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伞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伞镇为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辖镇,地处云南省西南边陲,临沧市西部,中缅边境中段,南伞镇东与木场乡相连,南与耿马县孟定镇接壤,西邻缅甸掸邦果敢县,北连凤尾镇、勐堆乡,是镇康县城驻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

截至2013年,南伞镇国土面积544.1平方千米,辖2个社区,14个村,南伞镇有总人口45375人(2017年),11118户。

南伞镇地处横断山系南末端,属滇西南中低山谷地,地处西南边陲,属低纬度山区、临近北回归线,形成南亚热带气候类型和典型的立体气候特征。1991年7月南伞口岸被列为国家二类口岸,2013年底,批准为国家级口岸。2014年,南伞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亿元。[1]

建制沿革

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8年)前,南伞属哀牢国。

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安定南中(云南),调整郡县,析哀牢县为永寿、雍乡、南浩3县。南伞属永寿县,直至南朝肖齐时期。梁代属南宁州、北州。隋朝属濮部地。唐初属黑僰濮部地,归姚州都督府辖。

唐(南诏)时,属永昌节度地的望部及拓南城辖。

宋(大理)前期,南伞属金齿地,后大理国时期,境地分为镇康城(在今永德县永康)和麓川辖治的景麻甸(今孟定),此始至宣统二年(1910年),大营盘村和刷布厂属镇康城、镇康东路安抚使司、镇康路安抚(宣抚)司、镇康路军民总管府、镇康府、湾甸夷洲、镇康御州、缅甸木邦土司、镇康土知州、镇康州、永康州辖治。

嘉靖年间,木邦罕烈据地夺印,侵并孟定,令土舍罕庆驻守,耿马悉归木邦,罕庆死,族舍罕虔夺据附缅。

隆庆年间(1567年至1572年),镇康知州刀闷敬娶木邦派耿马土舍罕虔女后,虔导之,刀闷敬附缅。南伞属木邦土司辖治。

万历十一年(1583年)二月,缅甸洞吾(又称同古)王朝侵略滇西南边地,缅甸莽应礼寇边,耿马罕虔与镇康,湾甸土知州附同叛逆,先后攻占干崖、南甸、盏达、姚关、施甸、顺宁等地。明朝参将邓子龙提兵3000人征讨,打败罕虔,刀闷敬败死,其叔刀闷思附明,继掌镇康土知州,营盘、刷布厂归其所辖。老夯岩、红岩、白牛寨、鼻涕果、坝子队自然村和南伞、户育、田坝、白岩村曾一度属缅甸木邦辖治。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耿马土司罕闷金娶木邦小姐娜刀坎细作召足印太时,木邦土官将刷布厂三组、刺树垭口、红岩、白牛寨、鼻涕果、坝子队自然村和南伞、户育、田坝、白岩村等地陪嫁给耿马安抚司。

光绪二年(1908年),改土归流设镇康州,将元明来镇康治所驻地从永康迁德党。刷布厂(老夯岩)刺树垭口、红岩、白牛寨、鼻涕果村、坝子队5个村和南伞、户育、田坝、白岩村先后归属麓川景麻甸(孟定)军民总管府、缅甸木邦土司、耿马安抚司和耿马宣抚司所辖治。

宣统二年(1910年),镇康州改称永康州。终清之世,今南伞境内的营盘、刷布厂先后属镇康土州,镇康州和永康州治,刷布厂三组、红岩、白牛寨、鼻涕果、坝子队和南伞、户育、田坝、白岩村属耿马宣抚司治。

民国元年(1912年),国民政府初建,镇康袭永康州名,设小勐统、明朗二处巡检。同年将明朗巡检移往勐捧为分治员。

民国二年(1913年),全国废府、厅、州,改为县治,孟定土府划归镇康县辖,营盘、刷布厂一二组属镇康县。刷布厂三组、红岩、白牛寨、鼻涕果、坝子队和南伞、户育、田坝、白岩村属耿马土司辖治。

民国二十年(1933年),划耿马为河内、河外两区,河外为第七区,区公所设木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改第七区为五区,南伞设勐英乡。

1950年,隶属保山专区。

1952年1月,将孟定划归耿马;将富祥乡、龙塘乡划归耿东区。德

顺乡、里仁镇、裕芹乡划为耿西区。耿东、耿西两区仍归耿马县,行政事务由镇康县代管。

1955年10月16日,耿东、耿西两区划归镇康。

1964年1月1日,镇康县分为镇康、永德两县,将原镇康西部边境的勐捧、彭木山、木场、仁和4个区44个乡组为新镇康县。南伞属彭木山区。

1969年5月,改区为人民公社,改乡为大队,乡下设生产队,彭木山区改为东方红公社。

1972年,东方红公社改为勐堆公社,划西南部增设南伞公社。南伞公社下设南伞、田坝、白岩、户育、红岩、刷布厂、营盘7个大队。

1984年4月,行政体制改革,改公社为区,大队改乡,生产队改为农业生产合作社,设行政村管理,南伞改为1镇5乡,即南伞镇和红岩、营盘、户育、田坝、白岩乡。

1988年3月,区乡体制改革,南伞区改南伞镇,乡改为村公所(办事处),南伞镇有6个办事处(南伞、红岩、营盘、户育、田坝、白岩)52个村民小组。

2000年7月,改村公所(办事处)为行政村,实行村民自治。

1971年5月23日,成立军弄人民公社,6月始在甘塘办公。

1971年6月至1984年2月,成立中共军弄人民公社委员会、军弄公社革命委员会。

1979年7月,改称为军弄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下设大队党支部、大队管理委员会。

1984年3月起至1988年2月,改称为中共甘塘区委员会、甘塘区公所。大队改称乡,设乡党支部、乡人民政府。

1988年3月,起区改为乡,乡改为村,设中共军弄乡委员会、军弄乡人民政府。村设村党支部、村公所。

2000年4月,"村公所"改称为"村民委员会"。

2005年11月29日,军弄乡撤并南伞镇。同年,县城由凤尾迁至南伞。

行政区划

南伞镇辖2个社区:新城社区、德胜社区,14个村:红岩村、南伞村、白岩村、道水村、麻栗坪村、轩岗村、热水河村、哈里村、班龙村、甘塘村、茶山村、田坝村、营盘村,106个自然村,157个村民小组,20个居民小组。政府驻地南伞镇德胜社区南伞街10号。[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南伞镇隶地处镇康新县城所在地,国土面积506.2平方公里[4] ,地处云南省西南边陲,临沧市西部,中缅边境中段,镇中心位于东经98°41′12″至98°56′15″,北纬23°42′09″至-23°52′21″,东邻木厂乡,南邻耿马县孟定镇,西邻缅甸掸邦果敢县,北邻凤尾镇、勐堆乡,国境线长47.583公里,是镇康县边境三乡(镇)之一,是中国第二大德昂族的聚居地,距省会昆明884公里,距临沧329公里,距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县9公里。

地形

南伞镇地处横断山系南末端,属滇西南中低山谷地貌,东连勐堆乡彭木山山脉,西接缅甸掸邦高原,北和勐堆新寨后山接壤,南与军弄望台山和耿马河外丙白山相连。地势东北部高,西南部稍低,地形东宽西窄,略似一个侧卧的胖葫芦,因区域构造复杂多变,不同方向的断裂和褶皱交错相处,形成山峦叠障,全境最高海拔是营盘村的小大地山,为2059米,最低海拔坑卡河沟800米。海拔最大高差1259米。[3]

地貌

南伞镇因构造形态的变异,境内可分为亚高山深切窄谷地貌、中山中切喀斯特地貌和岩溶型冲洪坝等形态。深切河谷形地貌主要分布在营盘河流域,包括营盘村、红岩村。中山中切喀斯特地貌和岩溶型冲洪坝主要在南伞、红岩、田坝、白岩、形成缓立和漏斗交错组合。

南伞镇的山脉属横断山系,永德大雪山体支脉由镇康县境东南部的地界河延伸入镇康。

气候条件

南伞镇地处西南边陲,属低纬度山区、临近北回归线,太阳辐射高度角较大,在干冷和暖和湿气流影响下,形成南亚热带气候类型和典型的立体气候特征。历年的平均气温18.9°C,气压893.3百帕,风速1.1米/秒,降雨量1785.6毫米,蒸发量1501.3毫米,晴天日数150日,雨天日数215日。

气温

南伞镇气温呈垂直立体分布。夏季最高气温达40℃以上,高山地带冬季气温多在10℃上下。6月气温最高,7至8月为高温持续期,9月始降温,11月降温剧烈,平均4℃,12月下旬降至最低值。常年平均气温在18.2至19.4℃之间,历年平均气温18.8℃。全年各月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10℃,月平均气温最高在6至8月,气温在23至24℃之间,年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雨季来临前的5月份,气温多在24至35℃范围。历年极端最高气温大36.2℃。

日照

据勐捧气象站统计,南伞镇历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1925.3小时,占全年日照数4468小时的44%;日照最多年为2136.7小时,最少年为1695.6小时。按干湿季分,干季日照占全年的59%;雨季日照占全年的41%。在全年各月中,3月日照最多,占全年日照总数12%;7月日照最少,仅占全年日照总数31.2%。全年日照辐射量为9.36千卡/平方厘米,一年中太阳辐射量最多的是3月,最少是7月。

水文

南伞镇河流不多,大多溪流在域内流程甚短,或漏入暗河。

南捧河,以勐堆河、勐捧河、凤尾河为源头,几条河在轩莱汇集而进入乡境麻栗坪、轩岗、军弄、哈里,境内流程46.4千米。

营盘河,发源于缅甸果敢县荨麻林和大营盘村的瓦窑沟两条山溪,由西北流向东南,主要支流有板桥河、南京里河、绿水河、中山河、清水河,帮东中山河流经麦地河、麻栗树、营盘村小帮东进入勐堆乡境,经勐堆大岔河注入南捧河。

白沙河,发源于下户育水库头,流经水库、大坝村、城子村和集镇驻地中间,西门桥,注入曳牛洞,形成地下河。到雨季雨量大时,洞内无法溶入后,溢出的水流向国外(缅甸果敢县境)。

坑卡河,发源于田坝村忙卡、扎布寨附近3岔河(即3条河在中游汇拢),称坑卡河,流经军弄的阿帕寨,汇入南捧河。

劝桥河,源于永德明朗、忙丙麦地、木场乌木兰、打龙、木场龙塘山脚进入境内,在军弄劝桥岭岗脚下汇入南捧河。

五道河,源于甘塘山、忙托寨山、石佛山、流经和平村、下寨、哈里胶厂、俄歹山下归入南捧河。

源于南伞扎布寨山、忙卡山、北南流向,在哈里与阿帕寨中间归入南捧河。[3]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13年,南伞镇有耕地面积111912亩,其中:水田11739亩、旱地100173亩。有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33.4万亩,其中核桃8万亩;甘蔗5万亩;橡胶8万亩;咖啡2.9万亩;坚果5.5万亩;菠萝蜜、竹木、木薯等4万亩,短期工业原料林地3000亩。

水资源

南伞镇在南捧河境内兴建大垭口水电站,该工程蓄水3.2亿立方米,装机容量10.2万千瓦。年发电量将达3.6亿度,建成后将输入缅甸、仰光等国家和地区。

劝桥河境内有梯级电站2座,大河边电站装机容量1.28万千瓦,劝桥电站装机容量2万千瓦。[4]

生物资源

南伞镇地表植被呈垂直地带性分布,大部分物种全年繁茂常绿,镇域主要生态植被大至呈三层垂直分布。生态植被大至呈3类分布。

栎类混交林植被,混交林植被分布在海拔800至1800米的广大河谷和山地。森林树种以山毛举科、木兰科、山茶科和樟科为主。植被乔木主要有栲树、扁刺椎栗、印度栲、南亚椎栗、柯子树等20余种。藤本植物有牛铨藤、藤竹、五味子。草本植物有紫茎泽兰、硬杆草、空心草、白茅草、香泽兰。

中、北亚热带植被,分布在海拔1800至2000米地带,主要植被树种有水东瓜树、混生木荷、山胡椒、青岗栗、香樟、箐密油树(楠类)、大叶女贞、云南松。灌木有金丝桃、大叶野茶、滇杨梅、木忙大红袍、山杜鹃(红花)、棠梨、合欢、火把果。竹类有京竹、牧竹等。草木植被有野古草、露水草、翻白叶等20余种。

雨林植被主要分布在田坝、白岩两村靠近军弄一带,主要是乔木树种,有酸枣、四角菜豆树、楹树、大叶红光、红豆树、思茅黄擅、石樟、菩提树等20余种;灌木有山芝麻、野牡丹、打破碗盏花等。藤本植物有刺果藤、球兰、绞杀榕、羽核果等。草本植物主要有野古草、白茅、地胆头等。附生厥类有岩姜厥和石斛。[5]

人口民族

人口

2013年末,南伞镇有人口44224,11118户,其中农业人口23986人(6682户),占总人口的54%,城镇人口20238人,占总人口的46%。少数民族人口16786人,占总人口的38%,德昂族人口2415人,占总人口的6%。

民族

2013年末,南伞镇主要居住着德昂、傣、苗、彝、佤等少数民族,是全国第二大德昂族聚居地。

经济

综述

2015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将达4.07亿元,比2014年增加0.37亿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7800元,比2014年6800元增加1000元,增长14.7%。

2014年,南伞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亿元,比2013年增加0.64亿元,增长21%,农民人均纯收入7000元,比2013年增加1099元,增长18.6%。

2013年,南伞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60元。

第一产业

2015年。全镇累计建成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47.825万亩,人均占有16亩,其中:累计种植咖啡3.6万亩;坚果14.4万亩;核桃8.4万亩;甘蔗6.9万亩;橡胶9.2万亩;菠萝蜜、魔芋、木薯等新兴产业5.1万亩。

2014年,南伞镇农民人均纯收入7000元,比2013年5901元增加1099元,增长18.6%。

2013年,南伞镇农民人均纯收入6360元;粮食总产16298吨,农民人均有粮534千克。

第二产业

2014年,南伞镇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0个,协议资金935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7005万元。境内有年产200万条南伞塑料编织袋厂1个,水泥厂1个,日处理3000吨甘蔗的南伞糖厂1个。

第三产业

2008年,南伞镇第三产业收入907.74万元,主要为口岸贸易和边民互市。[6]

社会事业

城镇建设

截至2009年,南伞镇建成小水窖76口,建成人畜饮水工程52件,已通水的自然村56个,占全镇自然村的53%,通水率60.4%;已通电的自然村102个,占全镇自然村的96%;已通路的自然村79个,占全镇自然村的75%,电视收视率75%;电话覆盖率100%,有建与1978年的水电站1座,装机容量200千瓦,三岔街、德胜街、民族街、军弄街和南伞农贸市场;有灯光球场(文化站)一个,老年门球场一个,白岩村民族文化广场一个,6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建成公共卫生公厕24个,拉圾处理场一个,公共垃圾坑11个。

医疗卫生

截至2009年,南伞镇计划生育服务所占地面积600平方米,有职工7人,有简易手术床、黑白B超、波姆光治疗仪、医疗保健制氧机等医疗设备。

截至2009年,南伞镇卫生院占地面积8600平方米,有职工28人,拥有麻醉机、三导自动分析心电图机、连体式牙科治疗仪等医疗设备。

教育

截至2009年,南伞镇有两个中心校(南伞中心校、军弄中心校)。有中小学49所,其中初级中学2所,完全小学47所,;有教职工312人,其中中学教职工72人,专任教师68人,小学教职工 240人,专任教师224人。有在校生5277人,其中中学在校生1166人,小学在校生3975人;中学25个教学班(含军弄中心校3个职业班),小学186个教学班(含学前班6个)。[7]

文化习俗

民风民俗

南伞镇德昂族是镇康的土著民族,也是中国七个较少民族之一,德昂族人口居云南省第二位,仅次于德宏洲的璐西县。境内的德昂族主要分布于哈里村委会上寨、中寨、下寨、火石山、哈里和白岩村委会白岩、硝厂沟等村。南伞镇德昂族自称纳昂,属绕布老支,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语支,德昂族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婚礼丧葬等习俗独具特色。

宗教节日:德昂族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视释迦牟尼为唯一教主。德昂族过傣历年节,主要节日有"开门节" "关门节" "堆沙节(泼水节)" "贡包节"等。

婚姻习俗:德昂族盛行串姑娘择偶方式,一种是对歌择偶,另一种是到喜欢的姑娘家串门,先在姑娘家门外吹葫芦肃或弹口弦或唱歌做试探,姑娘若有意,即开门将男子让进家中,将火塘烧旺,互相对歌。若情投意合,男子送一槟榔包给女方,女方接受男子求婚,就接受槟榔包挂在自己的床头,父母同意婚事,即将槟榔包取下。

德昂族婚礼多在傣历冬月初七、初八举行,寨中无论多少对新人结婚都同期举行。

丧葬习俗:德昂族人死,尸置火搪之右(向东),以一种树叶浸水浴尸,之后穿衣入棺,并给死者口含碎银,手脚拇指栓上红线,意供死者渡阴阳之河,灵魂不再返回家中。出殡时,棺材从东方抬起,脚朝前,头朝后,儿孙在前引路牵线,沿途撒草於请鬼开路,并有长者用德昂语夹傣语念咒语。正常死亡行土葬,抛鸡蛋选坟地,蛋落地而破为选中,横山而葬,死者头不可向寨,不立碑,不祭扫,非正常死亡者行火葬。

苗族

丧葬习俗:南伞镇的苗族主要分布在田坝和皮匠寨两个村,苗族的丧葬分正常死亡与非正常死亡两种,正常死亡指生老病死,非正常死亡为死在家外,年轻,枪打水淹等意外事故伤亡者。正常死亡行土葬,非正常死亡行火葬。苗族墓地是按家族分类,南伞有两种苗族支系,青苗顺山而葬,白苗习惯墓地载山而葬,坟地的选择采用抛鸡蛋法,由一人手持鸡蛋往地上摔,鸡蛋碎之处就为埋死人的坟地。

风土人情

德昂族建筑为典型的"杆栏式"竹木结构草房,也有砖木结构瓦房或"杆栏式"风格的瓦房。住房依山而立,绝大多数坐西向东。房子为杆栏式竹木结构,屋架多为四贴三隔的木柱穿木房,屋顶用竹竿为椽子,以竹篾扎紧,屋顶辅以茅草,四壁、隔墙、楼板、门、窗都是用竹笆做成的。

民间艺术

德昂族乐器主要有佛鼓、葫芦笙、牛腿琴、口弦、直萧、铓、鎈、象脚鼓等。

德昂族的歌是"家歌",包括情歌在内的各种歌均在家里唱,除部分的有固定的歌词外,大部分歌词是即兴创作,有部分歌保留浓厚的宗教气息。

舞蹈主要有:象脚鼓舞和佛鼓舞,于宗教节日在佛寺里表演,边击鼓边舞,是德昂族民间跳摆的两种类型,象脚鼓舞气氛热烈、隆重,庄重萧穆。德昂族佛鼓舞为男性集体舞,舞蹈隆重庄严,属于宗教舞蹈。

苗族民间艺术

苗族的舞蹈主要是芦笙舞,既有祭祀芦笙舞,也有欢庆芦笙舞,还有"甩手舞"和"穿花舞"等。田坝苗族芦笙舞有突出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表演时身穿本民族传统服饰。

传统文化

德昂族茫人部落在隋唐时期就有了本民族服饰。

纺织,德昂语称"唠"。德昂族祖先"濮人",能织出精简的"桐花布",纺织工具主要有:轧棉机、绕线机、纺线机、织布机等,用木料制成。硝厂沟德昂族所用的织布机为传统腰机,是用皮腰带,木梭筒、压线板、竹夹子、纺织棍和竹木搭成的机木架组合。

德昂族妇女传统服饰有头饰、上衣、裙子、绑腿、腰箍等。

头饰:德昂族妇女的头饰当地称"格买",由包头心(格昌)、包头带(马格卖)和头箍(死格染)组成。包头心用自织的白色间红纹布缝制,长度一般因人而定,长至腰际,上端尖形,下端留有长穗,有的中间串有一串亮片。一般银饰越多,珠子色彩越多且艳丽,则认为越富有、漂亮。

上衣:德昂语称"思路",年轻人一般穿着鲜艳的、蓝、绿两种色对襟短上衣,胸前各镶有两条长方形红布条,老人穿的以黑色、深蓝色为主,上面订有条纹鱼骨刺绣,少订银泡。

裙子:德昂族妇女的裙子系至腋下,呈黑色,头尾用七彩线装饰,每隔五六公分织有一条暗红色的横线。

绑腿:德昂族妇女的绑腿,德昂语称"麻紧",是用三块不同颜色的布连接缝制而成,年轻人用红、黄、黑色相拼的套筒,老年人用的是黑、绿色相拼的套筒。

腰箍:德昂语称"脑",一般一套腰箍有4大圈,每一大圈有弄热、弄摆、弄饿三部分组成。

苗族服饰文化

苗族纺织工艺历史悠久。纺织,苗话叫"东倒",苗族妇女的纺织

主要靠自家种植大麻和野生麻为原料,从种麻、割麻直至织成布匹有多道工序,苗族妇女传统服饰有包头、上衣、腰带、围腰、裙子、飘带等。

包头:苗语"怕",戴在头上,呈箭尖形状,又似一个三角形,前面绍尖,后面平齐,一般选用黑色薄布,长二丈到三丈,宽50厘米。

上衣:苗语"麻朝",为带刺绣的大方领外套,不扣钮子,衣袖用各色花布拼接而成,老年人袖子的彩色花布比年轻人的宽。

腰带:苗语"哼兰",用五颜六色的彩布带组成,穿时引腰从上而下裹紧,每条布带长约1.5米,宽0.25米,过去认为布带的颜色越多越漂亮,越显富有。

围腰:苗语"吴腰",系于前腹,围腰长约2尺,宽2尺,中心是个小方形,原服饰周边都刺有四方形的花边刺绣。

裙子:苗族妇女的裙子为百褶裙,苗语称"达",是苗族服饰手工制作保留较完整的工艺之一。

飘带:苗语称"咕都",飘带的长度和裙子吻合,腰带横穿飘带双杆中间,自然下垂,其中上部镶有一块自制纯手工刺绣工艺品,中间用各色布拼接而成,尾布缀多种颜色毛线。[8]

旅游景点

文物古迹

南伞跨国溶洞旅游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因溶洞群中一洞地跨中缅两国而得名一一跨国溶洞。溶洞长2公里,洞内景观奇特。有跨国溶洞景区、南伞国门景区、白岩村寨景区、山地公园景区、森林公园景区、城子傣寨景区等景点。

南伞水库

南伞水库坐落于户育村下户育村旁,水库风景迷人,环境优美。

南伞观景台

南伞观景台有石阶796级,山顶到塔二楼高92级台阶,河边小桥有

台阶18级。石阶两侧有水泥柱铁链子保护,站在观景台上,可以看到两国一城的特色景观。

淌河洞旧石器遗址

淌河洞旧石器遗址。位于南伞镇军弄南翁坝胶场东500米处的岩洞,洞高约10米,宽25米,洞口方向为西北310度,与南片河垂直高度约250米;迄今为止洞内发现有打制石器、砍、砸齿类古生物化石等文物。据上级文物部门考证,该洞穴距今年代在1―10万年间,是典型的古人类遗址。

南伞观音洞古生物化石点

南伞观音洞古生物化石点。位于南伞镇中学东100米处,直立石灰岩石壁上,共有三个洞口,(上1个、下2个)洞口前面有一个3000平方米的水塘、长年集水不干,洞内发现猪、马、猴、鹿、犀牛等动物化石,2004年12月由省市考古专家再次发现石器3件,其中国家三级文物1件,(旧石器晚期徒刃砍砸器)是典型的古人类遗迹洞穴。

古居古树

白岩村树包石

白岩村树包石坐落于白岩村民族文化广场旁,至今以有百年历史,是云南境内最大的树包石奇观之一,白岩村树包石有十余种植物相互包容,景色独特。

轩杆村委会大古树

轩杆村大古树坐落于轩杆村大青树的地方,此树树身周长73米,占地4.3亩,是南伞镇辖区内最大的一棵榕树。

军弄榕树群

军弄榕树群坐落于热水河军弄街旁,此榕树群有6棵榕树相绕形成一个巨大的榕树群,占地约2亩。

白岩硝厂沟姊妹榕树

白岩硝厂沟姊妹榕树。坐落于硝厂沟寨子旁岩弄山胶,两棵榕树对立相生,占地约2亩。

交通

南伞镇1970年12月前无公路交通,物资运输和邮件传递均依赖人背马驮。1970年12月底,羊南线(德党至南伞段)通车。1974年11月25日南伞至孟定边防公路竣工。

参考文献