5.3万头,山羊年出栏量达5万只,肉牛年出栏量1万头,已成为肉牛出口基地。全镇肉类总产量8453吨;其中:猪肉产量6921吨。年牛奶产量5950吨。特种养殖有七彩山鸡、珍珠鸡、野鸡、野鸭、鹧鸪、獭兔等,2010年,年出栏量达10万只。牧业总产值34632万元。水产养殖。2010年,全镇有养殖水面 亩,水产品产量1017吨。产值2304万元。

林果业2000年以后 ,大力进行农田林网建设,同时进行荒山绿化造林,到2010年,全镇农田林网4.26 万亩。单集老区森林覆盖率26%,林业产值3543万元。果品生产得到发展,到2010年,建成“九台山万亩干鲜杂果示范园”,年产果品4230吨。

农业科技服务2010年,有农技推广服务机构1个,从业人员34人。建有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个数21个。全镇共有各类科技人员715人。

农田水利、农业机械2000年后 ,不断加强农田水利配套建设,至2010年,建公益农用桥梁126 座;完成59座泵站和中沟闸修建及防渗渠等工程,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333公顷。1978年,农业机械总动力10519马力(现区划),2000年,农业机械总动力40326千瓦,2010年,增加到53182千瓦,机耕面积100%。[2]

园区建设

单集镇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着力发展工、农业经济,先后建有亚亚防撬门厂、铜山县环宇缫丝厂等非工业12家,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2家,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蒜、蚕桑、肉牛、肉鸭、粉丝等几大主导产业发展迅速。全镇共种大蒜15000亩,大棚蔬菜3600亩,共有奶牛小区3个,肉牛饲养年出栏8900多头,年产鲜奶4000吨,肉鸭年养殖销售200万羽,成为铜山区规模种植增幅第一镇,肉牛、肉鸭养殖购销增幅苏北第一镇,粉丝生产质量信得过镇。

“苏牛农庄”:座落在美丽的吕梁自然风景区东麓,占地1000余亩,肉牛总存栏量3000余头,每年可利用农作物秸秆3000万斤。利用牛粪种植蘑菇、蔬菜300亩,牧草饲料五百亩,年总产值近4000万元,净利润300万元。并带动肉牛养殖户260户,肉牛总存栏量18000头,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于2010年被审定为“徐州市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园区创始人黎云明已有近三十年的农业生产经营历史。正积极打造现代生态农业产业经济园区,经营生态绿色农产品及相关产品。构建优质农产品销售一流品牌,从而打造成集种植、养殖、饲料加工、生物有机肥生产、沼气能源利用、食品研发生产和市场营销、物流运输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园区。[3]

工业经济

单集镇工业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从弱到强、项目引进呈现从小到大的良好势头。有一批亿元以上的项目。已在单集安家落户,温州客商投资兴建的徐州环宇缫丝厂、加拿大客商投资兴建的徐州唐人服饰有限公司、南京客商投资兴建的肉鸭孵化厂、浙江宁波客商投资兴建的徐州永大食品有限公司、江苏亚亚集团投资兴建的徐州亚亚防撬门有限公司、台湾客商投资兴建的康师傅饮品集团徐州分公司等已投入正常的生产运营。2007年1—8月份单集镇GDP已突破4亿元,是2004年的2.1倍。投资导向:依托徐州机械产业聚集区工业园.大力发展机器制造、新型建材;依托石灰石、灰绿岩矿石资源优势新增特种水泥生产线和新型墙体材料;依托农产品、养殖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镇党委书记朱信军、镇长陈友久携单集镇人民欢迎海内外客商前来单集镇投资兴业、大展宏图! 徐州亚亚防撬门有限公司是江苏亚亚集团投资8000万元兴建的优质新型防火门生产项目。项目座落于单集镇黄集村东,于2006年7月筹建,占地80亩,土建设施于2006年11月动工兴建,主体厂房于07年4月完工,土地及土建设施总投资3800万元,07年4月订购设备陆续到厂、调试、安装,于07年6月份开工生产,主要生产设备系上海、昆山等地的一流设备,共有新型防撬门、优质防火门等生产线四条,总投资4200万元,工厂人员120人,全天12小时生产,该厂年生产各类防火门、防撬门10万扇,预计年销售收入10000万元,利税600万元。

文教体育

单集镇内设有文化站,达到万册图书馆的标准。电影放映队配备了3部放影机,常年坚持下村巡回放映。广播电视站参加了全省联网,基本满足了人民的文化生活需求。1998年被江苏省文化厅命名为“先进文化乡镇”。至2004年,单集镇共有幼儿园12所,小学8所,中学3所,在校生8800余人,教职员工480余人。单集镇的体育运动开展较为普及,镇成立了体育协会,每年都多次举办各种体育比赛活动,参赛人数多达千余人,1997年7月被江苏省运动委员会命名为体育先进乡镇。单集镇卫生院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有病床40张,设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科室。配有B超、心电图及X光机等设备。单集镇有医务人员100名。33个村级卫生室全部达到农村甲级卫生标准。[4]

风景名胜

单集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雄厚。汉朝的一位公主就葬在镇内洪楼村北皇姑墓,出土的汉化像石(纺织图)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玉水牛价值连城。另有大寺庙、一手禅河、匡胤遗址及烂银单等优美的传说,是铜山区四大“百年古镇”之一。

“周三孝”桥

新河村西有座桥(位于房亭河上)村民叫“周三孝”桥,至今一百余年,据传周家先人排行老三的独自来此地居住(其父母在老家周楼居住)。因中间隔河,他来回照顾二老不方便,故修小桥。此举不仅孝敬父母方便,同时也给周围乡邻带来方便。时间长了,走的人多了就自然叫“周三孝”桥。

霸王山

霸王山因楚霸王项羽与汉刘邦争权位在此屯兵扎寨而得名。 从单集镇政府驻地驱车东南行约20分钟便到了霸王山下。沿盘山公路而上,沿途烂漫的山花释放出的芳香沁人肺腑;山涧溪水碧透,晶滢可掬;山坡上林木茂密,枝柯交错,鸟鸣其中,令人如醉如痴;在一片碧绿中,点缀着白皑皑的槐花和鲜红的李子,宛若画屏,让游人赏心悦目;在绿林中,有一《保萱冢》(旧时尊称母亲为萱堂),据传说为霸王母亲坟土冢。当年楚霸王在军情紧急的情况下,其母亡故,只得就地掩埋,以作纪念(此坟土冢毁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再往上攀登约20米许处,有一清冽坑井,名曰“霸王井”,据说是为霸王的兵马饮水而凿。(现已被村民挖奇石掩埋)“霸王山”北边(在今庙山村)有一水潭曰“黑龙潭”,据说古代有条黑龙常在潭里沐浴,霸王也多次在这里洗澡。这些虽然都是民间流传之说,却也给游人平添了几多雅趣。这两处景观,其清新之状与目谋,悠然之状与神谋,宁静之状与心谋,真乃耳目一新,心驰神往。

登上霸王山顶峰,云朵近在咫尺,仿佛伸手可触。平视群峰,气势恢宏,奇景变幻莫测,忽儿似白驹苍狗,忽儿如驼峰绵羊,忽儿像“海市蜃楼”。那清晰可见的线条,实在富有童趣。此时,诗圣杜甫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是如此的动人心魄。此刻,人在烟锁雾罩中,实有烟云迷离之感,不是神仙胜似神仙。霸王山下的名刹大寺(龙泉寺遗迹),在蒙蒙细雨中更显得古朴凝重。苍松、古柏、青竹、银杏及周围郁郁葱葱的杉树、油桐、栎树交相辉映,颇具诗情画意。

龙泉寺

龙泉寺位于铜山区单集镇姚庄村境内。据史料记载,古龙泉寺始建于公元前2年,东汉中平五年(188年)扩建,共有寺院建筑108间,僧众3000多人。单集龙泉寺既是我国最早的寺院之一,也是古文化遗址中最大规模的寺院。

龙泉寺自从建寺至北宋末年,历时一千多年,香火鼎盛。南宋初年,金兀术兵犯中原,淮河以北广大地区沦为金统区。宋朝皇帝诏令南迁,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设施和官商绅士均随君南迁。当然,佛教文化亦首当其冲,龙泉寺、龙华寺、竹林寺等等,一大批寺庙都迁往江南浙江一带,择地另建。古龙泉寺遗迹位于徐州市城东南45公里(铜山县单集镇姚庄村北山里),在霸王山、龙洞山、九子山、马安山、孤山等诸山中、于神话天然一脉龙泉相连。九子山、马安山、孤山三山环抱,悬崖峭壁,奇峰插天,幽洞可观,九泉圣水,妙不可言。其中“龙泉寺上有九泉”流传最广。“九龙泉下有老龙窟”、九泉圣水积悬于山涧犹如天河。“龙浴池”在奇花异草、林木参天的映照下,闪烁出五彩缤纷的光芒。其峪真乃是山接山,岭接岭,岭岭相环。神话中的段金桥,与时常作起的黑凤口,呈现出神仙般的境界。

据传说,古时这里以“山青、水秀、洞奇、泉灵、稻香”而闻名。景区东、西、北三面环山,植物种类繁多,气候宜人。主景区内龙泉湖(又名白马湖)碧波荡漾、水质甘甜,岸边垂柳、龙柏、雪松相托,景色非常秀丽。景区的洞内石笋、石柱千奇百怪,给人以丰富的想象。泉水丰富,著名的有呵泉、龙泉、珍珠泉等,属优质矿泉水。优质的矿泉水孕育了著名的香稻米,素有“一家煮饭十家香,十家煮饭香满庄”之誉。这里除优美的自然景色外,还有龙泉寺、古汉墓群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实为徐州地区少有的旅游佳境。该寺是我国古代寺院规模最大、香火最旺、最突出的寺院之一,历史极为悠久。

淬剑井

据传说,姚庄一带,在霸王山、龙洞山、九子山、马安山、孤山等诸山中、于神话天然一脉龙泉剑相连。“龙泉剑淬剑于此,山上有淬剑池”。霸王山充满历史古韵,极富传奇色彩。相传西楚霸王曾在此设炉造剑,三年造成龙泉雌雄二剑,其剑青光闪烁,锋利无比。至今山上仍存有“淬剑池”、“砥剑石”等遗迹。“淬剑池”位于山巅,池不大,水不深,但终年不枯,水清鉴人,颇为神奇。山上也有一砥剑石,又叫试剑石,俗名石卵,匠人在此处试剑。此村中也有10口淬剑井,其中有6口井已被当地人用青石板盖上,井内已无水可取,但仍有4口井,井水清澈甘甜,即使大旱之年也从未干枯过,至今当地人仍在取水淘米、做饭、洗衣、浇菜。[5]

荣誉

1997年7月,单集镇被江苏省运动委员会命名为体育先进乡镇。

1998年,单集镇被江苏省文化厅命名为“先进文化乡镇”。

2012年12月,被评为国家级生态镇。

相关视频

单集镇老乡视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