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亚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亚松

中文学名:南亚松

拉丁学名:Pinus latteri Mason

别称:南洋二针松,越南松

拼音:nanyasong

门:裸子植物门

纲:松柏纲

目:松杉目

科:松科

属:松属

南亚松 (Pinus latteri Mason)乔木,高达30米,胸径2米;树皮厚,灰褐色,深裂成鳞状块片脱落;一年生枝深褐色,无毛,无白粉。冬芽圆柱形,褐色。针叶2针一束,长15-27厘米,径约1.5毫米,两面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齿,树脂道2,中生于背面。球果卵状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5)厘米,熟时红褐色;鳞盾近斜方形或五角状斜方形,有光泽,上部稍隆起,下部平,横脊显着,纵脊亦较明显,鳞脐微凹。种子椭圆状卵圆形,长5-8厘米,连翅长约2.5厘米。花期3-4月,球果翌年9-10月成熟(广西、广东)。海南2-3月开花,翌年7-8月球果成熟。

形态特征

株:乔木,高达30米,胸径2米;树皮厚,灰褐色,深裂成鳞状块片脱落;一年生枝深褐色,无毛,无白粉。

枝:冬芽圆柱形,褐色。

叶:针叶2针一束,长15-27厘米,径约1.5毫米,两面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齿,树脂道2,中生于背面。

果:球果卵状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5厘米,熟时红褐色;鳞盾近斜方形或五角状斜方形,有光泽,上部稍隆起,下部平,横脊显着,纵脊亦较明显,鳞脐微凹。种子椭圆状卵圆形,长5-8厘米,连翅长约2.5厘米。

产地分布

分布: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及缅甸东南部及中国海南、广东西南部及广西南部。

生活环境:海拔50-1200米丘陵台地及山地。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木材富树脂,边材黄色,心材褐红色,结构较细密,材质较坚韧,比重0.6-0.64,纹理直,耐久用。可供建筑、桥梁、电杆、舟车、矿柱(坑木)、板料、器具、家具及造纸原料等用。

树干割取树脂;树皮可提栲胶;针叶可提炼松节油。可作海南岛、雷州半岛、广西南部的荒山荒地的造林树种。是经济树种,可作海南岛、雷州半岛、广西南部的荒山荒地的造林树种。

木材富树脂,边材黄色,心材褐红色,结构较细密,材质较坚韧,比重0.6-0.64,纹理直,耐久用。可供建筑、桥梁、电杆、舟车、矿柱(坑木)、板料、器具、家具及造纸原料等用。树干割取树脂;树皮可提栲胶;针叶可提炼松节油。可作海南岛、雷州半岛、广西南部的荒山荒地的造林树种。

常见用途

南亚松(材质优良、纹理通直,抗压力强,富含树脂,耐朽力强,工艺价值高,油漆性能良好,易干燥。木材可做建筑、航空、桥梁和车船材。

木材的刨削、车旋性能良好,易于加工,适于做各种模型,也可做胶合板、乐器和运动器械等。南亚松结实丰富,种粒大,含油量高(多达70%左右),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木本油料,富含树脂,可采脂,树皮可提取单宁,松针可提取松针油。南亚松是国民经济建设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主要珍贵用材树种,也是城乡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深受群众喜爱,应当大力发展栽植。

栽培技术

栽植造林技术因苗木的种类而异。容器苗带土坨,栽植过程中根系不易受损伤,因而成活率较高。造林技术也较简单。裸根苗在起苗栽苗过程中,细小的活动根多半受损伤,其成活决定于根系的再生能力和环境条件,同时也要受苗木质量、年龄、栽植季节和栽植方法诸因素的影响。

移植苗由于根系发达、根茎比大,成活率一般高于原生苗。造林苗龄主要取决于树种,南亚松一般以2~3年生苗为宜,但在采伐迹地杂草繁茂地段,则以3~4年生苗为宜。华北地区油松雨季造林多用1.5年生苗,春季造林多用2年生苗或移植苗。 1年生苗甚至用秋季播种翌春出□的百日苗造林。

一般以早春为适宜的造林季节,有穴植和缝植两种栽植方法,都要保持苗根湿润,栽植时注意使根系舒展,覆土后踏实。对于受伤的和过长的侧根栽前可适当修剪。

在干旱地区造林可采取各种削弱地表蒸发的措施。苗木的配置,一般是每个栽植点栽1株,但也有丛植的,即每个栽植点栽2~4株。丛植对提高成活率和促进幼树生长有利。松树造林密度以每公顷4444株(株行距1.5×1.5米)为宜,也可采取每公顷3333株,甚至2500株的。[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